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幸福的關鍵:是伴侶還是家人?答案可能會讓你出乎意料

 


       很夯的餐廳裡,三個麻吉開心地共度午后時光

單身女孩望著甜蜜的情侶說:「真羨慕,他們看起來好幸福喔!」

穩定交往中的女孩看著一對親子說:「哇!小北鼻好可愛,我也好想結婚生小孩哦!」

好不容易可以偽單身出來聚會的媽咪說:「唉喲!能跟妳們一起聊天,是我育兒生活的小確幸耶!」

日復一日的生活裡,人們希望快樂每一天,那到底我們和誰相處時,是快樂及幸福的關鍵呢?!是浪漫的伴侶、交心的朋友還是一輩子的家人與孩子呢?

     研究結果可能會讓您驚訝!根據SMU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Nathan Hudson 2020917日發表於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結果顯示:與朋友相處比陪伴家人及孩子時,人們的幸福感較高;而與伴侶一起時,人們的幸福感最少。

    看到這,單身的人是否有些失望?有伴侶及家人的是否覺得不可置信?別緊張,Hudson強調,這項研究是與人們互動的內容有關,而不是和哪些人一起共度的問題。與朋友一起大都是從事快樂無比的活動,如:聊天及吃喝玩樂;而與家人則就不是那麼有趣啦!像是:永遠做不完的家務及照顧老中小。實驗方法:400多名研究參與者需回想與朋友或家人一起的時光,確認共享的活動,並評估這些經歷是否感受到各種情感,如快樂、滿足和有意義。每個情感的評分從0(幾乎從不)到6(幾乎總是)。結果發現:與伴侶在一起時的活動也傾向於跟朋友做類似的活動項目,但與朋友相處時,少了惱人的家務問題。因此,人們花費65%的時間與朋友從事社交活動,而與伴侶共享的時間只佔28%

    看來家事及育兒是幸福感的殺手嗎?根據2016調查,台灣的媽媽似乎不是感到很幸福,其中提到先生很少協助照顧孩子和處理家務,所以家事與育兒真是個苦差事,但家務又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照顧孩子本就不是輕鬆的“活動”,那從中該如何提升幸福感呢?於是,研究者提供了對家庭的樂觀看法,Hudson說道:「這裡有一個課題。重要的是要創造機會與伴侶和孩子進行積極的體驗,並在精神層面上真正品味那些積極的時光。相較之下,若家庭關係只有家務雜事和照顧孩子,則預測可能不會很幸福。」所以讓人幸福的因素是互動中的積極體驗,因此既然是家事,當然希望家人一起共同完成,不論是另一半還是小孩,可培養其負責任的態度,進而有成就感,家庭幸福感就油然而生啦!和諧氛圍下再從事親子活動,就會感到幸福滿滿嘍!至此不禁納悶若經濟能力許可,家事及育兒請瑪麗亞或家務公司代勞的,幸福感指數是否會較高呢?雖然很多研究結果顯示財富並不是提高快樂的因素,但相信應該很多人希望家事能有人代勞吧!不過這個沒有一定的答案,只有最適合的。不論如何,任何關係都需經營,希望能在碰到困境時可以儘快調整步調正向面對解決問題,這樣比較能迎向幸福人生。

文/高醫心理碩一/李晴晴


資料來源: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2020, September 17). The key to happiness: Friends or family? The answer may surprise you.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4, 2020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9/200917084049.htm

 

參考資料:

2016年台灣媽媽幸福感調查

from 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1570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用「好關係」陪你走過治療的路

 



「我最近檢查出乳癌,要做治療,好害怕呀!」

「沒事的,我們都會陪著你,一起做完療程,一起抵抗病魔。」

 

你的身邊也有癌症患者嗎?面對像長程馬拉松一樣的治療療程,抗癌路上除了藥物治療,更需要親朋好友的陪伴與支持。有許多激勵人心抗癌成功的例子表示出,在治療的過程除了本身堅強的意志外,身邊親人的強力支持與陪伴也是不可或缺的。

