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心情不好就是要花錢?挫折後買東西補償自己到底有沒有用



文/高醫心理三 吳依穎

身為一個充實(糜爛?)的大學生,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有遭逢挫折的經驗吧!像是作業和報告遲交、考試睡過頭、必修被當掉、分組組員很雷、跟喜歡的人告白被打槍......等等。心情很差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透過買宵夜、網購等方法試圖讓自己變開心。究竟這種「犒賞自己」的行為能不能讓我們心情變好呢?

以往,很多人會認為「挫折後補償自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有些人認為會心情差就衝動購物的人,自制力一定很差,或者是進而擔心他們會在事後後悔自己沮喪時買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必要。然而,一項由阿塔雷(A.S. Atalay)和梅洛(M.G. Meloy)所領導的研究發現,「補償性消費」不僅是改善壞心情的策略之一,事後也不太會產生負面情緒。

研究者首先做了兩個實驗,來確認心情和衝動行為之間的關係。第一個實驗中,他們找來了220個正要進百貨公司消費的人,並要求他們填寫自己的購物清單和情緒狀態,購物後再回來填寫自己到底買了什麼。另一個實驗則是讓44名大學生自己拿取糖果,並觀察這些學生從課堂上拿了幾顆糖果,有沒有吃掉及心情好壞變化為何。

這兩個實驗的結果都顯示消費(獲得物質)和負面情緒是有關係的。百貨公司的實驗中,心情不好的消費者,比較容易去買自己原本沒有打算要購買的東西。而在糖果的實驗中,雖然心情不好的學生不見得會拿比較多的糖果,但是這些人比較有可能直接在課堂上把它吞下去,而非等待下課再解決,且事後心情也會獲得改善。

但是,這樣的研究結果還是沒辦法告訴我們「補償性消費」到底有沒有用。因此,這次研究者找來了69名大學生,要求他們寫下那一陣子中一項自己本來不可能會買的物品,以及讓他們衝動購物的原因。透過持續追蹤他們的心情後,研究結果發現其實人們並不會對於「挫折後消費」產生罪惡感和後悔自己的行為。更讓人驚訝的是,補償自己時所花的金額,其實遠比花錢慶祝時來得少很多。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遭遇挫折的時候買點東西犒賞自己是件好事呢!雖然心情差的時候很容易衝動購物,但是這樣的行為不僅可以讓自己的心情變好,也不會讓荷包失血的太誇張。不過有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盡量不要買與難過的原因有關連的商品,因為這可能會喚起你不好的回憶。好比今天告白被打槍,就別買把妹書籍鼓勵自己了,只會更難受啦。下次心情太糟時,就買點東西讓自己好過點吧!



資料來源:
1. Atalay, A. S., & Meloy, M. G. (2011). Retail therapy: A strategic effort to improve mode.Psychology & Marketing, 28(6), 638–659.
2.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2/160205153541.htm

18 則留言:

  1. 路過~哈哈哈
    這個主題真得很有趣,讓我突然好奇起這樣的補償性消費與誘發屬於病態的購物狂現象有沒有關聯呢?XD

    回覆刪除
  2. 覺得你寫的這一篇超級貼近生活XDDDD
    不小心給自己一個上網拍的理由了(喂
    我喜歡你的結論,有把但書放進去,很喜歡 =目

    回覆刪除
  3. 1.第一段的一二句,好像沒有存在的必要?XDDD
    2.整個研究很酷!

    回覆刪除
  4. 1.在第一段你已經預設讀者只有大學生了?
    2.不太理解44名大學生拿糖果跟這片研究主軸的關聯性在哪裡
    3.在220名進百貨公司及69位大學生的實驗,都沒有提及衝動購物之後的情緒變化,所以試都會變顯著的好嗎?

    回覆刪除
  5. 最後一個研究是「找來了69名大學生,要求他們寫下那一陣子中一項自己本來不可能會買的物品,以及讓他們衝動購物的原因。透過持續追蹤他們的心情後...」那一陣子指的是受到挫折的時候嗎?而追蹤他們的心情對研究又有甚麼幫助呢?

    回覆刪除
  6. 文章說明得蠻清楚的,喜歡你的結論(把妹書籍xD)

    回覆刪除
  7. 讓人驚訝的是,補償自己時所花的金額,其實遠比花錢慶祝時來得少很多。
    所以,補償自己時買的都是小東西嗎?
    很好奇這種情況下會買哪些東西

    回覆刪除
  8. 不太理解三、四段的研究與主題的關聯性,研究說明負向情緒與消費的關係,但本篇主軸應該是補償消費有沒有用,會想放三、四段的研究原因為何?

    回覆刪除
  9. 整個主題挺有趣的,和生活也挺有關聯
    不過,第一段的開頭用的不是很恰當,而且為何會認定讀者一定是大學生?
    然後第三段和第四段完之後,第五段一開頭就直接點明前兩段對文章要解說
    的東西沒有關聯,這樣給人一種好像那兩段很冗的感覺

    回覆刪除
  10. 主題跟生活連接,但似乎把讀者群侷限在大學生了,其他族群來看可能比較找到共鳴,而研究本身似乎沒有解決你提出的問題,他找到了心情不好、遇到挫折與消費的關係,但補償消費到底有沒有用呢?

    回覆刪除
  11. 1.每一段前面要空兩格喔!
    2.文字節奏蠻緊湊的,看得膽戰心驚XD
    3.實驗為甚麼要找百貨公司的消費者跟學生這兩者作為實驗組,有甚麼特別的原因嗎?

    回覆刪除
  12. 研究結果和平常認知不太一樣,滿有趣的
    首先做的兩個實驗有點差異,購物是花自己的錢得到物資,吃糖果是不須花自己的錢而得到,這兩者的情形似乎有些不同,但結論是「這兩個實驗的結果都顯示消費(獲得物質)和負面情緒是有關係的。」
    消費較容易想到→花自己的錢→想到購物,那吃糖果的部分應該要怎麼解釋會比較好呢?

    回覆刪除
  13. 不太懂實驗者為什麼要分「購物」和「拿糖果」的組別,購物是自己有損失(錢),但拿糖果好像沒有損失。這樣的結果好像只能推論「獲得物質」讓人心情好,而不是「購物」或「補償性消費」

    回覆刪除
  14. 1.倒數第二段的研究看不懂是如何得到結論的
    2.如果要出書的話,第一段第一句可能要改一下

    回覆刪除
  15. 開頭與結尾都不錯,引人入勝
    補償性消費 可以下一個明確的定義

    回覆刪除
  16. 文章描寫很生動,讀起來很流暢且貼近生活
    標題一開始定位的大學生跟後面的研究結果,沒有什麼太大關連性
    看要不要擴大範圍呢?
    吃糖果好像不等於補償性消費?

    回覆刪除
  17. 我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而且也給讀者另一個看待負向情緒的選擇:")

    回覆刪除
  18. 我覺得筆者一二段含有兩個層面:「心情變好」、「後不後悔」。
    有沒有用 指的是前者,對吧?第五段的結果重點又好像是在後者?

    我不太懂寫下「不可能購買的東西」、「衝動購物的原因」與研究結果有什麼關係...

    p.s.:有趣的是,留言的評價滿兩極的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