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It gets better!Really?




2010年有個為了鼓勵青少年同志族群的計畫被推行出來,現在在全世界廣為流傳,這個計劃就叫「It gets better」。這個計畫期望能藉由在網路上分享同性戀者從青少年到離開學校、成年後,一切情況變得越來越好的一些真實案例的影片後,能帶給青少年們一些希望與支持,並以此降低青少年同志的自殺率。但情況真的會隨著成長而越變越好嗎?有個研究顯示,對於雙性戀者似乎並不必然如此。
過去的許多研究顯示,青少年同性戀者的憂鬱程度與有自殺傾向的比例比異性戀者來得高。肯塔基大學教育諮商心理學研究者,Robert Cardom與他的研究夥伴想知道,是否憂鬱程度與自殺率會隨者青少年同性戀者年歲的增長而降低,是否真的像「It gets better」計畫中的許多案例一樣,真的情況會越來越好。
因此,研究者們將研究對象依照他們自己陳述的性傾向,分為異性戀、大多為異性戀、同性戀、大多為同性戀與雙性戀。此研究發現,隨著這些研究對象進入成年期,多數族群的憂鬱症狀「有自殺想法」的人數比例,從42%降到12.3%,「實際嘗試自殺」的人數比例也從15.9%降到2.9%。但是雙性戀與大多為同性戀這兩個族群,不論在自殺想法或是實際嘗試自殺這兩變向上都沒有顯著的下降。
Robert Cardom認為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同性戀者比雙性戀者較容易在LGBT族群中找到支持,這會使他們較容易自我接納。波士頓馬薩諸塞大學心理學博士及諮商心理學培訓督導Sharon Horne也說雙性戀者們需要更多的時間面對自我認同上的矛盾,所以到了成年早期都還會是過渡期。治療師必須了解同性戀者與雙性戀者在自我認同的經驗與過程的差異,否則就無法位個案提供有效的社會支持。
藉由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有關雙性戀者的發展過程,我們還有許多議題需要深入探究。但是看到這個研究的發現,我們也應該為同性戀者慶幸,隨著成長,他們的情況真的ㄟ卡好喔!

2 則留言:

  1. 好像是有人第一次用英文標題欸!
    (害我差點以為這篇還沒寫完哈哈
    不過不知道用英文標題會不會比較不平易近人耶!
    雖然說一般高中生以上應該看得懂~

    回覆刪除
  2. 在第四段突然跑出一個LGBT不知道是什麼~~
    應該要解釋一下??因為前面也都沒有提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