 

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提出幸福五元素-PERMA 其中R代表的是 positive relationship 正向人際關係,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我們被了解,被聆聽,使我們覺得溫暖,使我們覺得安心。

 

治療過程中,病患會出現焦慮、壓力、煩躁、對生活失去信心等負面情緒。這時,好的陪伴,好的相處就猶如雪中送碳般溫暖的存在。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治療後的炎症及併發症是令他們感到壓力的大宗。科學家曾對139名乳癌患者進行幸福的自陳量表及血液樣本的研究。研究者對這些受試者的血液樣品進行四種蛋白質的炎症分析,結果顯示:對於緊密關係(例如:戀愛關係)滿意度越高,感受到的壓力越低,炎症的發生率也越低。這項研究明確表示出:在壓力繁重的療程下,與病人的關係越是緊密,給予的陪伴及支持越足夠,就越能促進彼此之間的連結,以及使患者的健康往好的方向前進。

 

有幾項有趣的研究表示出對於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健康的看法,例如:婚姻衝突會有害健康;比起糟糕的人際關係那還不如一個人獨處;好的婚姻可以提供強健的支持,但是對於獨身者的人就需要去尋找其他的人際關係,例如:親人,朋友。

 

其實,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能帶動心理上的正向情緒,人常說積憂成疾,思慮過多過重容易造成疾病,而正向情緒可以讓我們有能力去抵抗壓力,克服壓力才能使鬱氣疏通,使身體健康。

 

人際關係在於質不在於量,從心理上所給予的支持不只是幫助患者本身同時也幫助照顧患者的人們,在高壓的療程中給予的陪伴與支持就像是點亮一根火柴照亮他們昏暗的世界。癌症並不可怕,只要遵循醫囑做好治療,身邊的人給予溫暖的支持與陪伴,就能打敗病魔。

 

文/醫放系碩專/吳佳芸


參考資料:

[1]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20, June 3). A satisfy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 may improve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health: Study finds link between happy partnership, reduced stress and lower inflammation.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14, 2020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6/200603194436.htm

[2] BMC Cancer. (2008, August 22). Positive Thinking May Protect Against Breast Cancer.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13, 2020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8/080821194717.htm

圖片來源:

https://s3.amazonaws.com/cms.inpressroom.com/332/files/201910/Photo+by+Helena+Lopes+on+Unsplash001.jpg 




 

花錢,可以比他人更幸福



華特·迪士尼:「只要想像力還存在於世界,迪士尼樂園就永遠不會完工。(Disneyland will never be completed, as long as there is imagination left in the world.)」不論男女老少,一旦踏入迪士尼樂園,似乎都被施予了神奇的魔咒,瞬間就能返老還童,因此迪士尼樂園成為人人心目中的幻想國度,然而根據2019年由研調機構Interbrand公布全球百大最有價值品牌榜單中,迪士尼品牌位居前十名,在全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令許多企業家嘆為觀止,多年來更有專家進行研究,探討迪士尼的商業模式成功之因,但始終無法複製模仿;理由十分簡單-迪士尼完美的體驗行銷策略。

哥倫比亞著名商學院教授Bernd Schmitt1999年提出體驗式行銷,也稱為「參與行銷」,定義為「消費者經由觀察或參與某件事後,感受到刺激而引發動機,產生消費行為或思考的認同,增強產品價值」隨著消費模式的改變,體驗行銷已成為目前企業公司進行商品販賣前思考的行銷策略。

