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面對未知充滿不安?大自然短片陪你!





等待考試成績公布、等待疾病篩檢結果、等待告白的回覆、等待各種不確定的答案……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或正在面對未知,而這種不確定感往往帶來極大的壓力及恐懼。但你知道嗎?對於大自然的敬畏感說不定可以幫助你喔!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心理學家Kyla Rankin找來399位大學生探討人們在面臨不確定結果的等待時,敬畏感和情緒間的關係。

受試者們三人一組被帶進實驗室,並被告知這是一個關於人格和第一印象的研究。他們有5分鐘和同組組員談天說地,接著每個人都會以匿名的方式評價其他組員,並在等待10分鐘後個別接到這些評價。而這10分鐘,受試者被帶到不同的房間觀看不同的約4分鐘短片,分別是敬畏組的大自然壯麗影片、正向情緒組的可愛動物影片及中性組的手錶製作影片。而在整個實驗的前後測量受試者的情緒。

令人訝異的是,敬畏組比中性組和正向情緒組有更低的焦慮,也比中性組有更多的正向情緒。而在負向情緒及擔心上,三組並沒有太大差異。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敬畏影片讓受試者們想起了在大自然的寧靜經驗,進而減緩焦慮。

Kyla Rankin表示,這個研究讓我們以新的角度面對因不確定的結果而帶來的恐懼及焦慮,只要短短的大自然影片,便能更好地因應。下次在面對這種不安時,不妨到大自然走走,或是找找瀑布、峽谷等壯麗的大自然影片,運用敬畏感陪你走過等待的痛苦。


/高醫心理 陳亭妤

資料來源:Kyla Rankin, Sara E. Andrews, Kate Sweeny. Awe-full uncertainty: Easing discomfort during waiting periods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19; 1 DOI: 10.1080/17439760.2019.1615106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買買買使人快樂?體驗性消費更能讓人感到幸福


「我最近心情好差,壓力好大,什麼事情都不想做......。」
「那我們晚上出去逛街,舒壓一下?最近百貨公司週年慶,便宜很多耶!」
「不,還是算了吧,不然明天看到荷包大失血,心情會更差QQ」

        想必在看文章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出門逛街的經驗吧?無論是心情好或是心情不好,購物都能使我們獲得快樂,但是這種快樂能持續很久嗎?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花相同的錢,帶來更大的幸福?

        市場研究助理教授Amit Kumar、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Matthew Killingsworth,以及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Thomas Gilovich,招募了2,635名成年人做實驗,並隨機分配到物質組或體驗組。物質組購買珠寶、衣服或家具之類的東西,而體驗組則參加體育賽事,在餐廳用餐或從事其他活動。結果發現,體驗性消費的參與者相對於物質性購買者,其幸福感更高,而與該物品的成本無關。

        為避免消費者的類型不同,研究人員進行了第二項研究,他們要求5,000多名參與者先對自己的幸福感進行評分,然後調查他們在過去一小時內是否有物質或體驗性購買,若參與者回答「是」,則會向他們進一步詢問一系列有關購買的問題和詳細訊息。而這次的結果也發現與上次的研究相同,體驗性消費相對於物質性消費,更能讓人感到幸福。

        研究人員認為,無論是在消費前、中、後測量幸福感,體驗性消費都比物質性消費更快樂,而即使我們通常會花更多的時間來使用物質商品,體驗性消費也會使我們有更多的滿足感。這或許是因為在我們的記憶中,體驗帶來的感覺是持久的,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物質商品的價值會在我們心中慢慢減弱。

        所以下次你想花錢買快樂時,不妨選擇觀看一場自己有興趣的球賽或藝文表演,因為無論是在活動結束時,抑或是當下的瞬間幸福感,都會比買一堆自己喜歡的商品更高呢!而且,在未來回憶這次的體驗時,你依舊會感到幸福快樂哦~




文/心理三/林郁如

參考資料:Amit Kumar, Matthew A. Killingsworth, Thomas Gilovich. Spending on doing promotes more moment-to-moment happiness than spending on hav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20; 88: 103971 DOI: 10.1016/j.jesp.2020.103971


無法出國大玩一波,但也好想得到快樂!


