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Look Up The PEOPLE Around You

「當我們低頭滑手機的時候,可能會漸漸失去某些東西。」
/文  辛昱融


  在智慧型手機以及許多科技的影響之下,我們是否漸漸忘記跟人相處的感覺。在與朋友吃飯的時候,是不是會不由得拿出手機消磨等待餐點的時間。談天說笑、分享自己的困擾,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好像已經漸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更失去了溫度。有人說過:「人跟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我身邊卻用手機 line 我』。」讓人覺得為什麼有話為什麼不能直接說呢?而這樣會不會讓我們失去了與人相處的能力?
   以下是一個名為"Look up"的影片(中譯:智慧型手機世代的沉痛反思 - 抬頭看世界),希望能夠讓人放下手機,主動接觸人群,找回與人相處的溫度。


  不只是手機,還有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都我們減少與人相處的時間,這樣的情形是不是真的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請繼續看看以下的文章,或許能夠給你一些想法。

有個研究這樣說  (以下的媒體會像是手機、電腦等產品)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研究指出,當孩子因為數位媒體(digital media, 像是電腦、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增加,而減少面對面的人際相處,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社交能力。

研究設計的方式是?
  實驗參與者為同一所公立學校的六年級學生(小學),而這些學生都是在課堂時間之外,每天會會花4.5個小時在傳訊息、看電視以及玩電動(video games)。研究者將這個研究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取數量相近的實驗參與者,並進行前測與後測檢視兩者(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的差異。在實驗開始之前兩組都會填寫一份網路問卷,以得知他們日常媒體(media)使用的情形。

控制組   (研究以呈現學生在學校上課的自然狀態,作為與實驗組比較的依據)
  實驗參與者共有54人。研究者原先考慮讓實驗參與者參加,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媒體設備的營隊。但是考量到選擇效應(selection effect)的效果可能會影響到這個實驗的結果,所以讓實驗參與者在加州公立小學上課(課程會像是歷史、數學、英文等),對於媒體(media)的使用並沒有嚴格的限制。雖然沒有收集課後的資訊,但是會詢問實驗參與者一天使用媒體使用情形。

(選擇效應,又可以稱為選擇偏差,指的是選取樣本的時候,沒有達到隨機的狀況導致對實驗的結果產生影響而不客觀。實驗者會覺得產生選擇效應,是因為營隊可能招收到太多同質性的學生(當地的狀況))

實驗組  (由研究者操弄實驗的變項,達到檢測實驗假設的目的)
  實驗參與者共有51人。實驗者選擇用營隊,作為一個包含實驗控制以及具有外在效度的介入方式,而不是叫孩子停止使用媒體工具(media)或是帶他們到實驗室進行研究。因此實驗參與者會在離洛杉磯70哩遠的一處協會(Pali Institute)參加五天科學與自然的營隊,在營隊其中且不能使用電子產品。營隊提供了面對面相處的機會給孩子們(包含實驗參與者與其他孩子),像是在小木屋裡面一同生活、組成團隊建立緊急避難所等。

前測、後測  (上述兩組會在研究開始前、結束前,進行測驗)
  由於精確辨識他人的臉部表情,是一項重要的非語言溝通(non verbal communication ,沒有文字的溝通方式,包含明顯的行為,如:臉部表情、眼神、聲調等)技巧。所以研究者選擇了兩個測驗,測量孩子對於非語言溝通的解讀能力。 
        第一個測驗包含了48張臉部表情的照片(24張成人、24張小孩),會有高低強度的生氣、憤怒、害怕、快樂、難過的情緒,並藉由辨識情緒的錯誤量進行評分。因為是受試者內的實驗設計,所以一半實驗組、一半控制組會先看成人的照片;另一半的實驗組、控制組則會先看小孩的照片。
        第二個測驗用十個影片場景的方式,藉由演員呈現典型的生活情形(移除語言線索),在影片結束之後,要求實驗參與者對演員的情緒狀態做評論。(例:在一個場景中,學生參加考試,並提交給他們的老師其中一名學生的自信和興奮,另一種是著急。)

(第一個測驗為非語言行為診斷分析第二版-臉部分測驗 ,Faces subtests of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Diagnostic Analysis of Nonverbal Behavior,第二個測驗為兒童與成人社會知覺測量 ,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Perception Measure)
 
研究結果 
  研究者發現實驗組在第一個測驗中,與控制組相較之下,具有顯著差異。在前測的時候,實驗組平均會有14.02個錯誤;在後測的時候,會有9.41個錯誤。控制組則是12.24個變成了9.81個錯誤。研究者將其歸因於練習效果,但是實驗組改善的狀況顯著地高於控制組。
        在第二測驗中也發現實驗組與控制組有顯著的差異,實驗組正確辨別演員情緒的比率從26%上升到31%,控制組前後測則都是28%。
       
  因此,在研究者的控制之下,擁有更多機會與人面對面相處、排除媒體使用的實驗組,與維持一般課堂情形、媒體使用的控制組相較,實驗組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情緒辨識能力。


測驗一
測驗二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14.25
9.41
26%
31%
控制組
12.24
9.81
28%
28%

單位:平均錯誤數量(測驗一)、正確辨別率(%)(測驗二)
 ps 實驗一為辨識臉部表情是否正確的測驗、實驗二為對演員的情緒狀態做評論的測驗       

*******************我****是****美****麗****分****隔****線*********************

  看完了這篇文章,是不是也發現你花了很久的時間在電腦上呢?想一想哪個朋友好久沒有見到面,打個電話給他/她吧!順便有個機會增加與好友的相處時間,可以回憶一下當年的青澀、蠢呆的模樣。並找到與人相處的溫度吧!


