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還是無法放下?關注的焦點出問題!

/高醫心理三陳琬云
    生活當中總有一些事情我們無法放下,舉凡小三在正宮面前猖狂的說在愛情裡不被愛的才是小三、朋友在人前堅稱你們的友情無價,背後卻隨意的踐踏、約好了早上十點的電影下午四點才出現的奇葩、搭便車可以面不改色的跟你說加油的隊友、朝夕令改卻期望上行下效的上司……等等,放不下究竟是因為傷害太大,還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使我們不容易放下?
    澳洲阿德來大學史翠蘭教授(Peter Strelan)好奇在傷害事件中關注的焦點是否會影響我們的因應的方式,舉例來說關注自己、傷害者、或者這段關係,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可能會因為憤恨而報復、因為不想面對而逃避、或者因為同理而仁慈的對待傷害者。為了驗證研究者做了以下研究。
    研究者請243位大學生回想以及描述過去被傷害事件,被評估傷害者與自己的親近程度、已經寬恕的程度、關注的焦點(自己/傷害者/雙方的關係*1)、寬恕的動機。結果發現關注關係的人對待傷害者會比較仁慈,也比較不會去逃避、報復。關注傷害者的人比較不會有報復行為,雖然也不會去迴避傷害者,但也不見得仁慈的對待他們。關注自己的人傾向去逃避傷害者。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可能會想要保護自己免於傷害,或者想要快點自我療癒,選擇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對,而這樣會造成較低的關係滿意度;如果將焦點放在傷害者身上,站在他的角度或立場去同理他,不想要讓他愧疚的話,可能會採取不報復的方式去因應;如果進一步的將焦點放在關係上,想到過去美好的情誼,可能會採取較友善、仁慈的方式,也比較不會去報復、逃避,對關係的品質也會有所提升。
    還沒有辦法放下嗎?試著轉移你的焦點吧!從過度關注、保護自己的焦點裡,轉而去關注你們之間的關係,也許一想到美好的情誼,不知不覺就放下了。又或者可以轉而關注傷害自己的人,站在他的角度去同理他的作為,也許放下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備註1:研究者回顧過去關於寬恕的研究,發現關注的焦點有自己/他人/關係,他認為關注自己是因為想要保護自己免於傷害,迴避是對壓力事件當下的反應,因此關注自己的人會傾向逃避。關注他人與關係都是想要讓對方好,因此會傾向仁慈。
 

參考資料: Strelan, P., McKee, I., Calic, D., Cook, L., & Shaw, L. (2013). For whom do we forgive? 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forgiveness.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1), 124-139.

圖片來源: http://thoughtsutras.blogspot.tw/2015/11/the-science-of-how-to-let-go.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