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別再怪我愛喝酒,都是大腦惹的禍?


⸢阿祥,你不要再喝了啦⸥
⸢你不要管我,我喝的不是酒,我喝的是感情。⸥
告白失敗的阿祥與阿端坐在空曠的草地上喝酒排遣傷心,一想到暗戀已久的女孩對自己發了好
人卡,又在畢茶總召的選舉中落選,阿祥忍不住又多喝了幾口。
⸢你喝這麼多,對頭腦不好啦⸥
⸢少囉嗦,頭腦再好,還不是一樣會被拒絕了。況且,搞不好是我天生就又笨又愛喝酒,再多
喝一點也沒差啦⸥
⸢咦~是可以這樣講得嗎?⸥


在以往的實驗中,我們觀察到喝酒與大腦容量的減少有關,因此判斷喝酒會導致大腦萎
縮,但,華盛頓大學的Ryan Bogdan 認為,喝酒與大腦容量的減少,兩者間的關聯是由共同
的遺傳因素造成的,特定區域的大腦容量降低可能使人更容易喝酒。


戴維·巴蘭格(David Baranger)博士透過調查雙胞胎與非雙胞胎兄弟姊妹喝酒行為的差異
,與比較各自的腦成像,發現喝較多酒的家族,其大腦灰質含量的確比喝很少酒的家族來的
低。而另一方面,同一個家族中的兄弟姐妹,大腦中灰質含量並沒有差異,其中一個人的飲
酒量要比另一個人的飲酒量大,但兩者看上去都像是喝較多酒的人。


他們認為,可能是遺傳基因的不同導致特定區域大腦灰質含量較低,並使人們在青少年
到成年時期更容易喝較多的酒,而喝酒又進一步地加速其他腦區的萎縮。


目前已經知道飲酒量增加與兩個腦區灰質降低有關,這兩個腦區與情感,記憶,獎勵,
認知控制和決策較有關。另外,也能從特定腦區的灰質量,預測其青春期和未來喝酒的傾向。

喝酒,應該是我們有意識去採取的行動,但我們自認是我們自主意識所主導的行為,卻
可能是受到基因的影響,這項研究不只能套用在喝酒與腦容量之間的關聯,或許也適用於其
他物質與大腦和基因之間的關係,但不管基因是否真的會增加我們喝酒的量,喝酒依然可能
會導致腦容量下降,因此,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適量喝酒才是比較聰明的選擇。

文/心理三/林聖家

參考文獻
David AA. Baranger, Catherine H. Demers, Nourhan M. Elsayed, Annchen R. Knodt, Spenser R. Radtke, Aline Desmarais, Arpana Agrawal, Andrew C. Heath, Deanna M. Barch, Lindsay M. Squeglia, Douglas E. Williamson, Ahmad R. Hariri, Ryan Bogdan. Convergent evidence for predispositional effects of brain gray matter volume on alcohol consumption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9; DOI: 10.1016/j.biopsych.2019.08.029

你也總是喜歡上相同類型的人嗎?



當你經歷了一段糟糕的戀愛,決定要結束這段感情時,你也會覺得是和前任的個性不合,所以總是會下定決心,下次要找個不同類型的對象交往嗎?但這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喔!

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帕克Yoobin Park和密西根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傑夫·麥克唐納(Geoff MacDonald)進行了一向研究,他們找了332位參與者與其現在和過去的交往對象,並比較其人格特質,所測量的人格特質和開放性、謹慎性、外向性、友善性和神經質相關,研究為以針對每句敘述如:我通常很謙虛和內向等,以自填五點量表的方式進行評分。而且研究方式也有排除了由參與者回憶其伴侶人格特質的偏誤,因為研究是由過去和現在的伴侶自己填寫問卷。

結果發現,參與者過去和現在的伴侶對於描述自己的方式很相似,也就是說參與者的這些伴侶其性格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從這個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當一個人在找尋交往對象時,的確是會遵從著某種模式,但目前還沒有找到這個現象的原因。

而這個發現也提供了保持伴侶關係更加幸福的方式-我們在每段關係中都會學習並了解如何與這樣性格的人相處,所以當遇到的交往對象和前任伴侶性格相似時,就能夠運用從前一段感情所學來面對和開始新的戀情。

下次當你認為自己怎麼總是在與同一種類型的對象交往時,別緊張,其實很多人都是有這樣的情況的,只要能夠從前一段感情中學習到該怎麼做能使感情更加進步,也是能夠在與相同類型的伴侶交往的情況下發展一段美好的戀情喔!

