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群
有錢人比較快樂嗎?金錢是否能夠買得到快樂嗎?花錢買什麼比較快樂?在怎樣的情況下會感到比較快樂?這些問題都是大家膾炙人口的熱門議題,也有許多研究在探討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有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花錢買體驗的期待
研究顯示,人們花錢在有所投入行動的學習體驗與只是單純買一樣東西比較能夠獲得較持久的快樂,參加者描述說:為了一個學習體驗而等待會比單純等待買一樣物質商品引發出更多的快樂跟興奮,例如說我想要花錢去上一個體驗的課程會比我單純在網購上訂了一台電腦等他寄送能夠有更多正向的感覺。
這份研究的作者Amit Kumar解釋說:「在我們期待體驗的期間,我們會比較傾向愉快,跟物質購買相比,期待體驗也比較不會感到不耐煩。」在一些新聞媒體分析排隊的事件,那些為了體驗而等待的人比那些為了物質商品而等待的人有較好的心情和較好的行為。
有了這樣的結果之後,研究者建議可以對日常用品的消費可以先緩緩,將目標先轉移到較多體驗的消費,簡而言之就是可以開始計畫假期、派對、演唱會,我們在這個期待的過程能夠獲得更多好處。
富足、逆境與品味
少的東西能夠變多嗎?研究顯示物質與經驗的豐富會降低人們去品味小確幸的能力,富足會埋沒感激與欣賞,降低我們日常經驗的正向情緒。
相反的,根據一篇刊登在《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的研究,在過去經驗逆境或是正在處於一個匱乏的狀況會提升個體去品味每天當下經驗的能力,這份研究的作者Jordi Quoidbach說:「淡淡地提醒人說未來可能是不能預測的,可以使人們停下腳步,去珍視當下」
另一篇《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的研究歸納出:暫時放下某些事情或許可以有效提供一個快樂的途徑,持續性的沉浸於愉悅與富足可能不會是獲得快樂最有效的方式。
借別人錢的成本
在UCLA和哈佛商學院的研究員正在研究借給別人錢與跟別人借錢兩個角色在心理上的計算有什麼不同,以及對於如何花錢有什麼期待。
研究發現當借錢的人花錢去買能夠使他們快樂的物品時相較於買一般實際的東西會感到生氣。在接下來的研究,研究者將借錢與其他類型的交換分開,發現那些借出錢的人(與贈送、付款比較),若借錢的人拿他們的錢去買使他們快樂的物品時,比起買東西送人、繳費付款等行為,感到最生氣。第三個研究宣稱借出錢的人相較於借錢的人更相信他們有權監督借錢的人花他們的錢買什麼東西,尤其是在借的金額比較大的時候。這些結果都可以解釋為什麼借出錢的人會在借錢的人不恰當使用他們的錢時感到生氣。
這份研究的作者Noah Goldstein解釋:「我們的結果顯示人際間的借貸可能變成一個潛藏的地雷區,特別是借出錢的人在借錢的人花錢買使他快樂的東西而不是較實際的東西。」
為什麼有錢人需要快樂?
許多人認為,有錢就會比較快樂,但是追求財富可能不是一個有效追求幸福的方式,根據哈佛商學院、曼海姆、耶爾大學的研究,富有的參與者描述若能夠再擁有三到四倍的錢的話,他們會給自己快樂一個完美的10分,不管他們已經有多少財富。
研究者Michael Norton表示:富有的人不管他們擁有100萬美金或是1000萬美金,當他們的財富增加時並不會變得比較快樂,研究顯示當下的快樂與財富沒有相關,甚至是與收入呈現負相關,這份研究預計會在隔年發表。
這裡分成很多個面向去談花錢耶><
回覆刪除不過要不要在每一段或是最後來個總結呢?感覺會更深刻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如果最後一段那個研究者說:....是整篇文章的結論的話,我也覺得最後那段小結論前面可以像上面的段落一樣空一行,這樣會更清楚它是整段的結論。
回覆刪除然後第一段很有個人特色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