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理三 梁芳慈
「狼來了!」──我們都聽過「放羊的孩子」這個故事,故事中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以至於當狼群真的來時沒有村人願意相信他,也不理會他的呼喊,最後羊群被吃的一乾而淨。還有著名的迪士尼動畫木偶奇遇記,皮諾丘因為說謊鼻子越變越長,差一點變成了木偶!小時候這些故事害很傻很天真的我嚇個半死,認為說謊就會有不好的結果,而父母也常常叮囑我們做人要誠實,不可以亂說謊,然而為什麼孩子能夠說謊呢?一項研究顯示,訓練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使孩子能夠欺騙他人,並影響孩童的社交能力。
首先,先說明「心智理論」──在人際互動中,揣測他人的想法與感受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複雜的社會情境。在一些研究中,顯示心智理論可以預測社交能力,像是利社會行為、人際互動以及在同儕間受歡迎程度。心智理論也與自閉症的社會認知能力缺乏有關。
而有一部分的研究者,將重心放在探討口頭欺騙(verbal deception)與心智理論的關係,口頭欺騙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行為,有時可以幫助人們更能適應環境,此外,有研究顯示,孩童在大約兩、三歲左右開始會說謊。
然而,過去許多研究看來,僅說明了心智理論與說謊的關聯性,杭州師範大學的傅根躍教授、多倫多大學的李康教授以及其學生,研究欲找出心智理論與說謊的因果關係證據。
此研究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前測,實驗過程中運用了藏找遊戲(hide-and-seek task),並辨別出還不會說謊的孩童。一開始,參與者為五十八位年齡為三到六歲的孩童,實驗者展現了一些貼紙給孩童看,要孩童選出最喜歡的一張貼紙,並告訴他們如果在藏找遊戲中贏的十顆糖果,則他們可以擁有那張貼紙,而在藏找遊戲中共有十次嘗試,每一次嘗試,孩童們要在實驗者眼睛閉起來時,將糖果藏在兩個杯子中的其中一個下方,當孩童藏完,實驗者會問孩童糖果藏在哪裡,孩童必須告訴其中一個杯子位置,而此時孩童必須欺騙實驗者,也就是指示錯誤位置才能夠贏得糖果。在此藏找遊戲中,有四十二位兒童(平均年齡經計算大約三歲)從未說謊,也就是誠實地告訴了實驗者糖果的位置,實驗者選出這些孩童平均分配到第二階段的訓練組與控制組中。
在第二階段,研究者給予訓練組一些練習心智理論的能力的作業,其中包含了錯誤信念作業(false belief task)(註一),以及讓他們閱讀包含心理狀態單字的故事。而在控制組的部分,給予他們皮亞傑的保留概念(conservation) (註二)的作業,以及讓他們閱讀不包含心理狀態單字的故事。他們訓練了十一天,在最後一次訓練的後三天做了後測──與前測相同的藏找遊戲,並於後測的後一天做同樣的測驗,欲得知其短期持續效果,以及約一個月後同樣的測驗,欲得知其長期持續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心智理論訓練的訓練組在心智理論作業中的表現改善了,然而控制組沒有改變,更重要的是,訓練組比起控制組在藏找遊戲中更容易說謊,並且在一個月後的兩組的差別效果仍然明顯。此結果顯示了心智理論與說謊的因果關係。並且,行使欺騙行為時,欺騙者需要擁有了解對方錯誤信念的認知能力,而心智理論的訓練提供此能力,因此,此結果顯示了心智理論對孩童社交能力改變的影響。
研究者說道:「藉由增加孩童對於心理狀態的敏感度以及理解錯誤信念的原因,讓孩童們透過學習到新的知識來解決處於社會情境下時的問題,並且這個效果可以持續一個月。」這個發現支持了,孩童不只是透過訓練機械式地記憶心智理論,他們還能夠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使用這些知識更熟練地解決他們所面臨到的社會問題。
我們在此研究中除了了解到訓練心智理論可以使孩童能夠去欺騙他人以外,也影響了的社交能力,且這個訓練效果可以持續一段時間。在未來,若我們能透過有效的心智理論訓練,或許可以幫助那些社交能力有所缺陷的人們,以及促進人們在社會情境下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註一:錯誤信念作業(false-belief task) :包含了錯誤內容作業(false-content task )以及錯誤位置作業( false-location task),其作業內容像是給予孩童觀看一個筆筒,先讓他們猜裡面是什麼,孩童通常會回答為筆,然而實驗者打開筆筒的蓋子,實際上筆筒內並沒有筆,並要他們設想若其他人看到此筆筒會覺得裡面有什麼。了解誤信念的孩童會認為其他人會猜裡面有筆,雖然孩童已經知道實際上裡面什麼也沒有。
註二:保留概念(conservation)的能力為當兒童在面對物體的轉換過程時,能了解到該物體的若干特性,仍然維持不變的能力
資料來源:
- X. P. Ding, H. M. Wellman, Y. Wang, G. Fu, K. Lee. Theory-of-Mind Training Causes Honest Young Children to Li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 DOI: 10.1177/0956797615604628
-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 October 6). Understanding others' thoughts enables young kids to lie.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24, 201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10/151006150339.htm
- David R. Shaffer, Katherine Kipp (2014).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9e
圖片來源:http://img.secretchina.com/dat/thumbnails/70/2013/01/01/20130101001836789_small.png
芳慈妳好:
回覆刪除之前妳的文章也是分享跟孩童心智理論相關的議題呢!
