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寬恕難,遺忘易,寬恕新發現!

文/蔡沂珊

電視新聞中的常常上演意外事件,不論是車禍或是飛機失事,受害者家屬失去摯愛的親友,個個泣不成聲,有些人極為仇恨肇事者,有些人選擇遺忘(因為恨他不能改變現狀),有些人選擇寬恕他,若今天角色交換,你能原諒肇事者嗎?
從專業的角度看寬恕,在正向心理學的領域中,有許多人提到寬恕,像是埃弗雷特沃辛頓森(Everett Worthington Jr.)提出的寬恕五步驟(REACH),還有羅伯特.恩萊特(Robert Enright)提出的寬恕四階段(揭露、決定、工作、深化階段)。光是看到這麼多階段就知道寬恕是不容易的,而平常大家常說寬恕是種美德,要多原諒、寬恕他人才能維持良好社會關係,這的確是事實,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尤其這個事情與自己非常貼近或是影響很大時,寬恕他人似乎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選擇去遺忘這件事或許還比較容易。遺忘畢竟不等於寬恕,不過有篇心理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對於寬恕有新發現:寬恕可以幫助遺忘。
實驗參與者是30位年齡介於1839歲的大學生,他們的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皆在9分或以下,這表示他們的情緒狀態大致平穩,也為了評估參與者的寬恕性格,也請他們做了趨勢寬恕量表(the Tendency to Forgive Scale, TTF),以7點量表評分,愈高分表示愈高的傾向寬恕性格。
此實驗使用的寬恕問卷40題從寬恕態度問卷(Forgiveness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FAQ)以及寬恕可能性量表(Forgiveness Likelihood Scale, Rye)改編而成,當中的情境皆是捏造的,旨在評估各種假設的錯誤行為,例如不忠、毀謗等,並且參與者皆表示沒有曾經經歷過這樣的情境。這些情境都會對應一些字詞長度並包含相關的訊息(1)犯的錯誤(2)犯錯的後果(3)有錯的人有沒有做些彌補,而且情境中的角色都被描繪成朋友、父母或老闆,例如,(1)錯誤是當你告訴他們你的作品沒有抄襲時,教授不相信你。(2)結果是你被退學。(3)後來教授發現你說的是實話,並試圖讓你恢復學籍來當作彌補。而實驗參與者會看至少12個可以寬恕的情境與12個不可寬恕的情境。下面詳細說明六個階段:
()實驗參與者完成了篩選問卷(貝克憂鬱量表)BDI-TTF,和寬恕問卷,並切在第二階段前714天完成。
()每個情境被配對不相關的中性線索字(24個情境分成6組,並有3組是可以寬恕,另一3組是不可寬恕,之後隨機分派到思考、不思考、基準組)
()學習階段:任務是希望參與者能記住情境配對。告知他們每個情境皆包含(1)犯的錯誤(2)犯錯的後果(3)有錯的人有沒有做些彌補,希望能盡量記住這三個細節。
()回憶階段:電腦螢幕呈現最多30秒的線索,參與者需盡快想到相關情境並按下空格建,並有1分鐘的時間讓他們盡可能地回想情境並詳細的說。為了達到目標,參與者們被要求記得每三個訊息(見第三階段),並反覆練習線索情境配對。
()思考/不思考階段:參與者會看到綠色或紅色字體線索,綠色線索伴隨著一個提示詞,詞與犯的錯誤有相關聯,參與者被要求簡要地說明相關的錯誤行為,該行為的後果,以及犯錯的人如何做彌補(即“思考”的條件);紅色線索,參與者只需說明提示詞,並避免思考或說什麼對相關情況(即“不思考”狀態)。每次試驗開始與一個小十字出現在屏幕上的200毫秒。隨後提示詞出現在屏幕上的4秒。
()最終回憶階段:參與者看到所有之前的線索詞並被要求回憶與每個線索有關的情境。30秒出現一個提示詞,並要求盡快相關的情境浮現在腦海按空格鍵,然後60秒回憶情境盡可能愈詳細愈好,均提示參與者回憶這三個細節的相關訊息。
最後,給予參與者一個包含所有情境的問卷調查,決定是否要原諒犯錯者(要或不要),並且再以7點量表回答:在做是否要原諒犯錯者時有多自信?那些犯錯者做的是有多嚴重?對於原諒犯錯者的動機多高?他們所犯下的錯誤對你的傷害程度?你對受害者的同情程度?你對犯罪者的同情程度?
實驗結果顯,寬恕有助於遺忘。當一個人已經寬恕犯罪的人,相關犯錯行為的記憶更容易受到隨後的動機性而遺忘,但是當一個人不能寬恕犯錯的人,對於不可寬恕事件的細節抑制不太成功,在這裡或許我們可以推測: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寬恕,就不太願意去忘記這樣的細節,因為這些細節可以作為對未來報復行動事件的理由。其中有趣的發現是,寬恕和遺忘之間的關係不那麼依賴於一個人的寬恕性格,反而是對犯錯的人是否真的已經寬恕較重要。

雖然寬恕仍是一個費力的過程,而實際上看到的遺忘可能又是個較容易的結果,不過下次遇到相關的事件時,建議你還是嘗試著去寬恕吧,或許它能帶給你較簡單容易的結果─遺忘,而有這個能力去忘記如此不愉快的記憶,可以提供我們有效的應對策略,我們的生活繼續過下去。

文獻資料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

3 則留言:

  1. 實驗結果顯"示"少了一個字噢XD
    這篇很棒呢!不過如果是健忘的人,會不會也比較容易寬恕他人啊,因為連復仇的細節都忘記了XD

    回覆刪除
  2. 實驗結果顯"示"少了一個字噢XD
    這篇很棒呢!不過如果是健忘的人,會不會也比較容易寬恕他人啊,因為連復仇的細節都忘記了XD

    回覆刪除
  3. 感覺蠻生活經驗相關的欸~如果寬恕一件事情,就不會對它耿耿於懷,而因為不常放在心上,就比較容易忘記 的那種感覺?!
    然後實驗我個人會覺得過程會有點太細欸~感覺可以放個比較簡要的,勝下降戲一點的放在備註?! 痾 個人覺得而已啦XD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