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媒體上,科學家若想吸引觀眾注意,單靠數據與理論往往不夠。根據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最新研究發現,幽默,尤其是擬人化(anthropomorphism)與諷刺(satire)——正成為科學傳播的新利器。當一位科學家在 X(原為 Twitter)上貼出幽默的科學漫畫,民眾不僅更容易笑出來,甚至可能因此更喜歡這位科學家,並更信任他所說的內容。
科學也能很好笑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lexandra Frank指出,科學家經常研究艱深又複雜的議題,因此在面對一般大眾時,如何用簡單方式傳達核心概念就變得非常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加入一些幽默元素,將成為達成目的的好方法。該研究使用諷刺與擬人化的幽默形式,前者是以輕鬆、調侃的方式評論事情,帶有幽默感但不傷人。而擬人化幽默則是給予非人事物人類的特質或個性,從而產生趣味感。例如氣象主播說:「今天的颱風像吃回頭草的前任一樣,又回來找我們了」,這樣的比喻使人會心一笑。
研究團隊在社群平台 X(原為 Twitter)上設計了四則貼文,看看在科學相關貼文中加入幽默,會不會影響網友對科學家及其研究的「好感度」與「可信度」,貼文內容皆圍繞人工駕車與自動駕駛,在本研究中,研究團隊保留原實驗設計,並將貼文內容改為更符合台灣日常情境(如下圖所示),如想看原始實驗內容可查閱參考文獻:
無幽默貼文:僅展示兩輛車的插圖,說明自駕科技的事實,未加入任何幽默元素。
諷刺幽默貼文:加入諷刺語氣「已確認安全。保持自動駕駛模式中,除非哪個沒長眼的機車又從路肩衝出來。」
擬人化幽默貼文:紅車說「欸兄弟,我右轉囉,小心點嘿~」,黃車回「放心啦~只要方向盤在我手裡,穩得很!」
擬人化+諷刺幽默貼文:兩輛車以諷刺語氣對話,黃車回「放心啦~只要方向盤在我手裡,穩得很!除非哪個沒長眼的機車又從路肩衝出來!」
結果發現,不論是哪一種,加入幽默都顯著提高了受試者的愉悅感(mirth),也就是「因覺得好笑而感到快樂」的情緒。在這之中,同時使用擬人化和諷刺的第四則貼文最受歡迎,讓人覺得最有趣。除此之外,愉悅感不只讓人開心,還影響他們對科學家的印象,當觀眾覺得貼文好笑,他們就會更喜歡這位科學家,這就像《名偵探柯南》裡的阿笠博士,雖然常講出讓人頭痛的冷笑話,但正是這樣的笨拙幽默,讓他這位發明天才顯得特別親切可愛。
小心幽默會笑裡藏刀!這項研究顛覆了一個常見的想法:「幽默會讓人覺得不專業。」事實上,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有趣的科學家並不會顯得輕浮或不嚴謹,反而更討人喜歡、更值得信任。這對科學知識的傳播是一項啟示——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幽默能成為促進互動與信任的有效策略。然而,研究者Alexandra Frank 也提醒到:「這是一把雙面刃。當人們覺得某件事有趣時,會更相信它;但如果幽默取代了真實資訊,就可能造成誤導。」換句話說,幽默若使用不當,可能讓訊息顯得不合宜,甚至削弱專業與正當性。特別是當非專業人士利用幽默散布錯誤資訊時,大眾可能在笑聲中被誤導,而忽略了事實的正確性。因此,「好笑」與「可信」之間的平衡,是未來科學溝通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Frank, A. L., Cacciatore, M. A., Yeo, S. K., & Su, L. Y.-F. (2025). Wit meets wisd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re and anthropomorphic humor on scientists' likability and legitimacy.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24(1).DOI: 10.22323/2.24010204
Frank, A. L., Cacciatore, M. A., Yeo, S. K., & Su, L. Y.-F. (2025). Wit meets wisd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re and anthropomorphic humor on scientists' likability and legitimacy.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24(1).DOI: 10.22323/2.240102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