你是否有同樣的經驗呢?使用一千塊購買服飾、享用大餐和使用一千塊進入密室逃脫、遊樂園,兩者的快樂程度天差地別,令人困惑的是,同樣的消費金額卻帶來不一樣的結果,明顯地,後者無法擁有實際物質,但快樂的程度卻遠遠大於前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授Amit Kumar與其研究人員針對這普遍的現象進行研究,召集5000多名受試者,事先進行幸福感的評比測量,之後詢問受試者是否在過去一小時內進行任何消費行為,進一步了解購買的詳細內容,將消費模式區分為物質性和體驗性,結果發現不論是在消費過程的前中後時段,體驗性消費者所測量的幸福感數值均高於物質性消費者。

研究人員推測,人們對於物質商品的感知價值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弱,然而體驗性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除了獲得基本的產品,還有額外的附加價值(體驗)以及感官上的刺激,藉由當下五官的感受,刺激大腦進而激發愉悅幸福感,使購買的經驗印象深刻並在記憶中長存,也成功地解釋了花錢在體驗上,的確可以延長當下的幸福感,比別人幸福。

聰明如你在下次消費之前,不妨試著選擇體驗型的消費模式,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高醫香粧品學系/蔡伊婷

/ BestPrice Travel

參考資料: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2020, March 9). Spending on experiences versus possessions advances more immediate happines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21, 2020 from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你知道嗎空氣會影響你的幸福喔?


大家都知道幸福感可能跟居住環境有關,
MIT有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平常呼吸的空氣就跟幸福息息相關喔!


”空氣污染也有情感上的代價。”人們不快樂,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做出不合理的決定。

MIT 鄭思齊副教授說,因為空氣污染會造成短期抑鬱和焦慮,因此人們被許多研究證明更有可能從事衝動和冒險行為,造成後悔等負面情緒循環。


這項研究由MIT CFC Lab研究團隊進行,研究人員在中國144座城市PM2.5濃度、氣候進行即時監控,並且利用中國最大的社交軟體-微博的進行位置定位,且利用AI將居住在城市中民眾的幸福感透過發在微博的文字分析出來,將這三大數據進行比對分析。

其中關於居民的研究方向有性別、收入高低、

研究結果顯示空氣污染越嚴重的地區確實幸福感比較低,女性跟高收入者也對空氣污染比較敏感。此外在極端氣候的情境下,乾淨空氣城市跟空氣污染的城市,幸福感差距更大。


幸福就從空氣開始,讓我們一起呼吸新鮮空氣吧!



/高醫心理碩/林佳穎

/from Flickr


參考文獻: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January 21). In China, a link between happiness and air quality: Moods expressed on social media tend to decline when air pollution gets worse, study find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16, 2020 from




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覺得憂鬱嗎?你可以試試這招


翁翁是一名研究生,剛來到異鄉的他,雖然平日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研究室做研究,但只要閒暇之餘便容易覺得孤獨,久而久之甚至有些憂鬱傾向,例如失眠、自我價值低落、覺得有氣無力,嚴重到甚至影響了自己本來的研究工作進度。但繁忙的他又不願意花時間去看醫生,惡性循環之下,翁翁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社會步調快速,文明進步的同時,人人卻總在夜深人靜時,感到寂寞憂鬱,我們可以怎麼做?
一則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研究顯示,想起正向的回憶可以產生積極的情緒,甚至帶來更多好處。心理健康與社會研究所的教授Peter.Taylor調查了BMAC(社會廣泛的情感應對)技術對個人的情緒影響。BMAC是一種透過使用正面的記憶的心理意象來激發正面情感或情緒的技術。他從網路上招募了123名參與者,完成了關於自我攻擊(污辱自己的想法)、社會安全(溫暖及聯繫的感覺)和愉悅性的自我評估報告。然後他要求參與者回憶起最近和他人相處時的正向回憶,並填寫BMAC提示表,指示引導他們進行放鬆練習及社交BMAC,最後請他們品嚐這份正向感受,且完成正負面及社會安全、愉悅狀態的測量。
研究發現,隨著社交BMAC的增加,這些參與者的社會安全及正向感受增加,而負面影響減少。Taylor教授說:“結果顯示BMAC有可能是種有效激發特定類型情感的實用方法,甚至能夠提高擁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的情緒。”
還在夜裡感到輾轉悱惻嗎?想想你的朋友、你們之間的快樂回憶,或許你也可以變得不那麼憂鬱!
文/心理四/葉仲恩
參考資料:University of Liverpool. (2016, April 20). Can positive memories help trea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April 29, 2020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4/160420083949.htm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面對未知充滿不安?大自然短片陪你!





