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閒的午後,阿新懶洋洋的躺在沙發上,拿起手機想看看哇塞心理學粉專有沒有po新文章,卻在打開FB的瞬間被好友的網美照刷屏,同一張臉不同角度的自拍充斥著主頁,劃到手酸的阿新不禁想「吼,怎麼發這麼多自拍啊,要不要這麼自戀!」
你身邊是否也有那麼一兩個朋友,熱衷於在IG、FB等社交軟體上發佈自己的自拍照或者生活照呢?或許你也正是其中的一員。那你有想過嗎?過度地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自拍,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自戀。
英國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和意大利米蘭大學(University of Milan)的研究人員,為了探討過當使用互聯網是否會增加自戀的程度,以及不同形式的社交媒體是否會對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74位年齡分佈為18~34歲的英國大學心理系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那麼,究竟什麼是過當使用互聯網呢?
過當使用互聯網(Problematic
Internet Use)指的是使用互聯網這個行為已經對你的個人生活產生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像是在人際互動中你會感受到更多的孤獨感、睡眠的時數及質量受影響,還有焦慮和抑鬱感增加等。換句話說就是互聯網的使用對你的個人生活有很大程度的干擾。
研究者先請參與者列出在過去幾周內因個人原因(不包括工作)每天平均上網的時間,並按照使用頻率將常用網站及應用程式進行排名。接著為了測量互聯網對參與者個人生活的干擾程度,會請參與者填寫過當互聯網使用問卷(PIUQ)。問卷中會詢問參加者「你常常會在不上網時感到焦慮或沮喪嗎?」「你常常在別人打斷你上網時,對他生氣或吼叫嗎?」「你常常因為上網而忘記吃飯嗎?」等問題,來評量參與者三個方面(沉迷、忽視、自我控制)的程度。參與者還會填寫自戀人格量表(NPI-40)以測量其自戀的程度,填寫時參與者需要根據符合程度來對句子評分1~5分。問卷中包含「我比其他人更有能力」「我會感到沮喪,當他人沒有關注我的時候」等40道題。四個月后,會請實驗參與者再次填寫這兩份問卷,來探究時間推移對此效果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透過視覺發佈(例如Instagram、Facebook)過度使用社交媒體的人,在這四個月中,自戀程度平均增加了25%;但主要使用社交媒體進行文字交流(例如Twitter)的人,自戀程度並不會受到影響。有趣的是,對於這群主要使用文字交流的人來說,初始的自戀程度越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發表的文字就越多。
而且調查發現2/3的實驗參與者都主要使用視覺發佈的社交媒體,視覺發佈媒體和自戀程度也存在著相互作用。也就是說,自戀的人更傾向使用視覺發佈媒體,同時,使用視覺發佈媒體也會讓自戀的程度加深。
那為什麼發佈自拍會增加自戀程度呢?
米蘭大學的Roberto
Truzoli教授解釋道「使用視覺形式的社交媒體,有助於促進和強調發佈人的感知,使他們成為關注的焦點,並且滿足他們的需求。且通過網絡虛擬的模式,會比較少受到負面的評價,使得他們有更多機會去展現自己」。
透過發佈照片的方式在社交媒體上展現自己,不失為一種好的社交方法。但是如果失去限度,變得只有在網絡世界才能獲得肯定以及滿足感的話,便很容易形成網路成癮等負面的影響。所以,我們更應該把社交媒體視為生活中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將其視為全部,完完全全是沉浸其中,只能從中獲得虛榮及關注。每天都發佈自拍的你,不妨將目光轉向身邊的朋友,同他們一起多出去走走,讓他們零距離感受到你的美好吧!
文/高醫心理三 楊曉雪
參考文獻/ Phil
Reed, Nazli I. Bircek, Lisa A. Osborne, Caterina Viganò, Roberto Truzoli.
Visual Social Media Use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itial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Later Narcissism. The Open Psychology Journal, 2018; 11 (1):
163 DOI: 10.2174/187435010181101016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既然使用文字交流的人不會受到影響,那為什麼初始自戀程度高的人發的文字會變多?
刪除為什麼要觀察四個月後的變化啊?好奇受試者過當使用互聯網的程度,四個月前後有改變嗎?如果沒有很大差距的話,為什麼會出現自戀程度增加的狀況?
回覆刪除視覺發佈指的是發自拍照嗎?
回覆刪除感覺很常使用社交媒體和很常發布自己的自拍照好像沒有相關性?好奇研究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
回覆刪除請問為什麼特定是心理系的學生呢?
回覆刪除然後受試者是有指定要過度互聯網成癮的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