在現今社會壓力巨大下,很多人選擇出國放鬆玩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踏出台灣,尤其在今年西元2020年初爆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這不確定因素,大家選擇關在家中哪都不去好好保護自己的健康,但長期下這防衛機制必然會造成某種壓力。不過有個國外的研究提到其實不必出遠門,在家附近的公園走走,就能達一定的幸福感,而且這份快樂竟會遠超過聖誕節帶來的歡樂-對於西洋人來說每年最重要也是最能帶來幸福的一天。

而這個研究是來自於美國佛蒙特大學一團隊,領導其研究的研究生Aaron Schwartz利用1881年由UVMMITER Corporation的科學家團隊發明的血檢計(Hedonometer),其機器是一種心理物理機器,測量其幸福感,使用了約10000多個單詞,被大量志願者計分,計分方式是19分,越能感受到幸福就越高分,例:快樂得分8.30哈哈哈得分7.94公園得分為7.14的得分為7.56。中立的詞的得分分別為5.224.98陷阱3.08崩潰2.60,而監獄1.76Schwartz的團隊利用其分數,收集在Twitter上全世界約五千萬條推文。並集中分析其中在舊金山有公開位置的貼文,發現不同類型的公園裡綠色公園顯示出更大的吸引力,整體來說,這些Twitter用戶在城市公園發的文平均會高於0.23分超越其基準分,而這程度的幸福感等於同年聖誕節。

雖然現在疫情讓人不敢踏出家門,但我們也不可以忽略自己的快樂,不想被傳染,但也不想沒有快樂,那就戴上口罩,趕緊到附近的公園走走吧!


/高醫心理四/林妤庭
/from google pictures

參考文獻:
University of Vermont. (2019, August 20). City parks lift mood as much as Christmas: The greener the greenspace, the happier and less self-absorbed people are. ScienceDaily. Retrieved April 5, 2020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8/190820081859.htm



還在花錢買幸福嗎?不如花錢買時間讓你更幸福!





美美:「你連假要怎麼回台中呢?我要搭區間車回家,差不多3個半小時,好累喔……。」
亮亮:「我也是,我搭公車回台中,好像跟你差不多時長。」
銘冥:「你們回家時間也太長了吧!?我搭高鐵回台中,大概1小時就到台中了。」
美美、亮亮:「什麼?!你只要1小時就到了!
銘冥:「對啊,多花一點錢、省交通時間,就不會那麼疲憊,又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安排做其他的事情,時間不緊湊,心情也跟著好起來了呢!」

多花錢買時間真的能讓心情更好或是提升幸福感嗎?近十多年來,許多國家的個人收入提高,但同時高收入也可能造成時間匱乏、時間壓力,時間壓力增加不僅可能引發肥胖機率上升、焦慮提高、低幸福感、甚至失眠等問題,有更多賺錢之機會,卻也表示更少自我的自由時間。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商學院的研究人員,主要作者為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Ashley Whillans的研究發現:用金錢購買生活的自由時間(如:做家事、打掃、買菜、煮飯等等),可以提高生活滿意度。研究人員對美國、丹麥、加拿大和荷蘭的6000多名成年人進行調查問卷的訪問,內容提到:「一週花多少錢去購買空閒自由時間?」同時評估生活滿意度和關於時間緊張感的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花費金錢節省購物時間、獲得更多自由時間的受訪者表示,生活滿意度較高,對於時間緊張感也較低。即使對每月收入控制在一定範圍的受訪者而言,仍有相同效果。

該研究的其中一位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的心理學教授Elizabeth Dunn根據研究表示:「買時間不僅對富人有好處,我們認為此影響可能只對那些具相當可支配收入的人產生影響,但是研究結果讓人驚訝的是,在收入低至高的範圍中皆有發生同樣的影響。」

