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隱藏在轉念裡的陷阱,換個角度想不見得都是好事

        在面臨壓力時,大家會有一些不同的應對方式。其中一種因應方式為認知再評價(Cognitive reappraisal),簡單的說就是轉念,是一種藉由重新界定問題對自身的意義,進而降低對於此事件的衝擊,使我們感到舒服一點的問題因應方式。相信有不少人會認為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因為它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時痛苦程度降低,不那麼焦慮。例如:考試成績不理想的話,想說下次努力就好了;報告寫不完的時候,想說反正距離期限還有一天就早點睡吧;在得知罹患了不治之症之後,下定決心把握僅存的時間好好享受人生。諸如此類在這些充滿壓力的情況下,可以藉由改變想法如此簡單的方式就有良好的減壓效果,想必會有不少人會將轉念視為抗壓錦囊的首選,但是它真的是在面臨壓力時最好的方法嗎?
        之前的研究支持對有高度壓力的人而言,在使用此方式之後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因此獲得幫助。但是在Allison Troy發表於 Psychological Science裡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認知再評價是否為不錯的抗壓方式依情況而訂,他們的研究團隊發現其中的關鍵在於可以對於此壓力源的控制程度。Troy提到「如果壓力源是不太可能被控制,例如像是喜歡自己的疾病不那麼討厭它這樣的情況,使用認知再評價的因應方式會很有幫助,情緒狀態的改變會成為面對壓力源的助力,他、她會努力控制自己的病情並且試者面對它。但是如果像是因為工作表現不佳而倍感壓力的情況,認知再評價就不是一個合適的抗壓良方了,因為這樣的轉念雖然會讓我們好過一點點,但是會降低個人想要嘗試改變情況的意願」。
        他們的研究方式為先尋找一群最近有感受到壓力事件的人們。參加者先填寫網路問卷來測量他們的憂慮、生活壓力程度。大約在一個星期之後,他們會被邀請來到實驗室參加一項挑戰,可以藉此測量他們認知再評價的能力。實驗參與者先觀看一部中性刺激的短片,因為此影片不會讓實驗參與者特別產生正向或者是負向的情緒,所以可以讓他、她們呈現平常所處在的情緒狀態,也就是所謂的neutral emotional baseline以便之後的比較。接下來會讓實驗參與者觀看三部悲傷的短片,在這些短片當中,他們會隨機分到使用認知再評價的策略來思考在影片中「更正向的情況」。結果顯示調節悲傷情緒的能力與較少憂鬱傾向程度有關,但是只僅限於他們的壓力源為不可控制的情況,例如生病的配偶。當實驗參與者遇到可以加以控制的壓力源時,認知再評價比較擅長的人確實有比較多壓抑的傾向。

        所以當下次有壓力強勢來襲時,就先想想看我們能不能掌握它的成因吧!如果是我們無法掌握的情況,那麼看開點會對我們自己比較好。但如果只是一昧的使用認知再評價這項單一招式的話,即便是我們可以掌握的情況,很有可能會因此失去了改變的契機,繼續深陷在壓力的苦海當中。舉個部分大學生可能會有的經驗,如果遇到距離報告繳交期限不到一小時的情況時,只是很樂觀的想說反正老師人超好而不加以完成報告的話,那麼究竟是在因應壓力還是在逃避現實呢?就由大家自己評估了。



24 則留言:

  1. 我覺得分為四段非常恰當,只是第一段文字似乎略多,而且似乎應該加入一些引言,直接講述知識較不吸引人,另外加入此篇研究的主要結果似乎比較好。第二段如果能先寫出研究方法,而不是放在第三段,似乎能較為通順一些~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我有透過這篇恩考轉念這東西,我個人覺得在很多情況下(不管壓力是否可控),都應該在轉念後搭配其他的實質應對操施,「轉念」並不應該只有轉移思想而已。
    PS:下次在段與段之間分行一下 這樣看起來好多字 不太舒服 @@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當我一開始看外電時,裡頭的內容主要是談論「轉移思想」。因此我選擇以「轉念」作為翻譯的辭彙(Cognitive reappraisal)。
      2. 研究者確實有提到除了轉念以外的壓力應對方法,以及轉念之後可以在做些什麼。不光光是只有轉念而已:)
      3. 關於字數的部份,我PO完之後也覺得看起來好吃力呀QQ
      我之後會更加注意版面編排的!!!謝謝妳的回饋XD

