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皮格馬利翁效應


/心理三 郭秉心
 
古希臘神話中有位國王,叫做皮格馬利翁。他擅長雕刻,但是生性孤僻,總是一個人獨自居住。他花了畢生的心力,用象牙雕刻出了一座他理想中的美女雕像,並將這座雕像命名為葛拉蒂雅。他每天對著葛拉蒂雅說話,擁抱她、親吻她,在不知不覺間,日久生情,愛上了這座他理想情人樣貌的美女雕像,對自己的雕刻作品產生了愛情,日日夜夜企盼著葛拉蒂雅能夠變成真人。他真摯的愛情後來打動了愛神,於是愛神就如他所願賦予了這座美女雕像生命,讓葛拉蒂雅活了起來。最後這位國王也娶了她為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在心理學上,就以這位國王來命名一種由期望產生實際效果的現象,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稱為「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或「期待效應」。
 
(上圖即為法國畫家Jean-Léon Gérôme (1824-1904)所畫的皮格馬利翁與葛拉蒂雅Pygmalion et Galatée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人們會因為他人的期許、讚美及肯定,影響自己的情感與觀念,繼而改變自己了行為,以符合他人的暗示與期待。也可以說是人們如何相信就會如何成就,當你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當人們被賦予更高的期望時,他們會表現得更好,即被賦予正面期望或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人將會更容易成功。相反地,當人們被抱持著不信任、貶低的態度,他們也會回應那些期望,表現得比原本更差勁,即被賦予負面期望或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人則更容易招致失敗。
 
關於這個效應,美國哈佛大學的羅伯‧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與傑柯布森(Lenore Jacobson)兩位教授在1968年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將一間小學裡612歲的學生做了智力測驗後,將這批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然後告訴老師們實驗組的學生智力分數比較高。老師們在之後的教學中,便將較為艱難的課程給實驗組的學生,也花了比較多時間回答實驗組學生的問題,教學上較為認真。因為老師認為實驗組的學生較為優秀,寄予他們更大的期望,也通過各種方式有意無意傳達出「你很優秀」的訊息,而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得到激勵的作用,學習時更加努力。一年後,研究者再對這些兒童進行了智力測驗,發現實驗組兒童的智力分數真的變高了。然而,實際上所有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兒童皆是隨機挑選的,當初兩組兒童的智商高低並沒有明顯差異。這個研究結果表示出,老師期待學生會有較好的表現,而影響了老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方式,進而影響到學生,使學生受到暗示,行為也逐漸符合期待,形成良性循環。因為這個知名的研究,也有人將此效應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生活中處處都有「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例子,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是羅傑‧羅爾斯Roger Rolls)的故事。羅爾斯出生在一個聲明狼藉的大貧民窟裡,在這個貧民窟裡的孩子長大之後很少有好的成就,但在羅傑斯讀小學的時候,某位校長曾對他說:「我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將來會是紐約州的州長。」那時,羅爾斯很驚訝,因為從來沒有人這麼看重過他。後來,他牢牢記下了校長說的這句話,並且深深相信著。從那天開始,他便振作起來,不再把全身弄得髒兮兮,也不再胡亂作怪,且相信自己未來真的可以成為州長。結果,在他51歲的那年,真的如期當上了紐約州第53任的州長,同時也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在州長的就職演說上說了一段話:「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你一旦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升值。」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羅傑斯因為小學校長的那一席話,影響了他的信念及態度,並且也使他的行為有了改變,最後符合了當初他人的期待,成功成就了自己。
 
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別人肯定。」這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不同處,這個本性讓我們會渴望提升自我價值,充實自己,以得到他人的肯定,並在得到他人讚賞、欣賞之後,提升自己以符合他人的期待。但從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可以知道,當他人是給予貶抑的期望時,人們也可能降低自己,去符合他人的負面期望。因此,人們對他人的期望有非常強大的力量,會深深影響他人的行為。此效應也常被用一句話來總結:「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接受到暗示而做得更好﷽﷽﷽﷽﷽﷽﷽﷽﷽﷽﷽﷽﷽﷽﷽﷽﷽而人將會﷽﷽﷽﷽﷽﷽﷽﷽﷽﷽認識了「皮格馬利翁效應」之後,未來當我們成為領導者或管理者,希望對方表現得更好時,記得這個效應,別急著責備他的不是,而是應該對他傳遞積極的正面期望,多加鼓勵、信任,給予期望,使他接受到暗示而做得更好,才能有良性的效果,讓他越來越好喔!
 

參考資料:
l   Rosenthal, R., & Jacobson, L. (1968).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Urban Review, 3(1), 16-20.
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ygmalion_effect
l   http://wiki.mbalib.com/zh-tw/皮格马利翁效应
l   http://www.twwiki.com/wiki/羅傑·羅爾斯
圖片來源:
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Gerome_pygmalion-galatee.jpg

5 則留言:

  1. 秉心妳好:
    妳的文章都帶有浪漫藝術的風格,好喜歡唷~
    原本很疑惑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講到畢馬龍效應就了解了XD
    和承恩那篇我有一樣的問題,
    感覺這跟自我應驗的預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什麼沒有提及這一點呢?
    應該說,此效應很像是自我應驗預言的展現,
    我很好奇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回覆刪除
  2. 發現以前我們的國高中老師對成績前段的學生會比較關心,剛好我們班也是成績M型化的班級,當初大家篩選的成績都差不多,真想貼這篇給那些老師,讓他們公平對待,不要再扼殺學生了XD

    回覆刪除
  3. 感覺就是一視同仁啊XD~但人就是習慣去否定他人=-='感嘆啊~

    回覆刪除
  4. 我好喜歡你開頭的故事;-)
    而且我覺得你的文章講的很詳細、好懂:)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