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親密有理:正向情緒跟社交連結使你更健康!

               


文/心理二 周子芸

                正向情緒、社交連結與健康的關係,似乎顯而易見。一個有較多正向情緒及社交活動的人,看起來會比他人有更健康的身體。來自北卡羅納大學的芭芭拉‧佛德利克生教授(Barbara Fredrickson)與來自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人類認知暨腦科學研究所的伯大尼‧寇克教授(Bethany Kok),深入探討了正向情緒、社交連結及健康三者間的關係。
        佛德利克生教授首先澄清了人們對正向情緒的迷思:「人們總認為正向情緒像天氣一樣,是不可控制的。但從這個研究中能夠發現,正向情緒不只操之在我們,還能藉由正向情緒使身體健康。」在研究當中,正向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可能不是那麼明顯能夠測量得到。研究者們以「迷走神經張力」(Vagal tone)當作正向情緒在生理上的指標,「迷走神經張力」能夠反映迷走神經的功能及活動,而迷走神經能夠管控心跳速率及情緒,同時也是人們社交投入的核心元素之一。
        研究者推測有較高迷走神經張力的人較容易經驗到正向情緒,從而有比較緊密的社交連結,進而又回饋到迷走神經張力的提升及健康的改善,形成這三者之間的「上升螺旋效應」(※註1)
        為了驗證這個推測,研究者將一半的參與者隨機分配到一個為期6週的課程,課程目的是以冥想的方式來培養他們對自己和他人有愛、同情及善意等正向情緒,參與者被指派在家裡進行冥想活動,但不規定他們需隔多久冥想一次。而另一半的參與者則被告知需要等待,之後才會上這門課。
        研究中一共進行了61天。每一天,這兩組的參與者都要回報自己的冥想、祈禱或是靈性活動,以及情緒經驗跟社交互動。迷走神經張力則會在研究的第一天跟最後一天各測量一次。
        結果最後驗證了研究者的假設。參與課程的組別當中,有人原本就擁有較高的迷走神經張力,而這些人在課程過後都增加了正向情緒,而正向情緒導致了社交連結的增加,進而又回饋到迷走神經張力的提高及身體健康上。而沒參與課程的另一組中,原本就擁有較高迷走神經張力的人,在課程過後張力並沒有實質上的改變。
        「在研究中可以發現,跟他人的連結、回憶或是互動,會是驅動正向情緒跟健康之間螺旋效應的一股動力。」佛德利克生教授對研究結果下了最好的解釋。讓我們一窺正向情緒在健康上的作用,就像是規律運動或健康食品等,它可能是健康的心理因素之一。或許在未來能夠推展到健康、醫療政策的運用上。



上升螺旋效應(註1):佛德利克生教授提出了正向情緒擴建理論(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當中提到正向情緒能夠擴展、建構我們的認知、行為模式,以及本文所提及的社交互動,並進而達到人們的幸福感,而幸福感又會反過頭回饋正向情緒的產生,形成一股不斷上升又重複循環的螺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