等待考試成績公布、等待疾病篩檢結果、等待告白的回覆、等待各種不確定的答案……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或正在面對未知,而這種不確定感往往帶來極大的壓力及恐懼。但你知道嗎?對於大自然的敬畏感說不定可以幫助你喔!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心理學家Kyla Rankin找來399位大學生探討人們在面臨不確定結果的等待時,敬畏感和情緒間的關係。

受試者們三人一組被帶進實驗室,並被告知這是一個關於人格和第一印象的研究。他們有5分鐘和同組組員談天說地,接著每個人都會以匿名的方式評價其他組員,並在等待10分鐘後個別接到這些評價。而這10分鐘,受試者被帶到不同的房間觀看不同的約4分鐘短片,分別是敬畏組的大自然壯麗影片、正向情緒組的可愛動物影片及中性組的手錶製作影片。而在整個實驗的前後測量受試者的情緒。

令人訝異的是,敬畏組比中性組和正向情緒組有更低的焦慮,也比中性組有更多的正向情緒。而在負向情緒及擔心上,三組並沒有太大差異。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敬畏影片讓受試者們想起了在大自然的寧靜經驗,進而減緩焦慮。

Kyla Rankin表示,這個研究讓我們以新的角度面對因不確定的結果而帶來的恐懼及焦慮,只要短短的大自然影片,便能更好地因應。下次在面對這種不安時,不妨到大自然走走,或是找找瀑布、峽谷等壯麗的大自然影片,運用敬畏感陪你走過等待的痛苦。


/高醫心理 陳亭妤

資料來源:Kyla Rankin, Sara E. Andrews, Kate Sweeny. Awe-full uncertainty: Easing discomfort during waiting periods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19; 1 DOI: 10.1080/17439760.2019.1615106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買買買使人快樂?體驗性消費更能讓人感到幸福


「我最近心情好差,壓力好大,什麼事情都不想做......。」
「那我們晚上出去逛街,舒壓一下?最近百貨公司週年慶,便宜很多耶!」
「不,還是算了吧,不然明天看到荷包大失血,心情會更差QQ」

        想必在看文章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出門逛街的經驗吧?無論是心情好或是心情不好,購物都能使我們獲得快樂,但是這種快樂能持續很久嗎?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花相同的錢,帶來更大的幸福?

        市場研究助理教授Amit Kumar、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Matthew Killingsworth,以及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Thomas Gilovich,招募了2,635名成年人做實驗,並隨機分配到物質組或體驗組。物質組購買珠寶、衣服或家具之類的東西,而體驗組則參加體育賽事,在餐廳用餐或從事其他活動。結果發現,體驗性消費的參與者相對於物質性購買者,其幸福感更高,而與該物品的成本無關。

        為避免消費者的類型不同,研究人員進行了第二項研究,他們要求5,000多名參與者先對自己的幸福感進行評分,然後調查他們在過去一小時內是否有物質或體驗性購買,若參與者回答「是」,則會向他們進一步詢問一系列有關購買的問題和詳細訊息。而這次的結果也發現與上次的研究相同,體驗性消費相對於物質性消費,更能讓人感到幸福。

        研究人員認為,無論是在消費前、中、後測量幸福感,體驗性消費都比物質性消費更快樂,而即使我們通常會花更多的時間來使用物質商品,體驗性消費也會使我們有更多的滿足感。這或許是因為在我們的記憶中,體驗帶來的感覺是持久的,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物質商品的價值會在我們心中慢慢減弱。