因此研究人員想測試「花錢買時間」是否真的會帶來更高的幸福感,而設計一個受試者內的實驗。將60名成年人隨機分派於一週末花費40美元節省時間,於第二週末花費40美元購買材料。結果表示,人們花錢節省時間較購買材料上更加幸福、生活滿意度增加,同時也會減少當天的時間壓力。

儘管花錢節省時間好處多,但研究人員發現,現實中少有人選擇此行動。即使是接受問卷調查的850名百萬富翁,將近一半人表示不花錢外包不喜好的任務。一項針對98名在職成年人的問卷調查中顯示,他們如何花掉圖如而來的40美元,只有2%的成年人選擇花錢節省時間。

UBC的心理學教授Elizabeth Dunn表示:「花錢節省時間可以緩解生活中的時間壓力,卻少有人如此行動。也有大量研究表示,人們能從購買體驗得到正回饋,而人們也更應該考慮花錢避免經歷不愉快的經驗。」



/高醫心理三/陳筑靜

1.     參考資料
2.     Ashley V. Whillans, Elizabeth W. Dunn, Paul Smeets, Rene Bekkers, and Michael I. Norton. Buying time promotes happinessPNAS, 2017 DOI: 10.1073/pnas.1706541114

感恩讓人不憂鬱?研究發現效果有限




「嘿!你還好嗎?」
「唉一堆煩心事,糟透了。」
「發生什麼事了?」
「每天都在趕作業幾乎都弄到凌晨兩三點才能睡覺。然後又跟男友吵架,已經發生好幾次了,害我心情超低落,不知道會不會弄到分手
「一定會沒事的啦!你這樣一直低落下去不行,試著往好的方面想啊!」
「我就沒辦法停止這些憂鬱的想法啊會不會變成憂鬱症啊?」
「我好像在網路看過,說如果人會感恩,就不會有憂鬱症欸!看看你自己,你這麼有能力,個性也很好,人緣也不差,你擁有的已經很多了!要有感恩的心,看開一點啦!」
「這樣就可以變得不憂鬱嗎?」



        感恩真的能讓人不會得憂鬱症嗎?這個問題似乎能從過去的心理學研究中找到答案。



  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發現,與正向心理學有關的「感恩介入」似乎能幫助人們增進心理健康且更加幸福快樂,像是每天記錄生活中「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或是寫給欲感恩對象一封信並當面唸出內容的「感恩拜訪」,都是被研究支持能有效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甚至,也有些研究指出感恩可以有效減少憂鬱或焦慮症狀,在現今社會中,「感恩介入」逐漸變成一種自助方式,也開始被應用在療程中,成為熱門的治療工具之一。然而,感恩介入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David Cregg就蒐集了共27篇過去所發表感恩介入對憂鬱或焦慮症狀有效改善的相關研究,總共多達3675名研究參與者,分析這些研究報告的感恩介入效果如何。研究結果發現,感恩介入確實有效,然而其效果卻是有限的。無論在後測或持續追蹤中,感恩介入對憂鬱和焦慮症狀的影響都很小。也就是說,感恩介入的效果可能並不能達到我們所預期的程度。

研究者再更進一步分析這些過去研究,發現其中有些控制組不太中立(例如進行和感恩相反的行為),或是研究參與者的憂鬱和焦慮嚴重程度不一,諸如此類的問題導致研究結果出現「感恩介入的效果並不大」。

        那被大力提倡的感恩介入是不是就一點也沒用了呢?從這些研究看來似乎不能確定感恩到底有沒有效耶!其實David Cregg有提到,從他的分析結果看來,過去對感恩介入的相關研究在效果量上的表現並不是很漂亮,但同時也指出造成這樣的研究結果的可能發生原因(例如未嚴謹控制症狀的嚴重程度),因此並不是要否定感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效益,而是在感恩介入能夠被證實是更有效的治療工具前,如果人們有憂鬱或焦慮症狀的困擾,應該考慮選擇目前已經被確切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而不是盲目相信感恩能解決一切問題。

