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三 翁宗平
《其實那個世界很美》:『有天早上他告訴我,我的母親、他的太太昨晚來到他身邊,他說:「我看起來像是迷失了,差點忘記我將會和她再度相聚。我很快就會去找她。」他從一個覺得毫無希望、一心等死的人,變成即將與所愛的人團聚、充滿希望的人。父親充滿希望地活著,也帶著希望死去。』為什麼作者的父親臨終前會夢到逝世的家人呢?這種事情是否也在你親愛的已故親人身上聽聞,從毫無希望到充滿希望,到底經過哪些歷程讓臨終病患有了如此兩極的心境轉變?
《其實那個世界很美》:『有天早上他告訴我,我的母親、他的太太昨晚來到他身邊,他說:「我看起來像是迷失了,差點忘記我將會和她再度相聚。我很快就會去找她。」他從一個覺得毫無希望、一心等死的人,變成即將與所愛的人團聚、充滿希望的人。父親充滿希望地活著,也帶著希望死去。』為什麼作者的父親臨終前會夢到逝世的家人呢?這種事情是否也在你親愛的已故親人身上聽聞,從毫無希望到充滿希望,到底經過哪些歷程讓臨終病患有了如此兩極的心境轉變?
臨終病患常會夢到或者看到往生的親戚朋友來看他或要帶他走(End-of-life dreams and visions,以下簡稱ELDVs。),也就是所謂的臨死覺知,這並非危言聳聽或怪力亂神,臨床上已經有許多ELDVs的例證,而沒有相關知識的一般人在照顧臨終病人時,第一時間通常會感到害怕,擔心臨終病患是不是產生「妄想」,會不會意識不清,甚至對病人自己及家屬帶來威脅性,而這是普遍的誤解,其實ELDVs不同於幻覺或者妄想。
研究者從紐約的一家臨終照護中心篩選出66位,滿18歲、無精神疾病以及無溝通障礙的參與者。實驗首先對臨終病患每天睡覺所做的夢或者日常中看到的景象下手,詢問其相關內容、發生頻率與主觀感覺,這是首度研究人員直接與臨終病患進行訪談,先前的相關研究資料都是從醫護人員或病患家屬的回憶內容得到。
研究人員詢問參與者是否發生過ELDVs,讓他用五點量表填寫發生時的主觀感受(非常舒適、舒適、無特別感受、沮喪、非常沮喪),並且依據參與者回答的內容歸納出五種ELDVs見到的對象,大致可分為見到已故的親人朋友、在世的親人朋友、已故與在世親人朋友、其他。結果顯示有88.1%的參與者生前至少經歷過一次的ELDVs,而且發現見到已故親人朋友的時候,參與者的主觀感受會最舒適,依序是見到已故與在世的親人朋友及見到在世的親人朋友。然而無論ELDVs發生在清醒或者睡著,臨終病患經驗到的感受都非常真實,並且有種將要與過世的親友團聚的感覺,隨著死神愈來愈接近,ELDVs也會發生的愈趨頻繁,病人的心情卻會愈來愈平靜,有助於減緩死亡焦慮。
研究者發現ELDVs與妄想最大的不同就是,發生ELDVs的時候,病患是清醒的、平靜的,擁有現實感,可以正確地感知世界;但妄想會讓病人感到痛苦,並且對其生命產生威脅,無法與現實情境接軌,需要使用一些醫療行為來控制病情。ELDVs對病人充滿意義,滿足了臨終病患的精神需求,可能是見到一個重要的人來替曾經犯下的錯誤解套,可能是過去生命經驗的總結。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Elisabeth
Kubler-Ross)的悲傷五階段包括:否認、討價還價、憤怒、沮喪以及接受,ELDVs讓生命末期的心境獲得轉換,帶給臨終病患對死後世界的想望,延續了死亡後的生命意義,使其更快到達「接受」的階段,最後安然逝去。
唐納利(Donnelly)說:「研究顯示,在臨終過程中,ELDVs是一個非常真實又具情緒抒發的常見現象。」現今還沒有完全瞭解背後的作用機制,但它的確對病患幫忙很大,處理了病患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雖然直接傳遞病患即將離世的訊息,卻也使其接受死亡,同時療癒了病患及家屬的內心,讓生命邁向更完滿的存在。
原來,生命的盡頭並不孤獨,親愛的家人朋友會在那裡守候著你。
原來,生命的盡頭並不孤獨,親愛的家人朋友會在那裡守候著你。
資料來源:Canisius College. (2015, October 20). What dreams may come: End of life dreams may be comforting.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10/151020145757.htm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