        所以下次你想花錢買快樂時,不妨選擇觀看一場自己有興趣的球賽或藝文表演,因為無論是在活動結束時,抑或是當下的瞬間幸福感,都會比買一堆自己喜歡的商品更高呢!而且,在未來回憶這次的體驗時,你依舊會感到幸福快樂哦~




文/心理三/林郁如

參考資料:Amit Kumar, Matthew A. Killingsworth, Thomas Gilovich. Spending on doing promotes more moment-to-moment happiness than spending on hav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20; 88: 103971 DOI: 10.1016/j.jesp.2020.103971


無法出國大玩一波,但也好想得到快樂!


在現今社會壓力巨大下,很多人選擇出國放鬆玩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踏出台灣,尤其在今年西元2020年初爆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這不確定因素,大家選擇關在家中哪都不去好好保護自己的健康,但長期下這防衛機制必然會造成某種壓力。不過有個國外的研究提到其實不必出遠門,在家附近的公園走走,就能達一定的幸福感,而且這份快樂竟會遠超過聖誕節帶來的歡樂-對於西洋人來說每年最重要也是最能帶來幸福的一天。

而這個研究是來自於美國佛蒙特大學一團隊,領導其研究的研究生Aaron Schwartz利用1881年由UVMMITER Corporation的科學家團隊發明的血檢計(Hedonometer),其機器是一種心理物理機器,測量其幸福感,使用了約10000多個單詞,被大量志願者計分,計分方式是19分,越能感受到幸福就越高分,例:快樂得分8.30哈哈哈得分7.94公園得分為7.14的得分為7.56。中立的詞的得分分別為5.224.98陷阱3.08崩潰2.60,而監獄1.76Schwartz的團隊利用其分數,收集在Twitter上全世界約五千萬條推文。並集中分析其中在舊金山有公開位置的貼文,發現不同類型的公園裡綠色公園顯示出更大的吸引力,整體來說,這些Twitter用戶在城市公園發的文平均會高於0.23分超越其基準分,而這程度的幸福感等於同年聖誕節。

雖然現在疫情讓人不敢踏出家門,但我們也不可以忽略自己的快樂,不想被傳染,但也不想沒有快樂,那就戴上口罩,趕緊到附近的公園走走吧!


/高醫心理四/林妤庭
/from google pictures

參考文獻:
University of Vermont. (2019, August 20). City parks lift mood as much as Christmas: The greener the greenspace, the happier and less self-absorbed people are. ScienceDaily. Retrieved April 5, 2020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8/190820081859.htm



還在花錢買幸福嗎?不如花錢買時間讓你更幸福!





美美:「你連假要怎麼回台中呢?我要搭區間車回家,差不多3個半小時,好累喔……。」
亮亮:「我也是,我搭公車回台中,好像跟你差不多時長。」
銘冥:「你們回家時間也太長了吧!?我搭高鐵回台中,大概1小時就到台中了。」
美美、亮亮:「什麼?!你只要1小時就到了!
銘冥:「對啊,多花一點錢、省交通時間,就不會那麼疲憊,又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安排做其他的事情,時間不緊湊,心情也跟著好起來了呢!」

多花錢買時間真的能讓心情更好或是提升幸福感嗎?近十多年來,許多國家的個人收入提高,但同時高收入也可能造成時間匱乏、時間壓力,時間壓力增加不僅可能引發肥胖機率上升、焦慮提高、低幸福感、甚至失眠等問題,有更多賺錢之機會,卻也表示更少自我的自由時間。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商學院的研究人員,主要作者為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Ashley Whillans的研究發現:用金錢購買生活的自由時間(如:做家事、打掃、買菜、煮飯等等),可以提高生活滿意度。研究人員對美國、丹麥、加拿大和荷蘭的6000多名成年人進行調查問卷的訪問,內容提到:「一週花多少錢去購買空閒自由時間?」同時評估生活滿意度和關於時間緊張感的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花費金錢節省購物時間、獲得更多自由時間的受訪者表示,生活滿意度較高,對於時間緊張感也較低。即使對每月收入控制在一定範圍的受訪者而言,仍有相同效果。

