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給孕婦的戒菸新方法-管理你的負面情緒

圖/網路 文/心理三 林采璇
小美阿母:小美阿,已經是有身(台語),是不是該把菸戒啦~
小美:~吸菸可以幫助我紓壓,不用戒啦~
小美阿母:但是電視都有哩教,吸菸會導致囝仔健康不好,甚至是流產、早夭,對你也不好啊,說什麼會有肺癌、不孕阿!
小美:媽,我也想戒菸阿,可是戒菸對我而言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每次遇到壓力或是不順心的事,就想要吸菸,放鬆一下。」

吸菸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下降,對於女性更可能會有不孕等問題,孕婦則可能有流產、早夭等情形,寶寶也可能會有永久性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建議孕婦不要吸菸。但是戒菸可能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特別是像小美這樣情況的人,吸菸原因可能是為了排解負面情緒,因此掌握自己的負面情緒可能是戒菸的關鍵。

管理負面與吸菸之關聯
布法羅大學成癮研究所找70位有煙癮孕婦當實驗參與者,實驗開始前先請他們報告關於吸菸的誘因和想法,從他們報告中已確定在懷孕期間負面情緒是影響他們持續吸菸的誘因,為此研究者開發一個多元情緒調解介入方案並對低收入戶參與者進行先導式研究,以參與者自己評估每日的吸菸量和吸菸情況作為數據並統計結果,作為評估安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低收入戶菸癮者的接受性。
實驗方法將參與者隨機方派到兩個不同戒菸方案,治療期間為8個會期,一半的人參加了由情緒調節治療(emotion regulation treatment combined)與標準認知行為治療(standard cognitive-behavioral smoking cessation)組合的戒菸方案,而其他人則接受健康和生活方式(a health and lifestyle )和標準戒菸主動控制(standard smoking cessation )組成的戒菸方案作為對照組,並在治療結束後的四個月後自參與者行評估每日吸菸情況。
情緒調節治療是一種暴露治療法,輔導員幫助實驗參與者想像在高度壓力下所激發的情緒,這些情緒可能會引起強烈的吸菸渴望,然後要求他們在沒有吸煙的情境下體驗這些感覺,同時也會教導正念技巧和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吸煙渴望。

以治療出席率和參與者主觀評分 報告作為數據,結果顯示參加情緒調節治療與標準認知行為治療組合的方案的參與者有較高的戒菸率,在實驗開始兩個月,有23%的人無抽菸,相較之下對照組則沒有人戒菸;另外戒菸參與者表示可信心實行持續戒菸,此外沒有戒菸參與者吸菸情形也有所改善,因為他們每天吸煙量少於對照組一半,顯示情緒調節介入方案可行性和低收入戶參與者的接受性。

結論

研究確定負面情緒是懷孕期間持續吸菸的誘因,並以多元情緒管理方案介入觀察參與者吸菸的情況,結果可知多元情緒管理可幫助菸癮者戒菸或是降低每日吸菸量,未來會針對此方案坐進一步的臨床實驗。探討台灣的戒菸方法,目前醫界普遍的戒菸方法是給予戒菸藥物,特別是非尼古丁藥物:bupropionvareniciline,這兩者都是作用於大腦,使用時要逐漸增加劑量,有些人在使用後會不想吸菸於是就自然戒掉,但兩者的使用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問題,可能不適合孕婦服用,而此研究以多元情緒調整方案的介入幫助孕婦戒菸或是降低每日吸菸量數,是一個不錯的戒菸方法,可以朝此方向做進一步探討。



文獻資料:
https://academic.oup.com/ntr/article-abstract/19/5/578/3590703/Smoking-Cessation-for-Pregnant-Smokers-Development?redirectedFrom=fulltext
http://www.e-quit.org/CustomPage/HtmlEditorPage.aspx?MId=666&ML=2
http://tobacco.hpa.gov.tw/Show.aspx?MenuId=651

10 則留言:

  1. 除了研究者的貢獻之外,負責將科學證據讓政府官員看見進而改變政策的溝通者也很重要,要讓資源被分配到有效的地方真的需要花很多力氣

    回覆刪除
  2. 給孕婦提供了一個很有用的資訊,讓他們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但是如果純看標題,可能對讀者來說有一點缺乏吸引力,因為似乎已經回答完問題了,如果能有點開放性是否會更好(?!)

    回覆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好多專業簡化字眼,ECT,CBT,ERT,文中解釋了ERT,那其他兩個是什麼?
    "添加了一點東西"


    文中未提及如何實際改善負面情緒,如何從來源著手?"大部分人因貧窮、不安全的家庭環境、失業這些伴隨而來的長期壓力"

    情緒調整方案總不可能解決文中提及的三個問題吧!

    回覆刪除
  5. 文末寫成研究顯示負面情緒可能是在懷孕期間持續吸菸的動機之一比較好,還是要保守一點。還有雖然低收入戶是真的比較可能面臨一些壓力,不過實驗這樣設計我怎麼覺得有幾分歧視的感覺,有可能是個人覺得拉,或許可以改成壓力量表測出來的壓力高者,而不是只是低收入戶吸菸者

    回覆刪除
  6. 請問實驗組是一組CBT+ERT,還是實驗組是CBT、ERT、CBT+ERT三組?
    控制組是指CBT+健康和生活方式教育嗎,還是只有健康和生活方式教育?

    回覆刪除
  7. 實驗結果的部分有提到ERT+CBT方案和ERT方案不知道兩個是不是同一組,還是是不同的兩組?另外,「實驗在開始後兩個月,其中ERT方案有23%的人仍然無菸。」這裡指的「無菸」不知道是戒菸成功或是失敗?

    回覆刪除
  8. 同意樓上的看法,建議可以將治療過程解說的更加詳細
    例如CBT的認知治療會有甚麼過程
    會不會有白藥效應等等

    回覆刪除
  9. 我認為文章整體的架構滿不錯的,不過中間實驗的部份的解說可能沒有那麼清楚,包括排版或是一些專有名詞的解釋,可以再說得更詳細一點。

    回覆刪除
  10. 中間實驗內容寫得雖然詳細,但不夠流暢,閱讀途中需要耗很多腦力去理解內容在講什麼。我認為可以先明確地指出負面情緒管理與ERT的關係,再來敘述實驗組與對照組,否則讀者一方面不懂ERT是什麼,一方面又要去理解實驗組跟對照組的配置,很容易腦袋就打結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