宗平你好:
回覆刪除之前看你的科普文都是撰寫類似的議題,盎人覺得非常深刻。
光是看到開頭的字句就覺得有種心酸酸的感受,深深被吸引。
想不到可以用著科學的方式讓人瞭解臨死知覺這種比較難表現的心理機制。
如同文章所言,或許因為有這種精微的機轉,
才能攘人平靜與坦然的面對死亡吧: )
令人感到更加欣慰的是,或許自己的親友們在面臨生命終點時,
其實也是感到平靜與祥和的,這讓陪伴的人也感到安慰,
知道自己深愛的人們不是帶著痛苦離開的。
謝謝宗平分享與撰寫如此療育的文章:)
這方面的研究讓人更正確的認識死亡,哪天親人朋友甚至自己面臨生命臨終,才不會完全沒有準備而措手不及,參考文獻的過程中自己也收穫很多,不管對陪伴的家屬或臨終者來說,臨終過程原來可以是溫馨平靜的。
刪除謝謝芝安的回應:)
很多時候我們熟悉的實驗參與者都是「身心健康滿20歲的成年人」,在這篇研究裡不但挑選病患而且還是「臨終」病患,讓人印象深刻。
回覆刪除謝謝宗平的分享,我覺得「死亡」的議題比精神疾病來得嚴肅但卻帶有一絲輕盈,或許是因為我們對它真的真的了解甚少,製造了一層薄紗,但它卻是生命裡平凡卻不平庸的一件事。能從心理學研究去看,讓人有掌握了一點點的感覺😂
對我們的社會來說,死亡是禁忌的話題,但那是每個人必然的生命結局,而且睡前閉上眼後,也不知道是明天先到還是死亡先到,我們應該主動地認識死亡,更積極地面對生命的所有過程,藉此反思活著的當下。
刪除謝謝苡瑄的回應:)
我覺得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的第一段還有寫法
回覆刪除看到這篇讓我想起之前很多課播過的這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O9QE4VCiA
我覺得對於接受死亡這件事 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
可是它又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而不管在人生的開始到死亡
如果可以感受到許多人在一旁支持與陪伴
或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謝謝芳慈的回應,我也看過這個感人的影片。能不能接受死亡可能要等它即將來臨才知道,但每個人現階段可以做的就是認識它,死亡本身不可怕,人們恐懼的應是對它的一無所知,才會去逃避、不談論,造成了更不瞭解.....如此循環。應當打破循環,由死知生。
刪除很有收穫的一篇文章,
回覆刪除沒想到竟然有人研究這個,
我以為只有東方華人世界相信死後有天堂地獄、牛頭馬面才會有這樣的現象跟說法,
沒想到原來這是有根據的。
不過我很好奇的是,
如果那個臨終病人是做了很多壞事一輩子對某些人愧疚的人,
在出現ELDVs時看到那些他對不起的人,
還會幫助他們對死亡的焦慮減低嗎,
還是會更恐懼害怕死亡。
感覺上這篇研究挑的都是一些平常不做壞事的好人XD
希望以後可以有人往這方面去研究跟作探討,
超好奇那些做好事上天堂、做壞事下地獄被懲罰,
還要被輪迴受苦償還生前犯下的錯誤這種思想是佛教思想影響的還是真的都有根據。
這篇文章真的引起很我很多想法,
謝謝分享:D
ELDVs夢到親人朋友占了絕大部分(又細分成已故或在世的),但還有其他類別,比如說寵物啦、充滿意義的過往經驗......等等。
刪除我在原始文獻是沒看到臨終病患夢到「他對不起的人」,但是有臨終夢到「對不起他的人」,我覺得夢到「他對不起的人」也有可能,比如說那個人伸出手說我原諒你了......諸如此類的,ELDVs都會是滿溫馨的結尾。
某臨終病患自陳的ELDVs分類為「充滿意義的過往經驗」,自述內容如下:
Rita dreamt of a childhood friend who caused her great pain. The friend, now
deceased, appeared as an old man and said, ‘‘Sorry, you’re a good person,’’ and ‘‘If you need help, just call my name.’’
