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Google與記憶力的戰爭

「google」的圖片搜尋結果圖/詳見文末連結
文/心理三 鄭可欣


要怎麼做一份完美的蘑菇焗烤義大利麵?想要在高雄找補習班學好一個新的語言?前往新竹的兩天一夜該怎麼規畫交通住宿和景點?對於這些問題的解答,你是不是也跟大部分的人一樣第一時間想要打開手機或筆記型電腦的Google頁面呢?

    但你還記得在Google還不那麼普及時,你可以不假思索得背出暗戀對象的手機電話,常去的地方在你腦中自然形成地圖,對生活中的大小疑問比起用電腦搜尋,你更常自己思考或是翻書尋找,而現在的你,有信心讓你的生活離開Google嗎?

    一份由Benjamin Storm, Sean Stone Aaron Benjamin共同在記憶(Memory)期刊中新發表的研究中,提出了「認知卸載」(Cognitive offloading)這個概念,意思是依賴事物來幫助記憶及思考的傾向,實驗結果顯示這樣的習慣還會隨著每一次協助記憶物的使用而提升。此實驗先了解受試者在解決問題時尋求手機或電腦的傾向,再將他們分入兩組來回答一些具挑戰性的瑣碎問題:一組運用自己的記憶,一組則使用Google,回答完畢後參與者可以選擇要不要使用搜尋引擎回答接下來較簡單的問題。實驗發現網路組比記憶組傾向選擇使用Google回答接續的問題,且先在腦中搜尋答案的時間更少,30%的網路組參與者甚至連最簡單的問題都不試著自己思考。

    主要作者Dr. Benjamin Storm認為:「記憶的形式正在改變。過去我們會試著自己回憶事情,但我們現在不需要這麼麻煩。我們的研究顯示當我們使用網路來支持或延伸我們的記憶,且越來越多的訊息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其他裝置取得時,我們將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依賴它。」

    用搜尋引擎回答我們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似乎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的確,隨時都能取得Google中豐富的資訊有其好處,它讓我們不再需要把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實都記在腦海,而且在大部分的時候能比大腦更快速取得更可靠的資訊〈從以上實驗中網路組的回憶正確率高於記憶組可得知〉,且對於認知退化的年長者來說,網路也是很有幫助的。

    然而,以上的研究也發現這樣的依賴性會影響問題解決、回憶與學習的思考過程,使用特定方法尋找事實甚至會顯著提高未來行為重複發生的機率,但仍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才能知道這樣的模式會不會對人類記憶有長遠的影響。所以,從網路上搜尋到的資料到底能不能和學習過後存於我們腦海的知識畫上等號呢?很不幸地,來自Sparrow, LiuWegner的研究發現一些不太讓人開心的結果,實驗發現當實驗者被問及困難的瑣碎問題時,他們更傾向想起電腦相關字詞如YahooGoogle,且在另一實驗中,參與者會先以打字的方式記錄下一些知識敘述,被告知知識敘述會被於電腦的組別事後的回憶正確率低於被告知會刪除的組別,而當被告知打出的敘述會被儲存在特定的資料夾時,比起敘述本身,參與者更成功得回憶資料夾的位置。這和Wegner提出的「交互記憶」(transactive memory)概念相同,交互記憶是我們大腦劃分記憶的方法之一,我們只需要記得誰知道這個資訊,而不需完整記下資訊,像是我們的手機存有大部分的電話號碼、車子裡的GPS使我們不須記得方向,Google則更加包羅萬象,從一個過氣電影明星的名字到遙遠國家的首都名都能交給它。交互記憶讓我們無法立即回憶出內容本身,卻能知道該從哪個來源得到它。     

    在過去兩個半世紀,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創造了一個儲存及獲得知識的嶄新環境,再搭配人類喜愛新事物的天性,現在看來,要回答困難的問題或滿足一閃而逝的好奇心的方法就是使用搜尋引擎。而當我們已經知道電腦是一個比我們腦袋更快速、更可信的來源,還有什麼事物是真的需要花時間學習的嗎?如果你是這麼認為的,並長期依靠產出容易的外在協助,這極可能已經傷害了你實際消化新知的能力和學習的自我效能。

    Google的出現到底是好是壞呢?當你省下瑣碎資訊的記憶空間,並花費更多力氣將得到的龐雜資訊去蕪存菁、融會貫通得變成知識時,搜尋引擎才會成為你的幫手。處於E世代的我們時常利用交互記憶當作我們的延伸記憶體,而代價是我們越來越不能回憶或掌握我們應該能掌握的資訊,遇到困難的問題我們第一時間就想從電腦中找答案,而不是使用記憶或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這會負面得影響我們的記憶力嗎?將事實應用到邏輯思考的能力能從搜尋引擎習得嗎?我們的智慧與創造力也能靠網路養成嗎?這些問題都是往後需要被解答的。總結來說,大腦就像是肌肉──當你不使用他們,你就會失去他們,如果你希望重新掌握對你來說重要的知識,是時候重新讓你的大腦暖身了。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8/160816085029.htm
2.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lifetime-connections/201608/google-vs-memory-use-it-or-lose-it
圖片來源: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i&rct=j&q=&esrc=s&source=images&cd=&ved=0ahUKEwillKqSlLDQAhULpJQKHZtoCc4QjxwIAw&url=https%3A%2F%2Fwww.competitionpolicyinternational.com%2Feu-antitrust-regulators-open-third-front-against-google%2F&psig=AFQjCNEg3msS9OgTgsnGZ7xf3z7P8VOLTg&ust=14794846797413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