      刪除
  3. 每一段的文字有點多,所以看起來會滿吃力的
    但是內容很有深度,感覺得出來作者的用心
    個人覺得第二段和第三段順序交換 閱讀起來會比較通順

    回覆刪除
  4. 這篇"轉念"的主題很有趣,再精簡一些文字和分段排版後應該會比較好閱讀
    不過逃避現實和"轉念"感覺好像只是一線之隔XDD
    善用這個概念的話人生應該可以快樂很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覺得轉念這個主題很有趣XDD
      文字跟編排的部分我會更加練習的><
      謝謝妳的分享:)

      刪除
  5. 標題下的很吸引人

    但每一段的文字可以再精簡一些

    有些地方讀起來不是很順暢

    第二段有寫到「因為工作表現不佳而倍感壓力的情況...因為這樣的轉念雖然會讓我們好
    過一點點,但是會降低個人想要嘗試改變情況的意願」

    第三段寫「當實驗參與者遇到可以加以控制的壓力源時,認知再評價比較擅長的人確實
    有比較多壓抑的傾向。」

    感覺這兩部分好像有點矛盾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說以例子來解釋可能會比較清楚XD

      A學生考試表現不佳,想說是因為考試範圍太多而來不及準備,而且大家也都考不好,因此就沒那麼傷心了。但事實上考試範圍太多「可以」藉由平日唸書來因應課業,所以算是「可以控制的」壓力。如果一直維持這樣「內容好多所以讀不完」的想法,久而久之會壓抑這個問題,「忽略」問題本身其實是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我第二段提到的「因為這樣的轉念雖然會讓我們好
      過一點點,但是會降低個人想要嘗試改變情況的意願」以及第三段所提的「認知再評價比較擅長的人確實有比較多壓抑的傾向」的意思。


      再舉另一個例子,例如有人找不到工作,被許多公司拒絕當被周圍的人唸的時候會說:「我才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現階段不想工作而已」,之後不去進修或是再投履歷試試看。雖然有這樣的想法可以讓本人舒服不少,但是忽略了可以改變的可能性,壓抑了這個問題,類似文章標題所傳達的「隱藏在轉念裡的陷阱」。


      不曉得這樣的解釋有沒有比較清楚了:)


      關於文字精鍊的部分我會多加練習的!!!
      想當初打這篇文章時想超久的><
      雖然文字也沒有特別順暢就是了QQ


      謝謝妳的回饋XDD

      刪除
  6. 跟魷魚、烏賊、軟絲、小卷、章魚、透抽的關係是......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張圖的重點是在旁邊的小對話框
      要點開圖看會比較容易看到
      (對不起圖太小了所以很不容易看到QQ)
      以下來個一一解釋XDD


      魷魚很驕傲的說「我最大」
      感覺很滿意自己的身材如此的雄壯威武的樣子

      透抽不屑的說「我幹麻跟魷魚一樣的動作呀」
      感覺很不滿自己跟魷魚撞動作的樣子

      章魚很開心的說「我和大家長的不一樣」
      感覺很喜歡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樣子

      烏賊不爽的說「我為什麼排這裡」
      感覺很不開心自己排在那麼後面的地方

      軟絲很錯愕的說「什麼!倒數第二」
      感覺有股悵然的失落感只贏一隻小卷的樣子

      小卷興奮的說「我最小」
      感覺喜歡自己嬌小玲瓏的樣子

      因為這些海洋生物的外觀是天生的,無法改變,但是不一樣的想法究有不一樣的情緒反應跟態度
      以上是我選這張圖作為「轉念」這個主題的原因
      不是圖文不符唷XDDD
      (我承認是有點需要想像力來聯想就是了XDD)
      不過這些轉念類型(不可控制)在本文中是好的轉念
      而非標題的陷阱
      所以有點選圖不是那麼適合的感覺><