        正向心理學在近幾年越來越眾所皆知,而正向心理學介入(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PPIs)也越來越被廣泛使用,例如寬恕、正念,還有本文提到的感恩,都是被提倡能夠增進幸福、改善心理狀態的一些介入方式。如果想提升快樂幸福,可以先嘗試容易上手的感恩或正念,體驗看看PPIs所帶來的神奇力量吧!若依舊無法解決困擾,最好還是先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文/高醫心理四/曾媺晴
圖/Photo by Diana Simumpande on Unsplash




參考文獻
David R. Cregg, Jennifer S. Cheavens. Gratitude Interventions: Effective Selfhelp? A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20;https://doi.org/10.1007/s10902-020-00236-6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感激之情放心裡,不如大聲說出來?


「欸?這不是臭肥宅嗎?好久不見。」
「嘿!兄弟好久不見,這杯飲料請你喝。」
「嗯。」
「嗯屁嗯喔?好歹也說聲謝謝吧?」
「說謝謝太客套了,我不喜歡。」
「但別人請你喝飲料,都沒有半點感謝的意思嗎?」
「有啊!我感謝在心裡。」
    我們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朋友呢?或者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儘管真心地感謝他人的付出,卻不習慣將感激之情說出口。雖然真心地感激比起無心的道謝更有價值,不過有學者指出:將感激之情表達出來其實伴隨著許多的好處。Stephen M. Yoshimura, Kassandra Berzins(2017)表示:「感激之情(gratitude)與社交層面、心理層面與健康層面皆有許多正向的關聯。亦更有可能幫助他人、保持樂觀、運動以及減少生理症狀的回報。」

表達感激與被表達感激的定義
    在探討感激之情(gratitude)伴隨的好處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作者對於表達感激(expression of gratitude)與被表達感激(experience of gratitude)的定義為何。表達感激時常是一種對於他人慷慨行為的一種回應。作者更舉例:當我們收到他人送的禮物或是善意的舉動時,可以藉由私下或是公開地道謝,以彰顯對方利他的行為。上述的情境便被作者定義為表達感激,而若要構成被表達感激,則需要另一方接受到感謝的訊息並理解該訊息。(Stephen M. Yoshimura et al., 2017)

沉浸在感激之情之中的好處
    許多研究顯示:不論是表達感激與被表達感激皆可以帶來許多好處,這些好處又可以分為許多層面。
心理層面上,表達與被表達感激可能會增加生活滿意度,保持活力、希望以及樂觀,且有助於降低憂鬱、焦慮、忌妒甚至是工作相關之壓力與疲勞的程度。
生理層面上,那些表達感激與被表達感激的人們回報較少的生理疾病之症狀、更多的運動頻率與較好的睡眠品質。
社交層面上,作者認為定期地向身邊的朋友或是同事表達感激,能夠形成一段長期而成功的關係,甚至有機會增強自身與他人的社交連結。
    既然表達感激可能伴隨著這麼多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從今天開始,勇敢地向自己身邊的人表達感激之情吧!

參考文章: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4/170411104712.htm?fbclid=IwAR3xhhAnxJ15TxWWxffEg-SDoWu7xDtL2ue7F6GXokgSMtgMLpm6Cn1cI88

感覺還不夠快樂?你只需要一支筆!



蓁蓁大學畢業後馬上順利地考過國考目前是個剛進入職場不久,有穩定收入的護理師,對於現在這份工作,沒有特別排斥,就是努力的上班賺錢,養活自己。而感情方面也遇見了不錯的對象,有各自的目標,一起奮鬥著。再加上個性的關係,體貼、善解人意,大家都很喜歡她,整體生活還蠻充實的,其實算是很幸運了,她也為此感到知足,但有時卻又覺得少了什麼,無法打從心底的開心起來……

現今大多數人追求著理想生活,然而,相較於過去的時代,我們已經有更穩固的經濟水準、生活資源……但為何很多人還是無法感到快樂

對於此問題一位專精於家庭領域的研究員Toepfer思考著能否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做些小事帶來更多的快樂因此他招募了一些學生,在為期六週的過程,每兩週要寫一封信給那些對他們人生有正向影響的人,而信件的內容必須要有正向的表述、洞察和反思以及高度的感謝。而在每次寫完信後調查這些學生的情緒、生活滿意度、感恩程度及幸福感。

