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臨終生智讓你更有趣?你有多了解幽默與恐懼?



              男女主角屏氣凝神,神情緊張的盯著前方的隧道,裡面不斷傳出「碰碰」的沈重腳步聲,而且越來越響,暗示著危機正在逼近。
        
「一定是暴龍!我們完了!」男主角驚恐的大喊。
       
「不要亂講!不是暴龍!放心,也許是軍隊要來救我們了!」女主角故作鎮定,安撫嚇壞的男人。

       
忽然間,一聲震耳欲聾的巨吼突破天際,一隻異特龍從隧道中探出頭來,瞪著全身僵硬的獵物。
       
「看吧!我就說不是暴龍!」女主角說。
       
How is this gonna make it any better!?」男主角轉身逃跑。


        就算你沒看過侏羅紀公園,只要看過類似的電影,應該也會對這樣的情節相當熟悉:電影中的角色大難臨頭、遭逢致死威脅時,竟然還能侃侃而談、口出妙語,甚至是吐嘈當下的狀況……如此與緊張情境相左、衝突的玩鬧行為,是不是只存在於螢光幕上呢?畢竟,在現實世界打滾了一輩子的我們,大概會說:「都火燒屁股了,哪裡還有閒情逸致搞笑啊!」。

        事實上,根據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人們天生對死亡的恐懼,會引發潛在的焦慮,而展現幽默的確可以當作強化自尊、化解焦慮的機制之一。於是,專家就進一步提問既然恐懼可能導致幽默的產生,那麼幽默的程度,是不是也會因恐懼刺激個體的形式(能否為人所察覺)、樣態(如死亡、疼痛)不同,而有所改變呢?

        2013年,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Long)和達拉(Dara Greenwood)教授以「認知與幽默的研究」為名號,找來117名私立大學的學生參加實驗,並且分成「閾下刺激促發組」與「書寫促發組」兩組。

      首先,研究者告訴閾下刺激促發組的學生們,接下來將進行字詞關聯(word-relation)的測驗,並請他們在盡量不犯錯的前提下,以直覺判斷螢幕依序出現的兩個字詞是否相關?(如:計算機、會計,開關、鞋帶)並以按鍵回答,然而,看似簡單的測驗過程,其實另有玄機。組中有一半參與者的螢幕會在每對字詞之間,以非常短的時間顯示「疼痛」,另一半則會顯示「死亡」。

        
書寫促發組的測驗相較下則簡單得多。研究者將學生們分成兩群回答問卷,分別要求他們書寫自己「疼痛」和「死亡」相關經驗的情緒、感受和想法。

        
接著,閾下刺激組書寫組的參與者都會拿到一份《紐約客》日報的漫畫,而他們的目標,就是為裡面的人物寫上幽默的對白,越有趣越好。最後漫畫一併收回至研究者處,由不知情的人為它們評分幽默的程度。

        
實驗結果顯示,針對受死亡促發的參與者,閾下刺激組」所寫的漫畫對白,明顯比「書寫組」還要幽默、有創意。由此可知,恐懼確實能催生出我們的幽默感,但在不同情境下,幽默的程度也會有所變化:比起外顯、主觀意識的、可察覺的死亡威脅,潛伏於意識之下、形同暗流的死亡威脅,似乎更能促進靈感、激發出有創意的幽默感。

                 另外,在「書寫組」中,居然有「疼痛」組比「死亡」組幽默的情形,這莫非代表著,想要搞笑,不見得要靠跟恐龍打照面,卻一定要被恐龍打一拳?這顯然是誇張了,但是關於「疼痛」組內分數差異的部分,研究者除了鼓勵學界繼續探究原因外,並沒有告訴我們詳細的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幽默除了有情境地緣性外,也有豐富的依變、多樣性。

               幽默跨足人際、表演、治療,以及上述的恐懼等多個領域,其在生活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倘若我們藉著不同情境,發現幽默的各種效果,說不定就能開發其在情緒、認知、社會方面的可觀利益。當然了,如果掌握幽默的特性,便會獲得額外的喜感加成,你就有機會成為人人稱羨的喜劇泰斗喔!



/高醫心理三 陳品端

參考資料:
Christopher R. Long, Dara N. Greenwood. Joking in the face of death: A terror management approach to humor production,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2013 DOI: 10.1515/humor-2013-0012

3 則留言:

  1. 文筆有趣,開頭就開始鋪梗:))

    回覆刪除
  2. 把看起來有點複雜的實驗方法寫得很清楚,整篇讀來很順暢,也學到有趣的發現

    回覆刪除
  3. 開頭和標題很適合XD承上啟下,讀起來更有連貫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