      刪除
  7. 看得出來妳很認真哦,不過我也不太懂圖跟題的關連性。

    文字精簡一點,尤其是第一段。
    段與段中間留空行,這樣視覺上看起來會比較清爽。

    要避免單純放英文,像第三段的neutral emotional baseline,畢竟不是每個被傳達科普訊息的人都懂這些字在文章中的意思。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妳的肯定XDD
      關於圖跟題的關連性我在上一則回復有做詳細的解釋:)

      刪除
  8. 第一段可能文字可以精簡一點,對應的圖,可能有作者有想要代表的含意,但沒有細看會不太懂:P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妳的回饋XDD
      關於圖的部份我有在前面做回覆了:)
      真的是要細看圖才會懂呀XDDD

      刪除
  9. 很有趣的文章,光是看標題就會想要閱讀,但是有點覺得標題太長。
    每段的文字都可以在精簡一點,然後可以講得再輕鬆簡單一些,可以使得這個有趣的主題更貼近生活 :)
    第三段:所以可以讓他、她們呈現平常所處在的情緒狀態,也就是所謂的neutral emotional baseline,以便之後的比較。
    可以直接在情緒狀態後面括號寫neutral emotional baseline就可以囉。
    然後我也不太懂圖片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這篇新知確實讓我重新思考很多關於轉念的問題,對我來講收穫很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妳的肯定XDDD
      第三段的部份,對耶~~~這樣寫就好了,當初想超久的XDDD
      謝謝妳的回饋:)
      圖的部份前面有做回覆了>wO



      剛開始接觸這份新知時我也很有收穫
      有時會在網路上看到有些人會比較不提倡轉念因為認為那樣會忽略問題本身
      在這份新知上有提及這樣的可能性
      看到不同以往印象的觀點出現時
      會感受到一件事物不是只有好壞而是要看情況
      而更拓展我們的觀點:)

      刪除
  10. 標題還滿淺顯易懂的,建議文字可以再精簡些,或者是盡量編排段落,然後圖片盡量找放大版、可以讓讀者輕鬆看懂的唷

    還有有點不懂的是...
    『結果顯示調節悲傷情緒的能力與較少憂鬱傾向程度有關,但是只僅限於他們的壓力源為不可控制的情況』
    但是上面的研究方式好像只有寫看完neutral emotional baseline後,再看3部悲傷的短片耶
    沒有寫說是怎麼樣操弄『可控制、不可控制』的壓力源
    想請問是怎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呢?或是研究方法可以在講解詳細一點嗎?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以影片的內容來將壓力源區分為可控制、不可控制的壓力源
      影片中的主角會經歷可控制、不可控制的壓力源的事件
      等實驗參予者看完影片之後
      回答一些問題


      因為外電給的資訊沒有太多關於
      如何得到這結論的結果
      所以我無法提供這部份的回應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部份
      謝謝回饋XD

      刪除
  11. 第一段其實寫得不錯,把重點點出,只是舉例可再精簡
    整篇文字可再稍做修正
    如:
    第二段第4行的"例如像是"
    第三段第8行的"ˇ只僅"
    則一即可
    文章中常出現如"可以加以"、"在於可以對於"等一句中重複字詞
    容易使文章讀來不易

    回覆刪除
  12. 很清晰易懂,如果文句再整理一下就可以投稿了的感覺~
    所以就是「只要還有機會,千萬不要輕言放棄」的意思囉?
    另外,
    雖然現在大家都接受了...[小聲]
    但是正確是「一味」不是「一昧」...
    詳情請Goog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只要還有機會,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是這樣講沒錯XDDD


      好開心得到光儀ㄉㄉ的肯定呀!!
      謝謝你的回饋XD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