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怎麼想就容易決定買什麼!


/心理三 黃恩莉 /取自網路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與筆者有相同的經驗,當吃完一頓大魚大肉之後,就會想去買一杯無糖綠茶,認為這樣就能夠去油解膩,順便可以達到體內營養均衡之效果。接下來換到下一個情境:若是吃家常便飯吃膩了,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一行人就選擇到速食店或是夜市點最想吃的餐點或是小吃,告訴自己只要透過運動即可消除這些多餘的熱量,為自己找到一個完美的藉口。在購買那些可能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食物之前,你是否會留意你所挑選的食物有危害健康的疑慮,抑或者覺得其實無傷大雅,而這樣的購買行為背後其實有研究透過調查得到了結論。

根據美國水牛城大學研究指出,價錢或是有優惠折扣會影響消費者決定購買高熱量或是低熱量的食物。研究者利用兩年多的時間追蹤超過70家連鎖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情報來源來自於眾多連鎖店的400家分店店長的調查報告。其中將觀察對象分為三大族群:第一類型是注重購買低糖、低鹽、低脂肪的食物,比較注重自己健康的消費者;第二類型則是沒有如同第一類型那麼積極購買低糖、低鹽、低脂肪食物的消費者,但還是會去選購相關商品;第三類型是對於是否購買高熱量食物較為無感的消費者,但並不代表不注重健康。

從研究結果來看,對於第一類傾向購買低糖、低鹽、低脂肪的食物的消費者之中,約有92%的人無論價錢多少都不會影響到他們購買健康食物的決定;第二類沒有積極偏好低糖、低鹽、低脂肪的食物的消費者,對於價錢高低相較於前者敏感,其中大約只有50%的人會選擇購買低糖、低鹽、低脂肪的食物;至於第三類型完全不在乎購買的食物是否為高熱量食物的消費者,對於價錢高低更為敏感,因此只會在乎價錢高低而選擇心中最想要的選擇,所以對於是否吃下垃圾食物比較不關心。

現在的學生或是上班族幾乎都是外食族,為了維護健康也要維護荷包,有時候想要飽餐一頓可能就得付出一筆開銷,若是店家可以參考這項研究結果去制定食物的價格以及熱量含量,如此一來,店家可以顧及自己賺錢的利益,而對於尚未出社會闖蕩的窮學生來說,在外求取溫飽也比較有保障。

當了一段時間的外食族後,便會逐漸意識到吃外食可能帶來的好處及壞處,於是會開始想要做出改變,選擇由自己下廚來解決每一餐,去大賣場或是超市採買食材就會成為一項很重要的準備工作,當看見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在架上時,總要讓人猶豫好一陣子才能下決定。隨著飲食健康提倡,有機食品的聲勢也隨之高漲,而來自伊利諾大學的糧食經濟學家布倫娜·埃里森(Brenna Ellison)說過一段話:「過去的研究大多只告訴人們會因為價格高低而決定購買有機食品,反而很少去探討決定購買的真正原因。」

於是埃里森與他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以有機食品的價值觀為主題研究:他們找了605名民眾,請他們評估草莓跟巧克力夾心餅乾的好吃程度、營養、安全性以及購買的可能性等指標。會選擇這兩種食物的原因是研究團隊他們認為草莓跟巧克力夾心餅乾這兩種食物容易取得,且都可以同時被當作有機食品或是非有機食品的代表。而在賣場展示時,兩種食物會被標示為有機食品或是非有機食品,藉此讓消費者產生不一樣的印象。

研究結果指出:消費者對於有機食品的認知會受到食物的類型影響。接受調查的民眾之中,對於有機食品的整體評分的分數比非有機食品還高,這樣的結果似乎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在好吃程度的評分項目中,發現被標示有機的草莓預期的會被評估比非有機的草莓來的高,但是對於巧克力夾心餅乾來說卻沒有差別。可是如果換成來看營養指標,有機或是非有機草莓則沒有差異,然而有機餅乾則會被視為比非有機餅乾營養兩倍。總結上述,猜測消費者會買草莓的原因是因為覺得草莓比夾心餅乾好吃,但是購買餅乾單純是因營養的需求考量。

這項研究同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消費者其實對於有機食品的定義並沒有完整的認識。在美國農業局(USDA)的定義中,一項食品的有機原料含量要超過95%才能被標示為有機食品的標籤,但是卻有消費者認為有機餅乾只有62%的有機原料(有可能是該名消費者看錯標示所導致)。因此埃里森覺得需要有更多的教育來確保消費者對於有機食品標籤的意義為何,而且定義標準不會因為不同食物或是不同販售地點而有不一樣標準。

未來購買外食或是食材時,可以特別去注意自己的行為是不是驗證了前面所提到的研究,但是千萬不要因為眼前的便宜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資料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3/160311141800.htm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1/160111135435.htm

圖片來源:
https://www.pexels.com/photo/orange-pumpkin-beside-the-yellow-pumpkin-1776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