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6日 星期一

只要睡得好、常常社交、適量飲酒就可以預防憂鬱症? 良好生活習慣與憂鬱症的關聯

 

科普文章 109020031 蔡宇蕎

只要睡得好、常常社交、適量飲酒就可以預防憂鬱症?

良好生活習慣與憂鬱症的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約每20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經歷憂鬱症。其中影響憂鬱症發作的因素很複雜,包括生理因素和生活方式。為了能更好地能夠理解這些因素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透過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分析將近29萬人的數據包含參與者的匿名基因數據、生活方式和健康信息。其中有1.3萬人患有憂鬱症,這些人在九年的時間裡接受追蹤,之後研究團隊終於能夠確定以下七種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1.  有品質的睡眠可以降低22%

2.  不吸煙可以降低20%

3.  經常社交可以降低18%

4.  定期運動可以降低14%

5.  不要經常久坐可以降低13%

6.  適量飲酒可以降低11%

7.  健康的飲食可以降低6%

   在實驗當中,實驗者們根據個人遵守這些的健康生活方式行為的數量,被分為三組分別為:不利(最少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間和有利(最常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最少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人相比,中間組的成員發展成憂鬱症的可能性降低約41%,有利生活方式組的人則降低了57%。

  隨後,研究團隊檢查了參與者的DNA,並為每個人分配了一個可能得到憂鬱症基因風險分數。研究顯示基因風險分數最低的人,相較於分數最高的人,患憂鬱症的可能性降低了25%。綜合前面對於生活方式的調查可以發現,生活方式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影響遠高於先天基因的影響,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的Barbara Sahakian教授也表示:“儘管我們的DNA可能增加我們患憂鬱症的風險,但我們已經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更重要。

    為了瞭解為什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憂鬱風險,研究團隊研究了其他因素。研究團隊在血液中尋找指示免疫系統或新陳代謝問題的標誌,在這些與生活方式相關的標誌中,同時發現了一種身體在應對壓力時產生的分子:C-反應蛋白。先前許多研究就已經發現其中的關聯:例如在生活中長期暴露在壓力下會影響我們調節血糖的能力,這可能導致免疫功能的惡化,並加速身體細胞的損害。另外,孤獨和缺乏社會支持已經被證實除了會增加感染風險、同時也會增加免疫功能不足的風險。換句話說,較差的生活方式會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導致提高我們患憂鬱症的風險。

    總而言之想要預防憂鬱症,跟我們平常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看完這篇文章可以嘗試看看文中提到的,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遠離憂鬱症!

 

資料來源:

1.      University of Cambridge(September 11, 2023) Healthy lifestyle can help prevent depression -- and new research may explain wh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3/09/230911141148.htm?fbclid=IwAR32jCuLvbgm_y0iZ1hZtxOHiPnXcQ5ZgQez6ZghmELfI0IYK4uf9J44Gzw

 

2.      Yujie Zhao, Liu Yang, Barbara J. Sahakian, Christelle Langley, Wei Zhang, Kevin Kuo, Zeyu Li, Yihan Gan, Yuzhu Li, Yang Zhao, Jintai Yu, Jianfeng Feng, Wei Cheng. The brain structure, immunometabolic and 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style and depression. Nature Mental Health, 2023; DOI: 10.1038/s44220-023-00120-1






「幸福感」越高成績越好? 研究證實關聯性極高

 概念圖/網路圖片

「我考的好差,我真的是爛透了!」你也曾這樣批評過自己嗎?在長大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我們都曾在某個考試中慘遭滑鐵盧,當時大概覺得快完蛋了吧!尤其還得面對要求甚高的父母親,心情想必可以用非常沮喪來形容!但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怎麼能這麼輕易被貶低,越是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恐怕無助於學業進步,反倒是有研究指出,更強的自我意識和使命感,能有效提高成績!

概念圖/網路圖片

劍橋大學教育學院團隊發表一項研究,這項研究認為,學校在教育上,幫助青少年找到人生的目標以及提升自我價值感,比教導學生要學會快樂更重要。研究團隊找來了60714-15歲的青少年,參與者完成了一項名為「我對自己和學校的感受如何」的心理評估,這項評估衡量了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以及人際關係和消極性的感受。

 而測量的結果與他們在模擬英語和數學的GCES考試(英國教育中最重要的公開考試)中的成績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在分析幸福感的不同維度時,學生們的幸福感與高成就感之間存在相關關係,但與生活滿意度沒有相關性,儘管如此,英國的兒童福利政策往往著重於生活滿意度的提升,例如英國政府在學校課程中,推動人際關係、性與健康教育(RSHE ),強調教導青少年如何感到快樂以及管理負面情緒。研究結果指出,學生整體的「幸福感」顯然與他們的成績呈正相關,透過培養青少年的個人價值觀和目標、充分發揮自我的生命機能以及有能力勝任人生諸多的挑戰,來促進青少年的幸福感這點非常重要!這也意味著幸福感以及成就感是支撐自信心的重要來源,對於心理健康有更廣泛的益處。

概念圖/網路圖片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博士(Martin Seligman)認為,「幸福感」有不可或缺的五種元素,簡稱PERMA 

● Positive emotion正向的情緒

● Engagement全心投入

● Relationship正向人際關係

● Meaning生命意義感

● Achievement成就感

研究團隊之一的羅斯.麥克萊倫博士(Dr Ros McLellan)表示,學生面臨考試成績的巨大壓力,很多學生甚至以分數來衡量自己,而不是根據他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或是他們想實現什麼目標,研究團隊建議,幸福教育必須更深入的參與,幫助青少年找到他們獨特的才能和人生目標,以及探究幸福對他們個人意味著什麼。如此一來,不僅會改善學生們的幸福感,還能幫助學業成績上升,換句話說,提高學生心理層面的福樂安適(well-being) ,包含自我接納、個人成長、生活目的以及環境主宰力和自主性等,皆有助於學習和考試,甚至未來學校需要幫助學生解決的生活難題也會越來越少。

 

 

 正向心理學專題研究修課生:潘穎文

 

參考文獻:

ScienceDaily /    Helping adolescents to feel competent and purposeful -- not just happy -- may improve grades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3/07/230705194618.htm?fbclid=IwAR2JbYyb1TP-xaxLpe0799A7LPI-26lQvz7pOlSQGezGsLpe0799A7LPI-26lQvz7pOlSQGezGsMHg0M8766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The original text of this story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