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國際通用的「蛤?」<補寫上回>



文/賴光儀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創世紀》 11:5-7,〈巴別塔〉 中文和合本

就前面的引文來看,亞伯拉罕諸教的至高神似乎很威猛的把地上的人所講的語言一瞬間就搞得七零八落。雖然今日我們大部分人都對語言學略懂略懂,知道各種語言不是一夕之間就變化出來、而是慢慢分化獨立後形成的。不過近期的語言學研究讓我們得以想像,如果當初真有巴別塔變亂語言一事,那麼人們在一瞬間語言混亂後,因為不能相互溝通而在聽到他人所說的話時,大概都是同樣的反應-一臉疑惑地吐出一個字:「蛤(ㄏㄚˊ)?」。

「蛤?」是人類共有的「字彙」

儘管研究「蛤?」這種瑣碎的小東西似乎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但若仔細想一下,要是生活中沒有「蛤?」,大概會不便利許多。舉例來說,當我們聽不清楚或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時,一聲「蛤?」就能代表「不好意思。我沒聽清楚,請你再說一次!」這麼複雜的語句,而且既不會不小心用錯措辭而顯得自己無禮、又能兼具人性化和親近感。

首段所述的趣味性假設情境,按照近日的研究提供的結果,事實上是十分合理的。由世界規模最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機構普朗克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s, MPI),其位在荷蘭的心理語言學研究所(MPI for Psycholinguistics)研究團隊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文章所揭櫫的發現,提供了我們兩個值得玩味的訊息:「蛤?」是世界的語言所共享的;還有它是一個需要經過學習才會出現在人類溝通過程中的「字彙」。

首先研究者取樣比較了不同語系的31種語言,發現各種語言中皆存在與英語中的”Huh?”(「蛤?」)之功能與聲響幾乎完全相同的一個疑問詞;這點讓我們察覺到其與一般具有明確意思的字彙有所不同。研究者的論據是,一般而言同樣的意思在相異的語言裡會有截然不同的發音,此為一個語言學的原則,稱為符號的任意性(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sign )。舉「狗」這個概念為例,英語發音是dog,日語是inu,法語是chien。而「蛤?」卻具有跨語言的高相似性,不同於一般的字詞,這種差異讓「蛤?」與一般的字彙有所區別。

另一方面研究者收集了世界各地10種語言、一共196個樣本,讓受過語言學訓練的分析人員就五個語音學的向度各自獨立分析這些樣本,最後綜合他們的聽覺語音編碼結果。研究者得到,雖然在不同的語言中,「蛤?」這個類別的字相對於其他單字,其發音與功能算是很接近的,但在各種語言的細微之處仍有不同;各種語言的「蛤?」會配合該種語言而在發音形式上產生細緻的變化。例如有的語言是「ㄏㄚˊ?」有的則是「ㄚˊ?」的這種差別。研究者於是據此主張各種語言的「蛤?」會與其所屬的語言系統統合( integrate )。而這個特徵將「蛤?」與我們天生就會發出的聲音,例如噴嚏聲、鼾聲、哭鬧聲等具有普遍性的聲音區隔出來,從而支持其作為個別的語言中需要學習的一個單字的可能。

語言的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

為了解決「為什麼『蛤?』會有跨語言的高相似度?」這一問題,研究者由人們溝通時使用「蛤?」的脈絡 ( context) 著手,從而以演化的角度說明為何各種語言的「蛤?」會這麼的類似。

在對話的情境中,當我們不知怎麼的無法適當的回應別人的話語時,便需要快速地向交流對象發出信號。這個信號必須能在就算無法妥善運用言詞的情形下也能發出、而且最好是有詢問性質的,這樣方能向發話者表明他必須再次發言。而在以上所述關於此一「信號」的功能,在各個語言中都有這種需求,並且各自依此需求發展出簡短又能快速發出的疑問詞。亦即,在只有人類語言溝通內才有的「會話生態(conversational ecology)」下,不同的語言在相同的環境壓力下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了,以致各種語言的「蛤?」會那麼的相像。

科學的研究,總是會讓人感受到,人類真的是很特別的一種動物。儘管「蛤?」看似簡單而瑣碎,只有短短一個音節,但就算是我們的靈長類近親也沒辦法使用這種溝通的方式。這再再顯示出了我們互動的複雜性、並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真的是極度社會化的動物,而與其它動物有別。

