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正心專】親子和樂 必先同「樂」


 
王老先生有塊地 依呀依呀喲喲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回想有多少耳熟能詳的兒歌,是爸爸媽媽在你小時候,拗不過你率真的要求,一遍又一遍的唱給你聽,甚至是一塊兒大合唱呢?絕對想不到這麼簡單日常的親子活動,可能正是造就你們當今親子關係好壞的一大原因!
   
        Wallace and Harwood (2018)在這議題中研究了關於兒童至青少年期間,親子音樂活動的經驗,對於日後親子關係是否有明顯影響。該研究蒐集了157位平均為21歲的年輕人,他們回憶兒時與父母一起聽音樂、參加音樂會或者是演奏樂器等活動的經歷。
   
        整理了這些資料,研究者控制了成長過程中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確定了同」有此獨特效果。 對於兒童來說,音樂活動相當普遍,唱著搖籃曲、童謠。 Harwood表示對於青少年來說,卻不常有這種機會,若在青少年期間有此經驗,它的效果則會特別明顯高於兒童期。

        而究竟為什麼如此神奇呢?他們也提出了兩個可能原因,分別是提升了人際協調和同理心。

一、人際協調當人們一起聽音樂或者演奏時,會產生同步的現象,雙方會藉由音樂產生共鳴,進而發生些共同行為,比如歌聽著聽著,大家便不由自主地引亢高歌、手舞足蹈起來,活脫脫像是個家庭演唱會似的。

二、同理心:許多研究也指出,能透過音樂喚起情緒,甚至是同理以及同情心。更不用多提此效果了,否則情歌怎麼會如此觸動人心呢

        綜上述所提,我們可以知道親子共同進行音樂活動,尤其使青少年期間,能有效提升親子間的人際品質,而很大的原因認為是互動中提升了雙方的人際協調以及同理心。這項結果也可以解讀為,同」不一定要正式的玩音樂,單單共賞音樂便能夠有效果,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在進行其他親子活動時,能積極的參與和互動,才是這提升親子關係品質的關鍵

        因此,當輪到我們為人父母,苦惱及不解孩子的叛逆時,先試著與他們」吧


/高醫心理碩一 楊鼎宇

參考文獻

Wallace, S. D., & Harwood, J. (2018). Associations Between Shared Musical Engagement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al Qualit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and Empathy. 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18(3), 202-216. doi:10.1080/15267431.2018.1466783

1 則留言:

  1. 正心專同學互評回饋:
    分點列出可能原因,很容易閱讀理解~
    不過此研究用回憶的方式研究,不免讓我好奇到底是:1.優良的親子關係會包含音樂同樂的活動? Or 2.音樂同樂的活動造就優良親子關係?
    另外我也好奇研究者提出的兩個可能原因,是為了解釋研究結果特別找的資料,還是分析數據時發現的現象呢?

    一般人可能得多花功夫才能暸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