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隨年齡成長的公平?


家中有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們,相信會對下面這種場景非常熟悉平日乖巧可愛的寶貝孩子,在一些事情後開始哭鬧、跺腳、嘟嘴,一副悲憤難耐表請,外加呼天喊地的大叫:「這不公平!」

這稀鬆平常的場景,大多數人(包括家長)認為這是代表小孩「成長」的一部分。可在近期一份由哈佛大學所做的研究中,卻有了不一樣的結論。這份由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科學助理教授Felix Warneken與耶魯大學博士生Jillian Jordan等人合作的研究中,他們懷疑在孩子身上公平概念是孩子真正公平規範概念的形成嗎?或者這種公平只是來自他們所產生的內團體偏好(見文底附註)

Warneken等人招募了64名兒童―8歲大和6歲大各32人,隨機將他們分派到藍隊與黃隊。首先,讓他們參與一系列的活動與穿戴該隊顏色衣帽,來增進團隊情感。之後經測試確保他們對自己隊伍的偏愛後,給他們看一個簡單的設備畫有該隊臉孔、衣帽、顏色的紙袋與糖果(酬賞)。告訴他們現在他們要扮演公正第三方,來決定兩邊糖果的分配公平與否。他們手邊有兩個盒子,一綠一紅,綠色盒中有糖果,每次決定前都要拿一顆出來。如果他們認為分配公平,拿出來的糖果將放回綠色盒中;如果認為不公平,糖果將放入紅色盒中。並且他們被告知結束後,綠色盒中的糖果就是他們的,紅色盒子中的糖果則會被收回。




實驗結果發現,在年齡相對為小的孩子身上,也觀察的到「公平」概念的形成。在實驗過程中,他們願意去付出一些代價,來介入、阻止他們所認為的不公平情況發生,即使他們本身不會被不公平結果所影響。但是他們所認定的「不公平」並不是真正的中立,而是在內團體偏好作用下,認定這些情況「不公平」。

讀到這裡是不是有些許共鳴呢?常常有些人自號公平公正,可是實際表現卻是差強人意。也許他們從一開始就在默默的被自己的內團體所影響而不自知呢!

名詞解釋~
內團體偏好 (in-group favoritism):人們在作出決定時,其實不是非常的理性,而是會做出較為偏袒自己所屬的團體的表現。



參考資料: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08/140818152509.htm
                   http://www.pnas.org/content/111/35/12710
圖片來源:https://c1.staticflickr.com/3/2459/3889528397_fdb6e13dac_z.jpg?zz=1

32 則留言:

  1. 這篇內文只有提到小孩的"公平概念"形成原因,可是標題寫著"隨年齡成長的公平"表示不同年齡的公平概念似乎不同,可是內文卻沒有相關說明,是有其他研究說明不同年齡形成公平概念的原因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研究中,8歲與6歲的小孩公平的概念都會受到內團體偏好影響
      差別在於8歲小孩在對於成員表現出自私舉動時(無論是不是自己團體),都會願意付出代價去阻止
      而6歲小孩則是對於自己團體成員的自私行為表現較為寬鬆+嚴厲對待另一團體成員的自私行為

      感謝提出疏漏

      刪除
  2. 這個實驗的參與者是6至8歲的小孩嗎?
    所以結果可以推至成人嗎?孩是說研究是指從小我們就會有內團體偏私?

    回覆刪除
    回覆
    1. 實驗參與者是6歲+8歲的小孩
      另外,在本篇之前的研究已經顯示:成人的公平概念存在著內團體偏私
      PS.為何用6,8歲小孩研究,請看樓下回帖

      刪除
  3. 想問一下,為甚麼是找這兩種年齡的間距???為何不是更大不同的間距???

    回覆刪除
  4. 在之前的研究結果中,孩童在6歲階段會開始對"自私的行為"表現出不滿
    但是對於這種不滿的情緒的原因沒有討論
    本篇想藉由研究這種年齡差距的小孩,來找出他們的不滿的起源是傾向於"公平"概念的產生或是內團體偏好

    回覆刪除
  5. 『之後經測試確保他們對自己隊伍的偏愛後,給他們看一個簡單的「設備」―畫有該隊臉孔、衣帽、顏色的紙袋與糖果(酬賞)。』
    ---偏愛、設備等詞可能看起來不是那麼通順,可以用自己的話寫出來會比較好。
    ---糖果是酬賞嗎? 如果是,可能要分開寫,會以為他們都是酬賞。

