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社交媒體使用時間越長,幸福感越低?重點在於你的心態!




先生每天花一小時在社群媒體上,他習慣主動與人建立連結,與舊朋友維持更牢固的關係或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他相信社群媒體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工具,不僅擴展了他的人際網絡,還帶來實際的價值和機會。」

 

小姐先生每天花一小時在社群媒體上,習慣無意識的瀏覽朋友的內容,感覺自己失去對社群媒體的控制權,形成了強烈的依賴,甚至成癮。他認為自己沒能有效管理時間,感到情緒低落。」


T先生和 J小姐每天花同樣的一小時在社群媒體上,但卻對他們的生活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的心態(mindsets) 造成的。

心態(mindsets) ,指個人如何理解自己的經歷,對發生事件的主觀詮釋與建構。


怎樣的心態,更能預測心理健康? 


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揭露為什麼社群媒體對有些人來說有益,對有些人來說卻有害。研究發現心態可能比實際花費的時間,更能預測使用社群媒體對感知社會支持和心理困擾所帶來的影響。
 
研究請參與者完成社群媒體心態量表(SMMS) ,該量表主要包含兩個構念,分別是主動與被動的使用,例如 我是否控制了社群媒體,還是它在控制我?”。以及社群媒體對我來說有益或有害,例如社群媒體是改善溝通有益處的工具”,反之,則認為使用社群媒體是在浪費時間
 
研究發現,能夠主動控制社群的使用,並將社群視為有益的工具,與較少的憂鬱、焦慮和壓力、感知到更多社會支持,以及更高的生活滿意度有關。將社群媒體視為有益的工具,可以促進有意義的活動參與,產生較強的社會關係,同時減少心理困擾。反之,若將社群媒體視為有害且令人依賴無法控制的工具,則與更多的憂鬱、壓力和焦慮相關。

調整心態就能保持心理健康嗎? 


心態調節了社交媒體使用時間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係。認為社交媒體有益的人,花費更多時間使用社交媒體時,能體驗到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反之,認為社群媒體有害的人,花費更多時間使用社群媒體則幸福感下降。
 
當人們感知到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失去控制感時,花費更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與更多的憂鬱、焦慮和壓力感相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他們認為對社群媒體擁有主動的掌控權時,這種關聯並不顯著!
 
也就是說,社交媒體的使用時間越長,不一定與較低的心理健康相關,這受到心態的調節。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認為社群有益處的心態雖然與較少的心理痛苦相關,但也更傾向被動地使用社群媒體!

為什麼你比想像中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還久?


研究比較參與者自我報告的社群媒體使用時間與手機銀幕實際紀錄的使用時間。結果發現,擁有主動心態的人在社交媒體上的花費時間會比覺得自己無法控制的人少。也就是說,認為自己被動使用社群媒體的人往往會高估他們在線上花費的時間。
 
此外,認為社群媒體有益的人傾向誇大社交媒體在他們在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會高估他們在社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反之,認為社群媒體有害的人可能會自我報告在社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較少。

如何掌握社群媒體的控制權,提升主觀幸福感!


心態理論認為,即使兩個人花費相同的時間使用社群媒體,但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社群媒體的使用,就會獲得不同的體驗。
 
控制權與社群媒體價值的感知,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若將社交媒體視為是有益的,可能更有意義的使用它,注重社交連結、社會支持,資訊交流的機會,並更放鬆地使用。反之,被動地使用社群媒體,無意識的翻滑動態瀏覽朋友的內容,可能讓人感覺浪費時間。
 
練習有意識地使用社群媒體,追求有意義的社交目標,例如主動與朋友聊天、討論共同興趣,可以加強人際關係,促進個人與群體之間的聯繫,從而提升幸福感。 透過調整注意力的方式,來增進幸福感。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四/楊婷婷

參考文獻:

Angela Y Lee, Jeffrey T Hancock, Social media mindsets: a n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social media us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Volume 29, Issue 1, January 2024, zmad048, https://doi.org/10.1093/jcmc/zmad048

1 則留言:

  1. 修課同學回饋:內容非常清晰流暢,段落鋪排的很好,首段鋪陳很好,結論也淺顯易懂,全文內容看完很舒服,獲益很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