研究結果顯示在每次寫完信後學生們的幸福感都是有提升的,而練習藉由書寫來表達感恩,通常可以降低憂鬱及提升免疫系統的能力,減少健康方面的問題。甚至在這六週的過程結束後,還有75%的學生們想要繼續維持書寫下感恩的習慣。

感恩其實藏在許多生活的細節裡,但在大多時候我們會忽視它帶給我們的能量及心理支持,若是你/妳也和蓁蓁一樣,覺得生活中少了那麼一點真摯的快樂,不妨可以拿起筆來試試,透過寫信來感恩,也許過陣子後,你會發現生活中會有不一樣的改變唷!希望我們內心都能越來越幸福!


/心理四/翁維婕

參考資料:Kent State University. (2008, November 27). Want To Be Happier? Be More Grateful. ScienceDaily. Retrieved April 2, 2020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11/081125113005.htm

2020年4月4日 星期六

覺得血壓有點高?試試正念減壓來降低高血壓吧!


在台灣鄉土劇中,常常上演「患有高血壓的父親被兒子激怒後,漲紅著臉,氣到手指發抖指著對方大罵不孝子。就在此時,父親突然上氣不接下氣,然後就昏倒了,醒來時發現身體一半不能動而且口齒不清」或是在其他戲劇裡,經常會出現主角在高壓且盛怒的情況下,突然摸著胸口,下一幕就躺在醫院的劇情,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像這樣高血壓發作的案例也十分常見。

隨著時代的演進,在生活品質變好、生活水準提高後,出現了許多以往少見的問題,高血壓便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另一方面,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是目前全球疾病負擔排名的首位。而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31%

面對起伏不定的血壓問題,到底該如何因應呢?根據肯特州立大學Joel W. Hughes博士及其同事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中發佈於生醫科學雜誌中的一項研究中提到,對於高血壓的患者,可以透過正念減壓療法(MBSR)有效降低血壓。

在這項研究中,包含了56位被診斷患有高血壓的婦女及男子,並將其分成兩組進行治療。一組患者為實驗組(正念減壓組),在經驗豐富的講師帶領下參與每週兩次,每次2.5小時,為期四週的正念減壓療團體。其中課程包括三種主要的正念技能:身體掃描練習,坐姿冥想和瑜伽,並鼓勵患者在家中進行正念練習;另一組小組則是對照組(肌肉放鬆組),進行肌肉放鬆活動及生活方式習慣建議改善為主要活動。

經過四週後,研究者藉由測量兩組血壓變化的結果,以確認正念減壓療法是否能夠降低患者的血壓。檢測後發現實驗組(正念減壓組)的收縮壓平均降低了5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降低了2毫米汞柱(mmHg);而對照組(肌肉放鬆組)的收縮壓平均降低了1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降低了1毫米汞柱(mmHg)。這項新研究同時也是第一個評估正念療法應用於治療高血壓患者影響的研究。

Joel W. Hughes博士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提出MBSR和其他類型的冥想可能對降低血壓有用的論點,並認為以正念為基礎的減壓療法是一種越來越普遍的做法,也許意味者可以減輕壓力,治療抑鬱症和焦慮症以及治療某些健康狀況。

往後當你感受到身體悶悶的、或是好像血壓快要升高的時候,不妨試試正念減壓,常見的方式有身體掃描練習、坐姿冥想和瑜伽等,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改變,一起邁向健康的康莊大道吧!


/屏大商管四/吳士弘



參考資料:J. W. Hughes, D. M. Fresco, R. Myerscough, M. H. M. van Dulmen, L. E. Carlson, R. Josephs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for Prehypertensio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13; 75 (8): 72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www.hpa.gov.tw/Home/Index.aspx

想為你的另一伴成為更好的人嗎? 培養樂觀是個好選擇!

一起用樂觀抗老化,敷上樂觀面膜,與伴侶一起長長久久吧 !


