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關係與兒童發展研究中,「情緒與溝通方式」長久以來都是核心議題。最近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發表的一項初步研究指出,父母若善用幽默,不只是讓家庭氣氛更輕鬆,也與親子關係的質量有密切關係。本文將從該研究的發現出發,探討幽默在育兒中的角色、可能帶來的效益與風險,以及未來如何更系統、有效地運用幽默來促進親子互動。
參考資料研究發現
該研究訪問了年齡介於 18 至 45 歲之間的 312 位成年人,探究他們的父母是否在撫養過程中常用幽默,以及這樣的經驗如何影響他們與父母間的關係。主要結果如下:
- 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自己的父母有使用幽默
- 約 71.8% 的受訪者認為幽默可以是育兒中一種有效的工具。
- 在那些父母使用幽默者中,50.5% 認為自己與父母的關係良好,44.2% 認為父母在育兒方面做得不錯。相對地,在父母不使用幽默的群體中,僅約 2.9% 和 3.6% 分別給予這樣正面的評價。
- 研究者也指出,幽默不僅可用於緩解緊張局面,也可能幫助發展認知靈活性、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與韌性(resilience)。
幽默在育兒中的潛在效益
- 緩解緊張與衝突:育兒過程中經常有壓力情境(如孩子犯錯、情緒失控、家庭日常的摩擦等)。幽默可以在這類情境中打破僵局,降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緒對立。
- 促進情感連結:孩子若能感受到父母既有嚴肅教養也有幽默的一面,會覺得父母更具親和力、人性化,進而更願意信任與敞開心胸。
- 培養認知與情緒彈性:幽默常常涉及雙關、誇張或視角變換,這能幫助孩子學會用不同角度看問題,以及在失敗或挫折中保持彈性心態。
- 榜樣示範效應:如果父母本身擅長運用幽默,孩子長大後也可能延續這種方式,不僅在家庭中,在人際互動、社會場合也更能靈活應對。
挑戰與風險
儘管幽默有許多優點,但在育兒中運用也不是沒有風險或限制:
- 幽默的類型與時機非常關鍵:某些幽默可能帶有挖苦、自嘲或負面批評的成分,若使用不當,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或造成誤解。
- 文化與性格差異:不同文化對幽默的接受度、幽默方式(如諷刺、冷笑話、自嘲等)有很大差別;孩子性格也不同,有些孩子對幽默比較敏感或不喜歡某種玩笑。
- 情境的恰當性:在高度緊張或情緒激動時,用幽默可能被誤解為不重視孩子的感受,同樣也可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在逃避問題,而不是正面處理。
- 爸媽自身幽默能力與心理狀態:不是所有父母都擅長幽默;而且如果父母壓力大、情緒差,也許幽默會失去正面效用,甚至反效果。
未來研究及應用建議
為了讓幽默在育兒中更建設性、有益而非冒險,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 更大規模與多樣族群的研究:該研究是 pilot(初步)性質,樣本較少,也許偏重某些文化背景。未來應納入文化、社經階層、家庭結構等更多變項,以了解幽默效應在不同環境中的普遍性與限制。
- 質性研究補充:不只是透過問卷調查,更可以透過訪談、觀察等方式,了解父母是如何運用幽默、選擇幽默方式的思考,以及孩子的感受與反饋。
- 設計教育與育兒課程:可將幽默的技巧納入父母教養課程或親職教育,如什麼樣的幽默比較安全、什麼情境適合用笑話,什麼情況要慎用。
- 情緒與語言敏感度訓練: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反應,避免幽默過度、傷害性或誤解性,以及在孩子心理狀態不好時,懂得先以情感支持為主,而不是強調幽默。
讀完這項研究,我對「幽默作為育兒工具」這個主題特別感興趣。我認為幽默如果能夠被正確、敏感地運用,確實有潛力使親子關係更加健康與穩定。不過,我也深覺這並不是「萬靈丹」。以下是我比較主觀的觀點與可能應用方式:
- 幽默應該建立在尊重與信任之上
幽默如果來自於批評、諷刺或拿孩子的弱點開玩笑,就可能破壞孩子的自尊。而一個帶有尊重、同理與接受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願意接受幽默,也比較容易把幽默看作愛與關心的一部分。
- 依年齡與性格調整幽默方式
年幼孩子可能對語言的精細不同、理解幽默的層次比較淺,因此幽默應該更直接、簡單、正面。長大了、理解力強了以後,可以逐漸引入諷刺、雙關、戲劇性誇張等複雜幽默。但也要觀察孩子是否舒服。
- 幽默不應成為逃避問題的方式
有時父母可能因為不想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或衝突,就用幽默轉換話題或淡化問題。但這樣可能讓孩子覺得被忽視或不被理解。我認為幽默應該是輔助,只在問題已被承認或正在解決的框架中使用。
- 家庭文化與社會環境的考量
在東亞文化中,父母通常比較強調權威與尊重,幽默在家庭中的角色可能不像在西方那麼突出。但這不代表不存在可能性,而是要更加謹慎。有些孩子或父母習慣比較正式、不太表達情緒或笑話,此時慢慢引入幽默會比較合適。
- 個人應用觀察
若我作為父母角色,我會試著在家庭中創造「幽默儀式」或「幽默時間」— 比如晚上一家人的輕鬆對話、不嚴肅的遊戲時間、或假日的趣味活動。在這些時段裡,幽默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促進親子互動與情感交流。平常在嚴肅情境如孩子犯錯、生病等時,我會先以理解與支持為主,再視情況加點幽默來緩和氣氛。
總結來說,這項來自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強調幽默在育兒中具有不少正面潛力:能提升親子關係滿意度、增加家庭情感連結、促進孩子的情緒與認知發展。但幽默並非一種可以盲目大量使用的工具;使用方式、時機、家文化、孩子性格等因素都很重要。
我認為未來如果家長與教育者能將對幽默的敏感度與技巧納入親職教育中,並在實務中小心地試驗與修正,那麼幽默或許能成為家庭中一個強而有力的助力。對我而言,這份研究提醒我:親子之間除了規則與教育,也需要空間讓笑聲與輕鬆,這些也都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參考文獻
ScienceDaily. (2024, August 12). Parents’ humor may help relationships with children, pilot study suggests. ScienceDail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8/240812123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