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彼此好好說,牽手一直走


圖/詳見文末連結 文/心理三 李雪靖


女友:「欸,我好熱喔。」
男友:「是喔,我覺得還好吧。」
女友:「我說,我!很!熱!」
男友:「我知道啊,你說第二遍了。」
女友:「&$##!$%^#^*^**@/-

大家是不是覺得,女友你到底想幹嘛啦?為什麼不把話說完呢?
又或者覺得男友是大木頭嗎?連這個都聽不出來…

在生活中,不論是情侶或是朋友在聊天時,常常會覺得彼此都認識這麼久、相處這麼久了,應該會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吧。但是呢,正因如此,造成了許多溝通上的問題,很多人總是想著「我說什麼他該都了解吧」,但你說的,他真的了解嗎?

人們常會覺得溝通對象是熟悉、親密的朋友或伴侶時,想傳達的想法會更能被理解,但其實不然,在某些情況下,親密關係的朋友或伴侶間的溝通可能會比與陌生人溝通效果來的差喔!關係間的親密會讓人們高估了他們溝通的成效,這樣的現象稱為親密溝通偏誤 (closeness-communication bias )

芝加哥大學山維斯基教授(Savitsky)想知道在傳遞訊息時,熟悉對象和陌生對象間的傳遞效果是不是真的有差異呢?因此設計了一個實驗情境,共60對情侶及24對夫妻參與,兩對伴侶組成一隊,在同一隊裡有熟悉的伴侶和陌生人,他們必須試著分辨某一人所說出的模糊敘述,其敘述內容都是從日常生活對話中所擷取出來的,如:「我好熱喔!」剩下三位可以由有三個選項的選擇題,如:「發牢騷」、「想開冷氣」、「問我熱不熱」,選擇出敘述者想表達的意義。並請敘述者填寫對於伴侶理解模糊敘述的信心程度。

結果顯示,關於模糊敘述的正確性在熟悉和陌生對象理解的程度是相同的!意思是彼此間的親密並沒有影響溝通時的訊息接收而產生更好的效果。且由敘述者填寫伴侶信心程度中,也發現敘述者會高估伴侶理解模糊敘述的正確性。

總而言之,在傳達模糊敘述時,其實由熟悉的人去理解內容和陌生的人去理解內容的正確性是一樣的,但熟悉的伴侶之間會因為彼此的親密關係而高估對方的理解能力,會認為他應該理解我說的、應該會想到我想講的,而導致溝通問題,親密溝通偏誤就這麼產生了。下次和伴侶溝通時,不要再玩猜來猜去的遊戲了啦,就算是再親密的關係,也真的猜不透你在對話裡隱藏的小祕密喔。

由上述實驗可以知道情侶間會依賴彼此的熟悉,而發生高估理解程度的誤會,那麼親密溝通偏誤是不是只發生在伴侶身上呢?會不會也發生在關係十分緊密的朋友身上呢?
芝加哥大學奇薩(Keysar)和山維斯基(Savitsky)教授設計了一個實驗,想要知道親密溝通偏誤會不會也發生在朋友身上,他們找來了144位大學生,兩個學生一組,面對面坐著,中間隔著一個充滿物品的4X4方格,研究者要求其中一位學生用說的下達指令,請另一位夥伴對物品做出指定移動。但其實方格裡有些物品是下達指令同學看不到的,而執行指令同學能看到所有物品,且知道有些物品對方是看不到的。研究者利用能夠跟蹤測量眼球位置及眼球運動的眼動儀,來觀察執行指令同學的視線方向和完成指定移動的時間。
結果顯示,當下達指令同學要移動的物品名稱很模糊時,在執行指令搭檔為朋友或陌生人下,會有很不同的情況發生喔!舉個例子來說,下達同學所接收到的指令為「移動水果」,但格子裡有香蕉和西瓜時,且接收指令同學知道下達指令同學只看的到香蕉,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情況發生呢?
若執行指令搭檔是朋友,會因為方格裡有香蕉和西瓜而感到疑惑,完成動作的時間較久,但明明執行指令同學知道對方只看的到香蕉,卻還是將視線移到西瓜,意思是執行指令同學將自我角度列入思考,以自我中心去理解,忽略了對方是不是擁有一樣的訊息;如果搭檔是陌生同學的話,執行指令的同學會以下達指令同學的角度去理解動作,視線更專注於下達指令同學能看見的香蕉,而更快的完成指定動作。
此研究告訴我們,在對方是熟悉朋友時,會因親密而覺得我們是相似的,我們是在同一個角度出發,而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情況,忽略對方是不是也和你持有一樣的訊息,過於自我中心角度去理解,親密溝通偏誤就這麼產生了。雖然伴侶和朋友們之間在經過長時間的相處之後會變得越來越相似,但也不能把「我們很像」作為溝通上偷懶的理由,友誼和愛情就會這麼被消磨殆盡啊。

此篇研究並不是要傳達關係間的親密對於溝通是種障礙,其實緊密關係也是有強化溝通的好處,但希望由這篇研究提醒大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容易在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裡高估對方的理解力,「我講的,你應該懂吧」,真的有嗎?你應該重新思考。溝通對象為親密友人或是伴侶,彼此會以「我們很像」為理由,因此過於自我中心去思考、溝通,「我的自我就等同於你的自我」,這樣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雙方反而因為熟悉而拉遠了對話的基礎,造成了親密溝通偏誤。

我們好不容易相識,因為愛所以並肩而行,怎麼可以讓我們最引以為傲的親密、熟悉,變成讓我們漸行漸遠的原因呢?若和關係親密的朋友或伴侶溝通時,能多表達出真實的想法,不要高估對方的理解,不要有著我們很像的心態去溝通,就能避免掉誤會、減少不必要的爭執。再讓親密好好地將我們的手握緊,我們好好說,一定可以好好走下去的。



參考文獻:


Kenneth Savitsky, Boaz Keysar, Nicholas Epley, Travis Carter, Ashley Swanson. The closeness-communication bias: Increased egocentrism among friends versus strang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11; 47 (1): 269 DOI: 10.1016/j.jesp.2010.09.005

圖片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