參考資料:
報導來源:
http://www.mpg.de/7605822/universals-conversation?filter_order=L&research_topic=
原始文獻: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78273
研究者架設之研究成果網站:
http://huh.ideophone.org/
圖片來源:周美青:「奇怪耶你!」馬英九轉頭瞬間(此時他說了一聲「蛤?」)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20520/123620/

32 則留言:

  1. 個人覺得 可以省略 前面那段經文和 他下面那一段
    因為看完那兩段 就整個摸不著頭緒
    反而 「蛤?」是人類共有的「字彙」下面那一段
    會引起閱讀者的興趣

    個人淺見...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敢當,您是籃籃大大,不是淺見!
      嗯,我當初是想搞一個華麗的開場的概念~
      沒想到竟然會讓人看不懂我在幹嘛...(變成自嗨就不妙了,,,)
      不過我以為,如果沒有這兩段,
      其他的部分幾乎都是純然的研究說明,有點乾...
      所以是覺得開頭兩段哪一個部分比較容易把人弄迷糊呢?

      刪除
  2. 使用創世紀當作導言很有創意
    內容很新奇也很有意思
    讀完通篇會有一種學到新知識的感覺
    末段的結論很精闢,緊扣主題
    從多篇參考文獻感覺得到作者的用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是說嘛,我就覺得創世紀很酷啊~
      主要還是這個研究主題真的滿有趣的,
      所以自己也很投入、耐著性子把資料看完。
      當然如果讀者有所收穫,那就再好不過了!
      感謝賞光^ ^

      刪除
  3. 除了"蛤"以外
    我之前有注意到好像很多國語言里兒童對"媽媽"這個詞彙的發音的很相似
    我指得是幼兒會叫媽媽"MAMA"而不是"mother"
    我之前覺得基本詞彙的語言相似性跟演化或許很有關係
    這篇新知讓我覺得我的想法的可能性很大
    很有趣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雖然我在語言學沒什麼涉獵(有就不會在這裡魯蛇了...),
      不過我記得有一個語言學大師叫Jakobson(已經去世了),
      就有研究過這方面的問題。
      可以找找看~

      刪除
    2.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3109/13682826909011489/abstract
      應該是這篇1969年的論文,圖書館IP好像可以存取全文的樣子。

      刪除
  4. 影片裡馬先生是說\好/耶www
    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趣
    從來沒想過原來一個簡單的「蛤?」是在各國都通用的
    而在演化上的意義又這麼深遠
    然後作者2次都是引用聖經,敢問是為何呢?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確信我聽到的是「蛤?」。
      很不巧的我只相信我相信的,
      而且字幕是記者加上去的,ㄍㄉ記者....你懂的。
      根據我的了解(前提是我沒有解讀錯誤啦~),
      嚴格來說這個現象在演化上是比較新近的,
      甚至是一種廣義的演化:
      不是在自然情境下身體表徵的先天演化,
      而是在社會情境下語言文化上的後天演化,
      這點滿有趣的。
      為什麼引用聖經?
      哇尬意聖經,ㄏ勝!

      刪除
  5. 看到有很多引用的地方感覺的作者很用心在撰寫這篇新知
    這個主題很生活化
    跟我們息息相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我們都在燃燒青春寫作新知啊(ry
      不過我本來還擔心都在講研究內容會不夠生活化,
      看來是主題幫我挽回文章的劣勢了XDD

      刪除
  6. 主題很新奇,也是我們很少會去思考的東西。
    看完也讓我不禁好奇,還有沒有其他的語言也是有趨同演化的現象?(好比說表達肯定或同意的"恩"or "mama""papa"等)

    最後是圖片,圖片很特別,但好像有點"太特別",如果以新知的角度來看,是給普羅大眾閱讀,如果選用更鮮明直接的圖片或許會更好!
    不過你的真的很特別,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歐陸的研究方向跟美國有些不同,但台灣老早就被老美殖民了...
      有空可以多逛逛MPI的網站,滿有趣的~
      之前也有人做所謂child language裡面"papa"、"mama"的研究,不過我自己覺得這跟語言上的演化不完全相同(順帶一提,他的結論是因為比較好發音。)
      嗯我就不知道了,但老美的四格漫畫有Hmm這樣的字,德語也有Mm的感嘆詞,所以搞不好可以做出一些東西?
      馬英九的這個新聞給我的印象超深刻的啊...
      我一直記得他呆呆的回頭那瞬間,很好笑啊~

