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心科普工作坊011_小心!社群媒體的暴力新聞,會引起創傷反應

小心社群媒體的暴力新聞,會引起創傷反應

文/蔣馨怡

北捷事件、澎湖空難、高雄氣爆、高雄美濃地震到內湖女童案,電視上的新聞媒體和FB動態不停的播放著、更新著一幕幕即時的畫面,多少人一直盯著新聞畫面,任何風吹草動都讓人提心吊膽,擔心害怕自己和身邊的人就是下一個受創者。研究顯示,透過社群媒體觀看暴力新聞畫面,可能會讓我們出現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指的是,人在目睹、親身經歷一些可能會危及身體完整度、或瀕臨死亡的事件,出現以下症狀:災難畫面不斷在腦中出現、迴避與災難有關的人事物、睡眠問題、易怒、無法專心和出現過度驚嚇反應等,甚至導致無法生活和上班,且這些症狀出現超過一個月。

布拉德福德大學的Pam Ramsden教授表示,像是專業健康照護工作者和第一線救災人員,雖然不是直接暴露在受創者的經歷,但仍出現負向情緒反應、或是類似受創者的創傷症狀,稱為替代性創傷。社群媒體公開地呈現暴力故事和恐怖的細節畫面,觀看這些事件產生的痛苦感受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研究去調查社群媒體播報暴力事件,是否會讓人們持續感受壓力和焦慮,甚至是出現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

189位參與者完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評估、性格測驗、替代性創傷評估,以及填寫有關在社群媒體或網路的不同暴力新聞事件的問卷,包括:911雙子星大樓攻擊、學校槍擊和自殺炸彈客。

分析顯示,22%參與者明顯會受到媒體的影響。即使先前沒有經歷創傷事件,只是透過社群媒體觀看暴力事件,他們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評估仍很高分。常看暴力新聞事件的人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另,即使性格外向的人,也有高風險會經歷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

在社群媒體、手機和平板使用網路,訊息取得越來越快速方便,更需要確保大眾在觀看這些創傷和暴力的新聞畫面時,能意識到所帶來的風險與危害。當我們需要協助時,可以取得適當的支持。全球的災難創傷心理健康學者,提出五項協助經歷災難創傷者恢復的原則—「安、靜、能、繫、望,在此也提供給出現類似創傷反應的人參考,如下:

1.     安:增加身體與心理的安全與舒適感。如:減少接觸災難新聞的畫面與報導;如果討論災難事件讓人更焦慮,減少討論的時間和頻率;從事有助於感到安全或安心的行為。
2.     靜:減輕強烈的身體反應和情緒波動。如: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情緒和生理反應,提醒自己現在經歷的困擾在創傷後是相當常見的,會隨時間逐漸改善;放鬆(如:放慢呼吸、肌肉放鬆、聽輕音樂、熱水澡、瑜珈);從事增加正向情緒的活動(如:與好友相處、看娛樂節目、運動)
3.     能:從事感覺有自我價值、有能力感的事情或行動。如:主動採取行動因應問題,提升身心反應和生活品質;設定實際可達成的目標,並拆解成小目標逐步達成,以累積成功經驗和控制感;給予親人支持。
4.     繫:他人的支持與陪伴。如:找尋信任的親友,互相陪伴並給予支持;透過信仰和心理衛生專業人員。
5.     望:正向思考與希望感。如:從事上述的安、靜、能、繫之活動,覺察並減少過度不必要的自責(如:當時我不應該這樣做),提升希望感。

    初步嘗試以上方式後,若發現自己的壓力反應無法改善,以下心理衛生專業可提供陪伴與協助。
1.     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
2.     協尋身心科、心理諮商的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
1.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Viewing violent news on social media can cause trauma."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6 May 2015.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5/150506164240.htm>.

2.      http://epaper.hrd.gov.tw/155/EDM155-0610.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