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的緊張兮兮!不知道你有沒有那樣的經驗?
「先生、小姐,填問卷好嗎?」
文 / 呂濰筠
兩方勢均力敵的阻塞在驗票口,本來帶著愉快的心情,看到這樣的畫面,出站的
心情也受到波動,第一個動作就是腦海構思,如何掙脫這群迎面而來提著大包小
包地的推銷員與問卷員。
「小姐!幫我填個健康問卷好嗎?送餐具喔!」
「小姐!你有英文學習上的需求嗎?填個問卷,送免費試聽帶!」
「小姐!參考我們信用卡好嗎?現在馬上辦理、填問卷,送行李箱!」
「小姐!需要租車嗎?優惠方案……」
「小姐!你有在理財嗎?你知道一天存一百元,然後我們公司……」
各樣千奇百怪的問題、問卷都有…… ,甚麼都不奇怪!然後就想說耽誤幾分
鐘沒甚麼關係,聽聽他想說些甚麼?畢竟自己在寫研究時常常也很苦惱找不到填
寫問卷的人,就稍稍心動了一下,想說填個問卷沒甚麼,個資別填就好了!這時
閃過在課堂上老師程經提過一個這樣的實驗……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與弗雷瑟於 1966 年做的「無壓力的服從—登門
檻效應」讓兩位大學生訪問郊區的一些家庭主婦。其中一位首先請求家庭主婦將
一個小標籤貼在窗戶上或在一個關於美化加州或安全駕駛的請願書上簽名,這是
一個小的、無害的要求。
兩週後 ,另一位大學生再次訪問家庭主婦,要求她們在今後的兩週時間裡在
院內豎立一個呼籲安全駕駛的大招牌,而該招牌很不美觀,這是一個大要求。結
果答應了第一項請求的人中有 55%的人接受這項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沒被訪問
的家庭主婦中只有 17%的人接受了該要求。
人們拒絕難以做到的或違反意願的請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一旦對於某種小請
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就會增加同意這種要求的傾向;而當自己捲入了這項活動
的一小部分以後,便會產生自己是關心社會福利者的知覺、自我概念或態度。
這時如果自己拒絕後來的更大要求 ,就會出現認知上的不協調,於是恢復協
調的內部壓力就會促使自己繼續完成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幫助, 使態度改變為持久
的。
前一組的同意率之所以超過半數,是因為在這之前對她們提出了一個較小的
要求 ,且人們的潛意識裡總是希望自己給人留下前後一致的好印象 ;而後一組同
意率之所以不足 20%,是因為在這之前對她們沒有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
這就是,登門檻效應(foot –in-the- door) ,而我們應該如何去拒絕在繁忙中,還遇
上不明人士的糾纏呢?
第一、 於一開始就拒絕,拒絕的好、拒絕的巧。
免於一個小要求後,我們又陷於另一個要求 。可能覺得一點時間幫個小忙出
於我的一日善行,原本打算用花了五分鐘填問卷,卻沒有注意到有心人是善用我
們的善心,而要求更多的事物,當意識到情況不對勁時,想抽身離開,才發現已
經被糾纏半小時。通常在拒絕時,若夾帶足夠的理由去告知對方,目前我有「緊
急」需要做甚麼的,常能輕易說服對方了解自己的要求,不再追問。
例如:不好意思,我朋友在臨時停車那等我,需要先走……。
第二、 盡速離開,發問卷者的視線範圍地點。
避免問卷員又找上門來,多聊幾句,因為下一班列車尚未進站。未發現新的
目標物,而你也恰未離開,又跟上來攀關係。
情境一:喔!小姐,你還再等人喔?那等人也蠻無聊的,我跟你聊天好了,順便
跟你介紹剛剛還沒說完的部分……。
你一定想怎麼會?恩,肯定就會,因為他也覺得無聊,卻又迫切需要完成他今天
的業績和問卷數量!若不是這樣的狀況,就會出現像情境二的例子。
情境二:當你正在猶豫出站要去那兒?先拿起手機滑個小遊戲,等朋友出現時,
又出現另一名穿著背心的人的了一張問卷給你。 噢!你好我是某某政黨的某某青
年軍,要請你加入他們……,重點不是政黨,而是,只要沒有離開他們的視線範
圍,會有無數的推銷員、填問卷人員找上門來。
做到以上幾點我們就能避免 , 他人在一開始對自己提出一個很小的要求,當
這個小要求打動我們的心後,對方又再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 。 遇到各式各樣的推
銷、問卷調查我們可以輕易的脫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