該研究的其中一位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的心理學教授Elizabeth Dunn根據研究表示:「買時間不僅對富人有好處,我們認為此影響可能只對那些具相當可支配收入的人產生影響,但是研究結果讓人驚訝的是,在收入低至高的範圍中皆有發生同樣的影響。」

因此研究人員想測試「花錢買時間」是否真的會帶來更高的幸福感,而設計一個受試者內的實驗。將60名成年人隨機分派於一週末花費40美元節省時間,於第二週末花費40美元購買材料。結果表示,人們花錢節省時間較購買材料上更加幸福、生活滿意度增加,同時也會減少當天的時間壓力。

儘管花錢節省時間好處多,但研究人員發現,現實中少有人選擇此行動。即使是接受問卷調查的850名百萬富翁,將近一半人表示不花錢外包不喜好的任務。一項針對98名在職成年人的問卷調查中顯示,他們如何花掉圖如而來的40美元,只有2%的成年人選擇花錢節省時間。

UBC的心理學教授Elizabeth Dunn表示:「花錢節省時間可以緩解生活中的時間壓力,卻少有人如此行動。也有大量研究表示,人們能從購買體驗得到正回饋,而人們也更應該考慮花錢避免經歷不愉快的經驗。」



/高醫心理三/陳筑靜

1.     參考資料
2.     Ashley V. Whillans, Elizabeth W. Dunn, Paul Smeets, Rene Bekkers, and Michael I. Norton. Buying time promotes happinessPNAS, 2017 DOI: 10.1073/pnas.1706541114

感恩讓人不憂鬱?研究發現效果有限




「嘿!你還好嗎?」
「唉一堆煩心事,糟透了。」
「發生什麼事了?」
「每天都在趕作業幾乎都弄到凌晨兩三點才能睡覺。然後又跟男友吵架,已經發生好幾次了,害我心情超低落,不知道會不會弄到分手
「一定會沒事的啦!你這樣一直低落下去不行,試著往好的方面想啊!」
「我就沒辦法停止這些憂鬱的想法啊會不會變成憂鬱症啊?」
「我好像在網路看過,說如果人會感恩,就不會有憂鬱症欸!看看你自己,你這麼有能力,個性也很好,人緣也不差,你擁有的已經很多了!要有感恩的心,看開一點啦!」
「這樣就可以變得不憂鬱嗎?」



        感恩真的能讓人不會得憂鬱症嗎?這個問題似乎能從過去的心理學研究中找到答案。



  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發現,與正向心理學有關的「感恩介入」似乎能幫助人們增進心理健康且更加幸福快樂,像是每天記錄生活中「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或是寫給欲感恩對象一封信並當面唸出內容的「感恩拜訪」,都是被研究支持能有效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甚至,也有些研究指出感恩可以有效減少憂鬱或焦慮症狀,在現今社會中,「感恩介入」逐漸變成一種自助方式,也開始被應用在療程中,成為熱門的治療工具之一。然而,感恩介入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David Cregg就蒐集了共27篇過去所發表感恩介入對憂鬱或焦慮症狀有效改善的相關研究,總共多達3675名研究參與者,分析這些研究報告的感恩介入效果如何。研究結果發現,感恩介入確實有效,然而其效果卻是有限的。無論在後測或持續追蹤中,感恩介入對憂鬱和焦慮症狀的影響都很小。也就是說,感恩介入的效果可能並不能達到我們所預期的程度。

研究者再更進一步分析這些過去研究,發現其中有些控制組不太中立(例如進行和感恩相反的行為),或是研究參與者的憂鬱和焦慮嚴重程度不一,諸如此類的問題導致研究結果出現「感恩介入的效果並不大」。