        阿明:你為什麼偷偷跟那個男生出去沒有跟我說 !!!!
        小美:我一定要甚麼事都跟你說嗎 ! 你管我 ! 哼 !
        阿明:我是你男朋友阿 !不然幹嘛管妳 !
        小美:我媽都沒管我這麼多了 !
        --------如果魔法師多在彼此思考中加一些樂觀會如何呢 ?--------
        阿明:我的在意不是約束,這時候是一個好好面對彼此問題的時機......
        小美:他的不安全感也是愛的一種表現......

        台灣知名饒舌歌手蛋堡 (Soft Lipa )以「我們都有問題 feat. N.CHEN」描述多數伴侶之間的爭吵問題,我們總是特別希望對方了解你,對伴侶的要求特別高,在爭吵的時候要如何煞車呢 ? 我們都想為你的另一伴成為更好的人,成為更好的人有很多面向可以進步,培養樂觀是個好選擇 !因為不僅是增加關係之中更多的正面思考,你知道嗎? 樂觀的人也會為伴侶的健康做出貢獻,認知障礙症的癡呆和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因素會降低。

       大多數的人都難以逃離老化的魔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認知功能的運作層面也會隨之慢慢趨緩。而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助理教授威廉喬皮克(William Chopik)、碩士研究生Jeewon Oh 和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社會與行為科學系的研究科學家 Eric Kim 三人透過研究發現,樂觀的人作為伴侶可能會鼓勵彼此運動、飲食更健康,或者提醒彼此吃藥。當伴侶也隨之樂觀健康時,彼此的認知功能可能退化得更緩慢。

       這項研究刊登在《人格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上,三位研究人員追蹤了在美國4,457對50 歲左右的美國異性戀夫婦及其伴侶進行健康和退休生活分析,此研究追蹤長達八年。研究人員們發現,由於家庭環境更健康,與樂觀的人結婚與防止認知能力下降之間可能存在些許正相關。

       研究人員們使用健康和退休研究(HRS),這是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小組研究,HRS以隨機抽取參與者來收集社會心理構造,其中此次重點在樂觀主義的影響。研究者們在2006/2008年對參與者評估了樂觀情緒,樂觀情緒使用修訂過的生活方向測試(LOT-R)來測量,並對所有參與者進行認知評估,而後每2年評估追蹤一次,最多五次重複評估認知數據及八年的隨訪期。

       這個實驗顯示,參與者自己的樂觀和伴侶的樂觀兩者均與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有著正相關成長。樂觀和親密關係的好處有什麼證據呢?很多樂觀的伴侶在整個晚年生命中依然保持健康。在人口迅速高齡化的時代,更要找出使我們能夠在年齡的增長的同時,認知功能也持續維持在水平以上的方法,認知功能不只影響生活機能,也影響著人際問題及情緒困擾。此研究確定伴侶的樂觀情緒是一種額外的社會心理因素,可能有助於提高人們老年過程中的認知功能。

       嘿!以為樂觀是天生的嗎 ? 不要氣餒 ~ 樂觀是可以培養的呢 ! 而且永遠不嫌晚,現在起培養樂觀吧 ! 可以透過冥想鍛鍊,撫平情緒,也可以練習看到每件事情的樂觀面,像小美一樣,發現了這次爭吵是一個愛的表現,而且對每件事都心懷感恩,使人整體感覺有活力,感到堅強充滿力量。一起用樂觀抗老化,敷上樂觀面膜,與伴侶一起長長久久吧!


文/高醫心理三/邱映瑄



參考資料:Jeewon Oh, William J. Chopik, Eric S. Ki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tor/partner optimism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mong older coupl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19; DOI: 10.1111/jopy.12529
from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2/200211092555.htm?fbclid=IwAR2RdkgJjUiru7axg9IIpCFJC_WUYFAuGM9A6_l_tUVyRFunw41o_Hq8kR8
圖片網址:https://www.pexels.com/zh-cn/photo/3756351/
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3Bz1UBcg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