/心理三/黃笙雅

參考資料:Yoobin Park, Geoff MacDonald. Consistency between individuals' past and current romantic partners' own reports of their personal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une 10, 2019; DOI: 10.1073/pnas.1902937116


覺得自己記憶力不好? 可能是因為你太快樂了

還記得台灣插圖作家幾米的經典繪本──《向左走.向右走》,裡面那對受到命運捉弄、始終無法相見的戀人嗎?他們在第一次的相遇,就深深地被對方所吸引。在公園裡散步、坐旋轉木馬,或是在長椅上談天,都讓他們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拆散了他們,他們在外套的遮蔽下匆匆留下彼此的電話號碼,不捨的一聲「下次再見」揮別了彼此。然而,命運給了這段戀人一道難題,各自留著的電話號碼字條都被雨浸濕而模糊不堪。而這對戀人──竟然想不起在雨中匆匆一瞥的電話號碼!?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可以忘?


       大多數的人都難以完整記住他們剛剛聽到的內容,這與你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能力有關。工作記憶是短期記憶的心理運作層面,用來儲存與提取短期記憶的訊息。也就是說,工作記憶能力越好的人,越能記住當下的許多訊息。而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研究人員──伊麗莎白·馬丁(Elizabeth Martin)發現,心情好會降低你的工作記憶能力。

       伊麗莎白·馬丁招募了一批人進行實驗。這些實驗參與者將會被分成兩組,一組會給予他們觀看一段搞笑脫口秀的影片;另外一組,則會給予他們觀看一段組裝地板的教學影片。同時,所有的實驗參與者會在觀看影片的的前後,進行當下情緒的評分。透過這個情緒評分,可以發現觀看脫口秀的實驗參與者,心情有明顯的變好,而觀看教學影片組則沒有明顯的差異。

       之後,兩個小組會進行一個記憶力測驗。這個測驗是通過耳機,播放以每秒4個數字的速率提供給實驗參與者的錄音。錄音播放結束後,研究人員會要求實驗參與者回憶錄音中的最後六個數字。結果發現,那些觀看搞笑脫口秀的影片,且心情比較好的人,在這項測驗中的表現得較為差上許多。

       這個實驗顯示,正面積極的情緒會對工作記憶的儲存容量有負面的影響。馬丁說:「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時無法在派對聚會中,記住任何一個電話號碼。」然而,他也透漏在工作記憶的容量漸少的同時,好的情緒不全然是件壞事。好的情緒可以提升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能力,或是對思考方面有所助益。或許未來可以有更多研究去分析,例如教室環境等現實生活中,情緒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影響。

       現在的人們,人手一台手機,要隨時做紀錄是很方便的。因此,看完這篇文章的大家,期許你們可以記得:若下次在某個很快樂、心情很好的時刻,想要記住某些很重要的訊息,請別對自己的記憶力抱持過多的信心。花一一點時間,用手機記錄下來,才不會發生遺憾喔!


文/高醫心理三/葉禹彤



參考資料:Elizabeth Martin, John Kerns.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mood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cognitive controlCognition & Emotion, 2011; 25 (2): 265 DOI: 10.1080/02699931.2010.491652
from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3/110330131344.htm
圖片網址:https://hb.qq.com/a/20100830/002010_2.htm

乾淨也驕傲!髒亂也驕傲!空間整潔如何影響我們?



「髒鬼!你的桌子是被炸彈炸過喔?
這是亂中有序! 你一直重擺你的書,你強迫症喔!
是不是也曾經因為空間的擺放方式跟別人吵過架呢?每個人都有一套為自己辯解的說詞。但你知道嗎?空間的整齊度真的會影響人的行為喔!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心理學家Kathleen Vohs做了一系列實驗了解空間整齊度如何偷偷地影響著人們。

其中一個實驗找來34名大學生到辦公室填寫一份問卷,接著詢問他們要不要捐款給慈善機構,最後讓他們選擇要帶走蘋果或是巧克力。唯一不同的是,一些人待在整潔有序的辦公室裡(整潔組),而另一些人待的則到處散佈著文件及辦公用品(雜亂組)