        那被大力提倡的感恩介入是不是就一點也沒用了呢?從這些研究看來似乎不能確定感恩到底有沒有效耶!其實David Cregg有提到,從他的分析結果看來,過去對感恩介入的相關研究在效果量上的表現並不是很漂亮,但同時也指出造成這樣的研究結果的可能發生原因(例如未嚴謹控制症狀的嚴重程度),因此並不是要否定感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效益,而是在感恩介入能夠被證實是更有效的治療工具前,如果人們有憂鬱或焦慮症狀的困擾,應該考慮選擇目前已經被確切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而不是盲目相信感恩能解決一切問題。

        正向心理學在近幾年越來越眾所皆知,而正向心理學介入(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PPIs)也越來越被廣泛使用,例如寬恕、正念,還有本文提到的感恩,都是被提倡能夠增進幸福、改善心理狀態的一些介入方式。如果想提升快樂幸福,可以先嘗試容易上手的感恩或正念,體驗看看PPIs所帶來的神奇力量吧!若依舊無法解決困擾,最好還是先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文/高醫心理四/曾媺晴
圖/Photo by Diana Simumpande on Unsplash




參考文獻
David R. Cregg, Jennifer S. Cheavens. Gratitude Interventions: Effective Selfhelp? A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20;https://doi.org/10.1007/s10902-020-00236-6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感激之情放心裡,不如大聲說出來?


「欸?這不是臭肥宅嗎?好久不見。」
「嘿!兄弟好久不見,這杯飲料請你喝。」
「嗯。」
「嗯屁嗯喔?好歹也說聲謝謝吧?」
「說謝謝太客套了,我不喜歡。」
「但別人請你喝飲料,都沒有半點感謝的意思嗎?」
「有啊!我感謝在心裡。」
    我們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朋友呢?或者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儘管真心地感謝他人的付出,卻不習慣將感激之情說出口。雖然真心地感激比起無心的道謝更有價值,不過有學者指出:將感激之情表達出來其實伴隨著許多的好處。Stephen M. Yoshimura, Kassandra Berzins(2017)表示:「感激之情(gratitude)與社交層面、心理層面與健康層面皆有許多正向的關聯。亦更有可能幫助他人、保持樂觀、運動以及減少生理症狀的回報。」

表達感激與被表達感激的定義
    在探討感激之情(gratitude)伴隨的好處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作者對於表達感激(expression of gratitude)與被表達感激(experience of gratitude)的定義為何。表達感激時常是一種對於他人慷慨行為的一種回應。作者更舉例:當我們收到他人送的禮物或是善意的舉動時,可以藉由私下或是公開地道謝,以彰顯對方利他的行為。上述的情境便被作者定義為表達感激,而若要構成被表達感激,則需要另一方接受到感謝的訊息並理解該訊息。(Stephen M. Yoshimura et al., 2017)

沉浸在感激之情之中的好處
    許多研究顯示:不論是表達感激與被表達感激皆可以帶來許多好處,這些好處又可以分為許多層面。
心理層面上,表達與被表達感激可能會增加生活滿意度,保持活力、希望以及樂觀,且有助於降低憂鬱、焦慮、忌妒甚至是工作相關之壓力與疲勞的程度。
生理層面上,那些表達感激與被表達感激的人們回報較少的生理疾病之症狀、更多的運動頻率與較好的睡眠品質。
社交層面上,作者認為定期地向身邊的朋友或是同事表達感激,能夠形成一段長期而成功的關係,甚至有機會增強自身與他人的社交連結。
    既然表達感激可能伴隨著這麼多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從今天開始,勇敢地向自己身邊的人表達感激之情吧!

參考文章: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4/170411104712.htm?fbclid=IwAR3xhhAnxJ15TxWWxffEg-SDoWu7xDtL2ue7F6GXokgSMtgMLpm6Cn1cI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