溫馨吧哈哈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上面寫的就是夢到「對不起他的人」,是沒有受試寫到有看到「他對不起的人」,所以也不一定,這方面還可以繼續探討。但ELDVs給受試的主觀感受會是舒服的哦!
刪除佛教的生死輪迴、前世因果,是因為有死後世界的概念,牽扯到宗教範圍,在這裡不討論XD
宗平你好,我是阿煊
回覆刪除我覺得生死學的議題很特別,也很值得大家重視這一塊。
生死學是每個人必定會經歷的,而生死學也不如想像中很可怕、很嚴肅等等,
其實生死學是很溫馨的。
一般人可能都會對於臨終病患說他夢到已過世的親人感到困惑或是害怕。
看到這篇文章才了解,原來這對臨終病患來說是好的。
謝謝宗平的分享。
水喔!阿煊悟性高,不客氣,也謝謝你的回應。
刪除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施主有沒有人跟你說過
尼有佛緣?
我會被你的留言笑死哈哈哈哈
刪除ㄤㄤ~這位施主我只知道,在同一個班上就是跟你有孽緣。
刪除嗨高高的宗平~~~
回覆刪除超喜歡你寫的這篇啊 開頭就很吸引我
內容也真的很新奇又有點不可思議!!
我的一位親人在過世前好像也有臨死覺知,看到已故的親人
那時候我以為那就是幻想吧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才知道其實並不是幻想~~
謝謝你的分享讓我學到了新知識!!!!!!
嗨慢慢的秉勳~~~
刪除所以當病患有ELDVs記得不要有誤解跟害怕囉,以為他們已經意識不清之類的,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呢!
謝謝你的回應:)
嗨宗平~~
回覆刪除沒想到臨終病人還會有ELDVs為他們帶來安慰和希望
大腦真是個貼心的孩子QAQ
看完覺得暖暖的
芷婷也是個貼心的孩子,知道這是大腦及心理機制演化的結果。
刪除謝謝你的回應:)
看完這篇研究後我覺得很有必要發明一個可以人多作夢的裝置阿,可以造福世人~~
回覆刪除做夢跟ELDVs不一樣喔,揪咪!不過你的發想真的是跳脫我們的框架呢~謝謝惟兟,提供這麼新的想法。
刪除你好宗平~~~
回覆刪除謝謝你分享這篇研究
關於死亡大家往往都很害怕
尤其臨終病人獨自自己一步步邁向死亡
之前有親人有類似經驗
會為他們感到很難過也為他們感到害怕
但看完這篇文章讓我覺得心裡有種被安慰的感覺哦~
嗨曼婷~
刪除在寫文章的過程中,看到了臨終病患陳述的ELDVs,也覺得心裡面暖暖的,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對死亡議題有更多的瞭解,重要他人的離開雖然會不捨,但可以帶來更大的力量與祝福。
你的分享好有趣,原來那些看似妄想其實都是真實的
回覆刪除不過我有點好奇實驗者是僅用自評量表下去判斷
妄想跟ELDVs的差別嗎
去測量清醒的、平靜的、擁有現實感得程度嗎?
研究者說ELDVs與妄想不同的點就是,ELDVs會帶來平靜、接受感與即將死亡的感知,就是用受試者的主觀感受來判定,畢竟兩個心理現象帶給受試的主觀感受大不同。後面還有寫到,有一些不瞭解ELDVs的醫師,會以為病患是產生妄想,而用藥物控制病人症狀,反而剝奪了臨終病患ELDVs舒服的體驗,取而代之的是孤獨與痛苦,損害了病人在臨終過程體悟生命意義的能力。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