心智理論真的好一體兩面,可以促進社交能力,
同時也要留意關於孩子們學會說謊與運用說謊的部分,
要怎麼正向的運用這項功能,也是父母跟師長要引導孩子的部分呢:)
芳慈的內容跟研究都寫得非常詳細完整,
還有貼心的專有名詞補充資料,非常的棒!
安安唯一有個小地方想建議一下,
關於第一段:故事中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謊,當狼群真的來了,村裡的人都不再相信他,沒有人理會他的呼喊,羊群也被吃得一乾二淨。
感覺斷句好像太多了,念起來有段段的感覺><
如果用:故事中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謊,造成當狼群真的來時沒有村人願意相信他,也不理會他的呼喊,讓羊群被吃的一乾而淨。
這樣會不會比較順呢:)
芳慈可以再參考看看^^
謝謝妳充實完整的撰寫與分享:)
Hi 芝安
刪除我覺得心智理論是個讓我想了解的有趣的東西~~
喔喔感謝芝安的提醒~~~
我覺得在看一遍我也覺得太斷句了
我可能會改成以下這個樣子
故事中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以至於當狼群真的來時沒有村人願意相信他,也不理會他的呼喊,最後羊群被吃的一乾而淨。
這個樣子XD
謝謝芳慈採納安安的小小看法:>
刪除可以在妳的文章學到新的知識,非常充實:)
ㄈㄘㄘㄘ
回覆刪除不知道是不是實驗比較難的原因,整篇看下來覺得比較吃力一點,但是我想科普文章的閱讀者主要鎖定在一般大眾,用詞太多太專業會比較吃虧XD
在寫科普文章的時候 要保有專業 同時也要讓大眾能理解並有收穫
刪除取得平衡是一件困難的事
可能我還沒有到達那個很厲害的level
但是我會盡量努力啦
不知你對這篇文章有沒有哪裡覺得可以改變
或是舉個例子分享一下那裡可以用變得更讓大眾更理解寫法~
感恩~~
鳩咪
回覆刪除恩...鳩咪
刪除看到內容時,想到說梁呆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壞掉了。XD
回覆刪除兩篇新知各闡述了心智理論不同的影響,我想孩子學會最重要的東西應該不是說謊,重點是孩子開始懂得他人的心思,會運用技巧解決當下與他人之間的社會問題。
我沒有壞掉阿 壞掉的只有你(不要拖我下水
刪除我其實只是找到一篇剛好又跟心智理論有關的研究
我寫這篇的時候其實一開始頗震驚
what?!所以這篇是在告訴我們心智理論可以幫助使小孩有能力去騙人?
看到後面才了解到說
這個能力是對處理社交問題是有幫助的
說謊也是社交能力的其中一種阿
只是我們不能只單看能力
而是要看能力用在哪方面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好
而不是去做壞事啦
你下面的那兩句有抓到我的宗旨
還是說我結論寫得不夠透徹
覺得我好像要再改一下 把焦點focus在運用技巧在社會情境下解決問題
樓上壞掉了!心智能力不足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