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安慰劑效應,開創慢性疼痛管理新可能
在閱讀本文之前,大家需要認識一下何為安慰獎效應——個體的症狀在接受無效治療後,但依然有所改善的趨勢,它說明了預期是可以顯著改變個人的體驗。而正念冥想是一種已被各方文化用於疼痛管理了數個世紀的練習,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通過激發安慰劑反應發揮其作用。然而,科學家現已證實情況並非如此。
研究中發現
一篇發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的新研究顯示,正念冥想會透過不同於安慰劑反應的大腦機制來減輕疼痛。此研究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運用先進的大腦成像技術,將正念冥想、安慰劑乳膏和「假」正念冥想對於健康參與者的減痛效果進行比較。
有115名參與者分別參與了兩項臨床試驗,並隨機分成四組以接受四種介入措施:引導式正念冥想、僅深呼吸的假正念冥想、安慰劑乳膏(凡士林,參與者被引導相信它可減輕疼痛)以及對照組(聆聽有聲書)。研究人員在介入前後,在參與者的腿部施以非常痛但無害的熱刺激,並對其大腦進行掃描。
研究中發現,正念冥想顯著地減少了疼痛強度以及疼痛的不適感評分,亦減少了與疼痛和負面情緒相關的大腦活動模式,同時,正念冥想在減輕疼痛方面顯著優於安慰劑乳霜、假正念冥想和對照組。相比之下,安慰劑乳膏僅減少了與安慰劑效應相關的大腦活動模式,並未影響個體的實際疼痛體驗。
研究方法與發現
為了分析參與者的大腦活動模式,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稱為多變量模式分析(MVPA)的新方法,去判斷正念冥想和安慰劑是否涉及相似或不同的大腦區域,最終發現正念冥想減少了與內省、自我意識和情緒調節有關的大腦區域間的同步性,而些大腦區域共同構成了神經疼痛信號(NPS)。而安慰劑乳霜和假正念冥想相較於對照組未顯示出NPS顯著變化,這些其他介入措施啟動了與正念冥想完全不同的大腦機制。
對慢性疼痛治療的影響與展望
正念冥想比安慰劑效應更強大,且不涉及相同的神經生物學過程,這一發現對慢性疼痛治療的新方案開發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還需更多研究來證明這些效果在慢性疼痛病患者中的有效性,而不僅限於健康參與者。從長遠來看,研究人員希望透過理解正念冥想背後的獨特大腦機制,設計出更有效且易於使用的介入方案,希望能夠利用正念的力量來減輕各種健康狀況下的疼痛。
「心靈的力量極其強大,我們還在努力了解如何利用它來管理疼痛。」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麻醉學系教授暨疼痛健康與正念實驗室的負責人Fadel Zeidan博士表示:「透過將自我和疼痛去分離,並停下評判,正念冥想能夠直接改變我們的疼痛體驗,無需藥物、無成本,且可隨時隨地練習。」我們的心靈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何不親身體驗一番呢?
高醫 正向心理學專題 /阿斌(洪鈺斌) 111007031
參考資料:
- Gabriel Riegner, Jon Dean, Tor D. Wager, Fadel Zeidan.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placebo modulate distinct multivariate neural signatures to reduce pai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4; DOI: 10.1016/j.biopsych.2024.08.023
-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9/240905175832.htm
- https://westcoastrecoverycenters.com/what-are-mindfulness-based-interventions/
專業度相當高的文章,特別喜歡這個開頭第一段。如果全文在最後能再多些作者自己的聲音,也許對於一般普羅大眾可能會較更沒有距離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