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不開心就想買東西嗎?研究顯示買東西要設定好目標才會開心久一點

「嘿~怎麼啦?看起來心情不好的樣子,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嗚~我跟我男朋友吵架了,但明明就是他的錯……」
「原來是這樣,拍拍,那我們去shopping吧!這樣你會不會開心一點?」
「嗯!走吧走吧~」

    通常不開心的時候,我們都會找方法讓自己開心起來。很多人不開心就會去買東西吧?但是在買完東西後開心會持續多久呢?在過去,有人對樂透中獎者做過研究,他們發現,中獎者在贏得獎金的一年後,並沒有比未中獎者快樂,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這是因為當刺激引發快樂,人們通常會很快習慣這個刺激,快樂也就恢復到平常的程度,這種現象稱為「享樂適應」。想當然爾,享樂適應也會發生在購物
上。

    明尼蘇達大學和德克薩斯A&M大學的研究人員想找到如何解決消費上享樂適應的問題,因此他們找了87位大學生參與這項研究。研究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為二星期。第一階段參與者需要描述一項在過去一個月重大購買(超過100美金),而這項購買必須符合三種目標的其中之一,1.變得更快樂並且增加生活的幸福水準2.藉由增加興奮變得更快樂3.藉由增加安心和放鬆變得更快樂,參與者隨機分派一種目標。然後參與者被詢問從購買中獲得了多少初始幸福感。在三個階段中他們會收到電子郵件,詢問這項購買對他們幸福感的貢獻,也就是說參與者需要回報這項購買對(1)當下幸福感(2)整體幸福感(3)top-of-mind awareness的影響,研究者分析數據時,又將1.跟2.、3.分成一般跟特定兩種目標,並分別就三個階段在(1)、(2)、(3)得到的數字做比較。

    研究的結果顯示,在第一階段(1)、(2)、(3)的數字相差不大,但一般目標的參與者,在第三階段回報的數字相較特定目標高,因此該研究確定了一項減緩享樂適應的方法,如果人們在購物前,設立一個一般的目標,而不是特定的目標,那麼幸福感隨時間消退的程度會相較少一點,換句話說,購物帶來的幸福感可以停留久一些。雖然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證實該研究結果,但研究者認為可以透過改變思維模式幫助人們體驗更多快樂,通常人們是因為買了東西後所以產生快樂的情緒,但是這個研究是先確定一個會產生快樂的目標再去買東西,形成了人們主動控制自己能不能得到快樂的模式。

一個聰明的消費者,不僅要貨比三家,購物前,還要先設定好能提高生活中的快樂和幸福程度的購買目標,這樣一來,你既能在購物當下快樂,也能在購物的一段時間之後保留更多的快樂,就不會一直陷入我不開心-去買東西-開心消失-我又不開心…的漩渦裡,最後落得錢包瘦巴巴,你吃土的下場喔!




文/高醫心理三   陳諭瑩



參考資料:Maria A. Rodas, Rohini Ahluwalia, Nicholas J. Olson. A Path to More Enduring Happiness: Take a Detour from Specific Emotional Goals.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18; DOI: 10.1002/jcpy.1042




11 則留言:

  1. 研究者給予的三項目標是讓受試者自己去定義嗎~~還是研究者有給一些符合這三項目標的具體標準

    回覆刪除
    回覆
    1. 研究中沒有特別談到這部分,我自己是覺得應該是讓受試者自己定義

      刪除
  2. 因為從這裡看快樂跟幸福兩個詞彙感覺有點模糊,所以請問(1)那項文獻有沒有給甚麼例子?或者說研究者對於幸福感的定義是什麼呢? 感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文獻中是用happiness這個詞,只是我自己覺得買完東西感受到情緒-快樂,然後這項購買在長時間之後對個人產生的感受-幸福感;文獻中沒有給例子也沒有討論定義QQ

      刪除
  3. 第一項目標相較後兩項有點更空泛,文獻中有說明或例子嗎?

    回覆刪除
  4. 可以請問那三項目標是參與者在購買前就已經設定好的,還是回憶後再歸類的呢?因為感覺如果是後者的話,好像就會和結論沒什麼關聯性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的意思跟下面曉雪的是一樣吧?抱歉,我現在想了也覺得很怪...

      刪除
    2. 謝謝你指出了矛盾的地方

      刪除
  5. 想問一下,在研究中「參與者隨機分派一種目標」指的是設定好再去購買嗎?但前面又說的是描述前一個月的重要購買。這裡有點搞混~謝謝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搞混了...謝謝妳指出了矛盾的地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