    本來一開始看,怎麼沒有名詞的解釋,後來發現有解釋。
    可以再前面標明說請看哪裡哪裡,有這個專有名詞的解釋。

    他們兩隊會輪流扮演公平的腳色的意思嗎?還是有什麼其他方法?
    後面只有提到「他們」,所以不是很懂

    回覆刪除
    回覆
    1. 1.設備跟偏愛....說到痛處了 小弟我國文頗糟.那邊想很久不知該如何解釋比較好
      2.解釋一下這步驟.這邊有兩份糖果~第一份是"設備"用來模擬分配的,第二份是給予受試者做為他們拿來阻止不公平的代價,實驗後,第二份剩下的糖果給受試者帶回
      3.抱歉了!名詞解釋沒標到,下回會記得
      4.實驗流程的"他們",請再看樓下回帖解釋

      刪除
    2. 文章的部分如果照著圖示的方式寫應該會比較清楚
      像是圖示中說第一分糖果(糖果A)是由實驗者分給藍、黃兩袋,比文字敘述的「設備」意義明確許多。
      另外,第二份(糖果B)剩下的糖果給受試者帶回,圖示中沒有標記到。

      刪除
  6. 看不太懂實驗的流程耶?公正的第三方是要評判哪兩邊的糖果??黃隊藍隊還是那個設備??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位受試者輪流進入實驗室當公正第三方(沒其他受試者在旁)
      然後做了張圖解,已更新,請安心服用

      刪除
    2. 繪有兩隊顏色及衣帽的紙袋,是實驗者的苦心><
      讓紙袋默默代表兩隊(沒告知受試者紙袋--隊伍的連結)

      刪除
  7. 不是很明白。標題是隨年齡成長。可是實驗只對6和8歲孩童進行。感覺延伸到成人還很遠,那麼對公平的定義會不一樣(隨年齡)。感覺怪怪的。

    回覆刪除
  8. 那個,我其實有些不明白,嗯,我可以理解成不管6或8歲其實都已經存在了內團體偏私了嗎?然後啊,因為第一段有說到在家中小孩們大叫不公平,我想問下,如果是自己家的兄弟姐妹呢?不是有時會常聽到老大一直說不公平不公平,老小有時也會用不公平來跟其他人告狀?><

    回覆刪除
    回覆
    1. 6歲和8歲的"公平"都有內團體偏私無誤,差別在於...請看一樓
      另外,兄弟姊妹說的"公平"我想這指的是"不平均" 而不是本文想探討的實質的公平

      刪除
    2. 我倒覺得阿潘所說「家中小孩嚷嚷著的不公平」還是可以用這篇研究下去繼續解釋欸www
      只是,那個內團體,就變成自己V.S.他人(兄弟姊妹)了=w=
      心態和偏袒內團體是否一致我無法肯定
      不過都是偏袒所屬自己的那一方呢~(換成用利己或是歸因理論來解釋?!

      刪除
    3. 這個體部分會變成以自利來解釋吧
      這篇研究我覺得對於"家中小孩嚷嚷著的不公平"不是合適的解釋
      因為心儀提到小孩所說的"不公平",和這篇的"不公平"的成因是否相同單就這篇來看無法確定
      容我再找找看之前有沒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晚點附上

      刪除
  9. 有點不懂,實驗的內容可以推論到成年或是其他範圍的年紀嗎?因為6到8歲其實這個範圍很窄,社會化也不一定足夠><

    回覆刪除
  10. 相同結論移到成年人身上適用嗎~?畢竟成年人會有更多的顧慮跟成熟的思考

    回覆刪除
  11. 這裡的內團體偏私的他們是指誰呢?
    所以是將小孩子當成是一個團體,大人則是另一個團體嗎?

    回覆刪除
  12. ●最近和小孩子玩遊戲深有感觸……

    回覆刪除
  13. 也許可以把為何選6, 8歲小孩的原因附在文章裡?
    和大家一樣,我自己在閱讀時也有這個疑惑~
    這樣就不用爬到留言後才被解答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噢 忘了講!
      讀完文章~覺得標題可以再想貼切一點的~
      感覺好像跟首段、內文都沒那麼相呼應到耶@@

      刪除
    2. 被你說到重點了.這一篇只可說我鄉民習慣展露無疑阿(爬樓爬阿爬

      然後昨天想一想標題我多加個問號.後來發現這樣結論要重寫(懶
      我標題原意是想表達,隨年齡成長,我們的表現真的有越來越接近公平嗎?
      還是我們其實很原始,長大成人後還跟小孩子一樣心中有所偏私

      由衷感謝大大的建議~比某些路過的打醬油仔(絕對不是說中間某層)好多了

      刪除
  14. 真心覺得能寫出一篇有問題的文很重要(太樂觀了嗎這)
    大家的留言才能東奔西跑的撞出新的問題
    覺得開心 =)

    回覆刪除
  15. 確實大家的討論都點出了這篇文章需加強之處,請針對留言討論的部份再做修正。
    標題也可以再考慮一下,無法讓人第一時間就理解要談什麼。
    另第一段最後的舉例,內團體偏誤跟真正的公平是差在哪裡?用附註的方式解釋專有名詞並不是最好的方式,舉例說明這兩者差在那比較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