(是不是發現我說了打電話呢?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已經習慣的便利生活,不如就用它們讓我們增加面對面相處的機會吧!然後在吃飯的時候記得放下你的手機!)  

資料來源:
文獻:Yalda T. Uhls, Minas Michikyan, Jordan Morris, Debra Garcia, Gary W. Small, Eleni Zgourou, Patricia M. Greenfield. Five days at outdoor education camp without screens improves preteen skills with nonverbal emotion cue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39: 387 DOI: 10.1016/j.chb.2014.05.036

32 則留言:

  1. 實驗寫得很清楚 (y)
    控制組部分,想問為什麼要了解實驗參與者主要的運動情形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沂珊問到了一個我也很疑惑的點XD
      我在看一下文獻在解釋好了:D

      刪除
    2. 決定把那個跟實驗關連不大的部分刪除掉囉~因為文獻裡面也只有提到而沒有解釋:)

      刪除
  2. 喜歡這種跟現在生活息息相關的文章!!
    附上影片更能警惕愛滑手機的人,也更有說服力

    回覆刪除
  3. 覺得內容講的很貼近生活,覺得開頭很吸引人~~~

    回覆刪除
  4. 覺得文章開頭說出了現在人的毛病,常會看到有一群人一起出去,結果大家都低頭劃手機平板,做什麼呢,在和同桌的朋友用line或fb聊天= = 天啊,人不是都坐在對面了嗎= =

    但是我發現,我看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是正在用著電腦。。哈哈哈哈哈XD 現代要離開數位產品,也是不容易的說><

    回覆刪除
    回覆
    1. 自己也覺得這篇文章給我很多畫面XD

      刪除
  5. 如果我沒修過實驗法,我是不是會不知道「控制組」、「實驗組」、「前後測」這些專有名詞~~~~
    我覺得把專有名詞替換掉會比較好懂喔~(如果是要推廣的話)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如果我在後面加上解釋會不會比好呢?
      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但是覺得保持實驗原本的模式很有其必要:)))

      刪除
  6. 同上!
    我覺得優點是實驗寫的非常詳細,統計數據也寫出
    但是缺點也是這個xddd
    科普應該是給一般大眾看的,應該可以再親民一點
    一般大眾可能會疑惑什麼是F=??,p<.05是什麼
    但使用%就很好理解了ㄎ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為有人回復過我她其實看不出來趴數的差距為什麼會達到顯著,沒有想到我做的還是過火了點哈

      刪除
  7. 寫得很清楚,和生活貼近!!!!
    我也覺得數據部分可能可以換句話解釋,對於統計不熟悉的閱讀者會更好理解一些~

    回覆刪除
  8. 文字很流暢也寫得很清楚,但是在數據那邊要稍微動腦裡解XD
    也讓我反省了一下跟朋友出去時我是否並非總是和朋友聊天說笑、而是自顧自地滑著手機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給原本要寫這篇的以安,一直想說,我能不能把這篇文章寫好啊XD
      還是跟以安講說,這篇文章給你寫的好了嗚嗚

      一度以為要反省心統遺忘的速度XDXD

      刪除
  9. 好清楚的實驗過程。有看過類似文章,說現今許多低頭族會因此忽略了身邊許多美好事物,感覺不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這一點是現今社會的通病,雖然科技越發達,但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少溫暖,這一點很可悲。

    回覆刪除
  10. 影片很眼熟哈哈哈
    內容寫得很詳細,但是如果是要寫給大眾看的話,覺得更精簡一點會更棒!!!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一清的影片完整了我的文章 <3

      刪除
  11. 「並『進』前測與後測檢視兩者(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的差異」
    進行??

    回覆刪除
  12. 我覺得如果文章的讀者是一般的民眾的話,那實驗講解的部份可以用較簡單的方式表達,然後統計數據的部份應該也是不用放上來這樣。

    回覆刪除
  13. 看來心理營禁止使用手機可以加快小隊員的認識~繼續維持此政策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以把理論依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們就會傻傻接受了呵呵

      刪除
  14. 覺得以後跟朋友出們他們如果在滑手機~
    我一定又會再想起這篇文章XD
    實驗過程寫得很詳細,雖然有種在看paper的感覺QUQ
    但很清楚~
    溫馨提醒很貼心~
    "我是美麗分隔線"害我嘴角失守.....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辦法,也是有被paper折磨到的感覺QAQ
      想說不會出現在別的地方,可以胡亂使用美麗分隔線了XD

      刪除
  15. 實驗部分很仔細
    結果部分的數據建議可用簡單文字方式表明

    回覆刪除
  16. 你寫得很詳細,很適合心理系的同學看。
    不過對於大眾而言,研究方法的部份宜再簡略一些。
    另這個研究是針對小學生,但你第一段跟後段在引入生活經驗是以成年人的角度去思索。這當中如果可以再有一些連結就會更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