      刪除
  7. 好酷喔!原來"蛤"這個字是通用的!首圖很幽默喔哈哈哈哈
    除了第一段我有點摸不著頭緒之外,這篇整體來說我覺得還蠻棒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研究者的網站裡有他們採集到的樣本可以聽聽看哦~

      開頭真的這麼不好懂嗎?
      我還以為大家都會知道...
      原來巴別塔是深難哏,
      我知道了,下次選材會注意完整性....

      刪除
  8. 這是一篇相當完整和用心的新知,在各個環節上都蠻下功夫的,但是針對想要快速的、輕鬆的了解一個新知來說,這篇其實顯得太過冗長,很多細節的確相當有趣,但對於簡單的表達主旨而言,似乎是一種負擔
    如果可以想看看寫一個精華版我相信這會是一篇相當棒的文章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實說寫完之後我也覺得怎麼有點長...
      但因為不知道怎麼刪所以還是做罷...
      可能從開頭就錯了吧(?)
      我下次會先寫好大綱再下筆的!(這有點...

      刪除
  9. 耶和華到底是天父?還是撒旦啊?

    回覆刪除
  10. 好華麗的開場呀!!!!!!!
    我覺得很有創意而且很有深度呢XDD
    文章排版不錯
    用黑色較大的標楷體來區隔
    與內文一目了然
    對於語言學以及一些專有名詞的解釋
    簡單易懂
    讓不太了解的人(像我XD)都可以很簡單扼要的掌握到精髓呢XDD
    是很棒的新知唷~~~^^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
      其實也沒什麼語言學啦~
      現學現賣的(逃

      刪除
  11.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是很用心的一篇文章,開頭震懾到我了XD

    回覆刪除
  12. 蛤!? 這樣問的話日本人會不開心!!! 因為我們 只生氣或討厭問的時候用 蛤? 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在日劇跟動畫裡是看過說「はい?」的,
      可能日本人比較會修飾語氣吧我猜的~

      刪除
  13. 這個主題真的很有趣,文章也很用心~引人入勝噢^_^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
      不枉費我犧牲睡眠時間完成它了~

      刪除
  14. 引言真的讓我蛤好幾遍....

    這個主題很不同於其他人挑選的新知耶!
    滿有趣的: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是預設大家都知道巴別塔的故事才只引用這3節經句的,
      沒想到似乎大家都不知道...
      但是如果要讓人了解整個故事要花10行耶...
      這樣會更長啊~

      刪除
  15. 現在整個世界幾乎都被英文統治了,要說「蛤」真的是共通的發語詞嗎?很不可靠啊,你去查中文字典,自古到今都沒看過「蛤」有用來當疑問詞的用法,搞不好中國古人根本不用「蛤」啊,是西風東漸後才傳入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的意見!
      首先說聲抱歉!
      由於這個部分並不是我的專長(我是心理學系大三學生,對於語言學沒有涉獵很深),而我也只是將這則新聞消化後再轉述出來而已,所以恐怕無法做詳細的解答。
      您的觀點很有意思,那麼或許他們可以再與文化學家合作,去比較受西方文化影響深淺的地區是否有差異。
      且此研究只有收集31種語言,或許廣度仍嫌不足,所以可能是我下的標題導致誤會了。
      -----------------------------------------------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但因為沒有正式研究過若有不妥還請海涵:
      可能是因為這個字太白話、不夠正式才沒有變成文字(口頭語與書面語的差異),因為古人寫文言文啊...
      另一方面,研究者的結論是這是趨同演化的結果,所以過去只是有個雛形,尚未發展成熟,而到了近代慢慢成形後就可以書寫出來了,例如說跟人開聊天視窗時就已經會有人打「蛤?」了不是嗎?

      刪除
  16. 這篇好有趣:)))
    我覺得開頭很有創意www
    不過樓上講的感覺也不無道理~感覺要再進一步做研究(或是找出更多類似的發音,譬如想事情時會說「呃....」「嗯...」之類的)才可確立此猜測:P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