結果發現,整潔組捐錢的意願(82%)比雜亂組(42%)高很多,平均捐的錢(3.19歐元)更是雜亂組(1.29歐元)2倍多,而他們選擇代表健康的蘋果的機率(67%)也遠遠超過雜亂組(20%)。一個乾淨的空間似乎鼓勵人們去做被期待的事情。而這也呼應了之前研究的發現:乾淨的環境會引導人們去做善事、不犯罪、不亂扔垃圾並表現出更大的慷慨。
雜亂的空間就一無是處嗎?Vohs又找來48名大學生,要求他們想出乒乓球的10種新用途,同樣分成整潔組及雜亂組,探討環境對創造力的影響。經過公正地判斷,雜亂組比整潔組更更更有創造力。雜亂的環境可能違反了人們原先的期待,激發人們打破常規、擺脫傳統秩序和慣例,進而提升創造力。

是不是很神奇呢?雜亂的環境激發了人們擺脫傳統的束縛,而整潔有序的環境則鼓勵人們跟著既有規範並謹慎行事。下次為自己物桌子爭辯時,就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讓對方閉嘴囉!想提升創造力?想變得細心謹慎?從改變空間的陳列方式開始吧!

文/高醫心理 陳亭妤


資料來源:
K. D. Vohs, J. P. Redden, R. Rahinel. Physical Order Produces Healthy Choices, Generosity, and Conventionality, Whereas Disorder Produces Creativity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3; DOI: 10.1177/0956797613480186

想要保持運動的好習慣嗎? 那就飢餓一下吧!



「美美!你有沒有看到林志玲的婚紗照阿?她真的好美!身材好好哦!」
「有阿!看完整個燃起我想瘦身的動力!我決定明天開始去運動了(握拳)
「哈哈哈!你每次都這樣說,但我都沒有看到你運動超過一個禮拜欸!」
「嗚~要每天去運動真的好難啊...嗚嗚嗚」

大家都知道,肥胖通常和生活節奏紊亂有關,包括暴飲暴食和吃宵夜,
加上大多數的人,較難維持長時間規律的運動。

日本的Yuji Tajiri博士與研究人員透過老鼠實驗,探討Ghrelin(一種賀爾蒙)與運動的關係。
他們將老鼠分成兩組,一組是可自由進食的老鼠,另一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每天只進食兩次的老鼠,
並記錄兩組攝食量和滾輪活動的情形。
結果發現儘管兩組老鼠吃的食物量相近,但受限制的老鼠跑得更多。

實驗中他們發現了在進食時間受限的情況下,飢餓會促進Ghrelin的產生,
Ghrelin是一種賀爾蒙,在身體分佈十分廣泛,其作用相當多元,所以又稱飢餓素或類生長激素。
Ghrelin主要對大腦的下視丘起作用,產生飢餓感,並對中樞神經作用,刺激腸胃的蠕動和胃排空,
甚至還會對脂肪細胞作用,增加脂肪儲存。

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沒有Ghrelin,並且在限制進食情形下,老鼠的活動量少於可自由進食的老鼠,
但是,通過施打Ghrelin後,老鼠的活動量便會增加。
Tajiri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進食受限的情況下,飢餓會促進Ghrelin產生,這也可能與增加自願運動的動機有關。
因此,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時進餐或禁食)也可以促進人們保持運動習慣。」

減肥是一時的,運動是一輩子的!如果大家也跟美美一樣,覺得保持運動好難,
下次肚子餓的時候,先不要急著找食物,感受一下飢餓,可能會讓你更有動力去運動哦!

