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關社群軟體導致人們心情低落,甚至是提高自殺可能性的說法早已流傳多時,但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卻始終沒有被實驗證明。
而最近賓州大學的研究,以實驗數據證實社群軟體的確與主觀幸福感下降有明確關係,此份研究成果也將由心理學家Hunt博士發表在十二月的《社會暨臨床心理學期刊上》。
而最近賓州大學的研究,以實驗數據證實社群軟體的確與主觀幸福感下降有明確關係,此份研究成果也將由心理學家Hunt博士發表在十二月的《社會暨臨床心理學期刊上》。
Hunt博士表示他們的研究相較於以往的研究更加嚴謹與實際,畢竟在以往的研究中,對於受試者有許多不合理的要求,例如要求受試者會被要求完全不使用社群軟體,或是只能在實驗室當中工作少於一小時的時間,這些要求都與實際的生活方式相違背。
而在Hunt博士帶領的實驗中,一開始先要求143位18到22歲的大學生,在研究開始前完成一份問卷,並以此來了解他們的心情與主觀幸福感的狀況。
此外,他受試者被要求提供其手機軟體電量暨時間截圖,以供實驗者理解他們社群軟體的使用狀況。接下來受試者會被隨機分配到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維持原先社群軟體使用的習慣;實驗組每天可以個別花10分鐘使用Facebook、Snapchat以及Instagram。
在接下來三周的時間當中,每周受試者回傳截圖,而這些資料由Hunt博士以七個面向來分析,其中包含害怕失敗(fear of missing out)、焦慮、憂鬱以及孤寂。
此外,他受試者被要求提供其手機軟體電量暨時間截圖,以供實驗者理解他們社群軟體的使用狀況。接下來受試者會被隨機分配到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維持原先社群軟體使用的習慣;實驗組每天可以個別花10分鐘使用Facebook、Snapchat以及Instagram。
在接下來三周的時間當中,每周受試者回傳截圖,而這些資料由Hunt博士以七個面向來分析,其中包含害怕失敗(fear of missing out)、焦慮、憂鬱以及孤寂。
而實驗結果也的確顯示,減少社群軟體使用時間使憂鬱與孤危感明顯減少,Hunt博士也認為最起碼減少社群軟體使用時間是有害無益。
回顧過往文獻,Hunt博士解釋到:「當你看到Instagram上其他人的po文時,你很容易以為大家都過得很好。」
雖然此研究並未提出最佳使用時間,以及約會交友軟體在內的其他社群軟體是否會造成相同的效應,但Hunt博士的研究的確在提醒大家減少使用社群軟體,增加與人實際互動以減緩憂鬱孤寂的作用上,有點醒的效果。
回顧過往文獻,Hunt博士解釋到:「當你看到Instagram上其他人的po文時,你很容易以為大家都過得很好。」
雖然此研究並未提出最佳使用時間,以及約會交友軟體在內的其他社群軟體是否會造成相同的效應,但Hunt博士的研究的確在提醒大家減少使用社群軟體,增加與人實際互動以減緩憂鬱孤寂的作用上,有點醒的效果。
文/中山外文碩二 黃中泰
參考資料:
Melissa G. Hunt, Rachel Marx, Courtney Lipson, and Jordyn Young (2018). No More FOMO: Limiting Social Media
Decreases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e-View Ahead of Prin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8, November 8).
Social media use increases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study finds. Science 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8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11/181108164316.htm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正心專同學互評回饋:
回覆刪除通篇描述客觀有力,讀起來有專業的感覺。
不過對於實驗方法有點疑問:文章提到「實驗結果也的確顯示,減少社群軟體使用時間使憂鬱與孤危感明顯減少」,請問減少是指 1.實驗組三周後的數據跟對照組三周後數據相比(兩組單一時間點相比),還是 2.實驗組跟對照組都有測量完baseline、計算實驗前實驗後的變化呢(兩組整體變化相比)
第二個疑問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翻譯:比起害怕失敗,fomo描述的似乎是怕被朋友圈遺落、出去玩沒邀他的感覺。
很專業的介紹,只是一般人可能得多花功夫才能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