文/ 高醫心理   林家熒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0/191019154000.htm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你常對你的孩子撒謊嗎?小心這樣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你小時候有被你的父母騙過嗎?
作為父母,當希望孩子乖乖聽話時,我們有時候會用一些自己並不太在意的謊言來面對孩子,像是:「如果你不守規矩,我就叫警察來把你抓走。」這種常見的謊言會在短期內讓孩子聽話,但你知道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中國浙江師範大學合作進行的一項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孩子長大後,這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這個研究邀請了379位新加坡年輕人填寫在線問卷,問卷分為四個部分。第一份問卷要求參與者回憶父母是否曾靜跟他們說過與飲食、離開/停留、不當行為還有與花錢有關的謊言。
第二份問卷要求參與者指出他們成年後對父母撒謊的頻率。這份問卷把對父母的謊言分為關於活動和行為的謊言、親社會的謊言,以及關於情況和事件的誇大說法。
第三份問卷使用成人自我報告問卷,根據DSM-5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以年齡和性別為準的評分來衡量內在(例如焦慮,沮喪和無理行為)和外在(例如攻擊性,違反規則和侵入性行為)的心理失調。
第四份問卷則用來衡量精神病屬性,主要的心理疾病項目評估一個人在人際互動中表現出自私和操縱的傾向,而次要心理疾病項目評估一個人的衝動和浮躁行為。
結果發現,有印象父母曾經對自己撒謊的人,會對父母有更多的欺騙行為,心理失調的程度也更高,且說謊造成的精神病屬性可能與破壞性行為,行為問題以及缺乏自我調節能力有關。不過這樣的結果只能說明對孩子說謊和未來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欺騙行為和心理失調有相關,並不能說明這是因為對孩子撒謊造成的結果。
    ·不過,下次響對孩子說謊時,試著多想個幾秒,勁量閉眼謊言,或許可以讓孩子未來對你也更加真誠,更少謊言喔!

參考資料:Peipei Setoh, Siqi Zhao, Rachel Santos, Gail D. Heyman, Kang Lee. Parenting by lying in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adulthood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19; 104680 DOI: 10.1016/j.jecp.2019.104680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覺得心累嗎?來聽新歌吧!


「嗨!怎麼啦?看你心情好像不太好?」
「沒什麼啦,只是最近壓力有點大……」
「壓力大就是要聽歌呀!我跟你分享一首我最近聽到的新歌!」
「哇!很好聽欸!而且聽了不知不覺就覺得好開心!」

      相信每個人都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心情不好時,只要聽音樂就能讓自己沈澱下來,慢慢地平復情緒,甚至漸漸開始感到愉悅?為什麼有些歌好像擁有魔力般,能讓人難以抗拒地綻開笑容?

      在先前發表在《當代生物學》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中,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s)的張文森(Vincent Cheung)及其同事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對美國流行歌曲中80,000個和弦的不確定性和驚奇性進行數學量化分析,且排除聽眾可能擁有對歌曲的其他關聯的元素(如:歌詞、旋律、節拍等其他元素),僅保持和弦進行來做實驗。

      實驗分為兩個,在第一個實驗中,實驗者給39名健康成年人聆聽從745首流行歌曲中選擇的30種和弦進行中的1,039個和弦,並使用機械滑塊評估每個和弦的悅耳程度,而在第二個實驗裡則是觀察另外40名受試者在聆聽相同的音樂時,大腦是如何活動。

      結果發現,當接下來的和弦和受試者的預期有很大的不同(低不確定性,高驚喜)時,或是在沒有預期卻出現平凡的和弦(高不確定性,低驚喜)時,和弦會帶給受試者愉快的感覺。而在大腦活動中也發現音樂愉悅的反應在處理情緒、學習與記憶以及處理聲音方面的腦區中有所發揮。可見音樂帶給受試者的不確定性以及驚喜,可以讓人感到快樂。

      可見音樂對於現代繁忙壓力大的生活有如此好的幫助,因此,下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嘗試去聽聽看最近的新歌,不僅可以給你帶來不確定性的愉悅感,也可以在去KTV的時候,看到新歌排行榜有會唱的歌可以唱,不會覺得跟不上現代流行文化,最重要的是能夠帶給你前所未有的驚喜並享受在其中唷!


參考文獻:

Cell Press. (2019, November 7). Enjoyment of pop music classics linked to combination of 
       uncertainty and surprise. ScienceDaily. Retrieved December 2, 2019

Vincent K.M. Cheung, Peter M.C. Harrison, Lars Meyer, Marcus T. Pearce, John-Dylan 
       Haynes, Stefan Koelsch. Uncertainty and Surprise Jointly Predict Musical 
       Pleasure and Amygdala, Hippocampus, and Auditory Cortex Activity
       Current Biology, 2019; DOI: 10.1016/j.cub.2019.09.067

圖片來源:


文 / 醫管資四 / 李祁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