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理三 郭秉心
「對不起!」「不好意思!」「抱歉!」「Sorry!」
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人時,你會道歉嗎?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東西時,你會道歉嗎?在我們做錯事時,通常會選擇道歉,但是,道歉真的可以讓對方感覺比較好嗎?一份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對兒童來說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且道歉與彌補行為竟然會有不同的影響呢!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就算是對6至7歲的兒童而言,道歉與犯錯後的彌補也是重要的,而這個年齡是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正準備要進入學校、建立社交技巧的基礎,並會有延續一生的影響。但道歉與彌補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此份研究分為兩個小研究,研究一的實驗參與者為16位6至7歲的兒童,將他們平分為四組,並且安排每位兒童分別與一位研究助理一起進行疊杯子的遊戲。在疊完杯子塔後,讓兒童「想像」杯子塔被研究助理不小心弄垮的情境及研究助理的反應,四個組別所要想像的分別是主動道歉但不恢復杯子、被提醒道歉但不恢復杯子、不道歉但幫忙恢復杯子、不道歉也不幫忙恢復杯子,這四種不同的反應。接著讓兒童評量自己的情緒感受,並且給予他6張貼紙,讓他隨意分配給研究助理,藉由兒童分配的貼紙張數來評估關係修補的程度。
研究二的實驗參與者為64位6至7歲的兒童,也均分為四個組別,兒童也分別與研究助理一起進行疊杯子的遊戲,但當兒童即將疊完所有杯子時,研究助理會「真的」不小心把疊好的杯子塔弄垮,而研究助理在四個不同組裡分別進行不同的反應四個(主動道歉但不恢復杯子、被提醒道歉但不恢復杯子、不道歉但幫忙恢復杯子、不道歉也不幫忙恢復杯子)。在進行完反應後,研究助理便離開該房間,接著,研究者讓兒童評量他們的情緒感受,並且給予6張貼紙,讓他隨意分配給研究助理。
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在研究一中,兒童在想像情境後,認為他們在接受道歉後的情緒感受會比未被道歉還好,但在研究二的結果顯示,當杯子塔真的被弄垮後,得到道歉的兒童在情緒感受的評量上並沒有顯著比未被道歉的兒童高分,但兒童給予研究助理的貼紙張數顯著較多,代表道歉雖然不能改善兒童受傷的情緒感受,但可以修補他們與犯錯者的關係。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因為兒童理解到研究助理道歉裡的愧疚,但沒辦法調整他們的情緒感受,因此被道歉的感受才會與未被道歉的感受沒有差異。
另外,研究結果也顯示杯子塔有被幫忙恢復的兒童,在情緒感受上有明顯較高分,且分配的貼紙張數也顯著比未道歉者的組別多,代表彌補的行為不但可以改善兒童受傷的情緒感受,也可以修補他們與犯錯者的關係。
看完這份研究的結果後,我想,下次不小心弄壞了小朋友的玩具或是弄倒了小朋友精心堆疊的積木時,除了誠心地說聲對不起之外,也可以幫他一起修理玩具、重新堆起積木,如此一來,不但修補了我們之間的關係,也才能恢復小朋友的情緒感受!:)
資料來源:
l Marissa B. Drell, Vikram K. Jaswal. Making
Amends: Children's Expectations about and Responses to Apologies. Social
Development, 2015; DOI: 10.1111/sode.12168
l University of Virginia. "'Sorry'
doesn't heal children's hurt, but it mends relations."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11 November 2015.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11/151111165436.htm>.
圖片來源:
l http://thneed-ler.deviantart.com/art/I-heart-you-Hand-study-115703167
秉心妳好:
回覆刪除這份研究讓我在對於帶小朋友的部分有很大的收穫!
大人們常常會以為真心道歉就好,
沒想到搭配上行為的補償可以更加修補關係:)
芝安有個小小的建議呀,
因為秉心的內容很充實也很詳細,
其實驗研究一和研究二只有在參與人數和假裝&真的推倒的情境上有所不同,
其實可以用更加簡單的方式結合在一起,不需要重複相同的字句,
這樣看起來會更加的精簡,內容卻一樣的詳盡:)
還有呀,研究一跟研究二的人數其實有四倍的差距,
不知道在評量的結果造成顯著會不會是因為樣本數比較大的關係?
謝謝秉心如此有趣與實用的文章撰寫與分享:)
啊啊,還有啊,
刪除在標題的部分只有提及道歉的部分,
但是內容跟結論的部分都有提及修補行為帶來的好處與改善,
這邊沒有融合進標題的內容感覺有點可惜><
因為感覺彌補行為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與道歉相輔相成,也是研究中提及的部分:)
好的!!謝謝妳的建議<3
刪除在研究一跟二的樣本差距我也覺得可能會對顯著有影響> <
我小時候常拉不下臉道歉,但有做彌補行為,還好我做了一個還可以的維護關係策略,讓我沒有太被討厭哈哈 慢慢地彌補行為比快快地道歉重要唷,鳩咪
回覆刪除你再跟我講慢慢地怎樣我就要揍你xDDDDDDDD
刪除你小時候也是很傲嬌哈哈
揪咪
怎麼說
回覆刪除我是不會道歉的 亨
感覺研究衣和研究二之間的差異你沒有詳細的點出來
我想測量工具應該不一樣吧 ?
不然怎麼測到兩種不同的購念?
還有工具測量出的購念(修補關係、修補情緒)這邊感覺才是本篇的重點
修補關係、修補情緒 唯一變相
虛擬|真實 兩種問卷? 四種行為 (2*2*4)還是他怎麼測量的?不懂為什麼貼貼紙有神奇的效果ㄝ@@?
那以後所有研究就都貼貼紙就好啦~~
阿阿ㄚㄚ
那隻手是泥畫的嗎?
真是有心呢~~
不愧是秉心
不道歉就不道歉啊
刪除別到處傷害別人的心靈就好了哼哼
先說圖不是我畫的啦
我只是找了一個符合我的fu的圖xDDDDD
然後兩個研究的差異我沒直接說
不過看完說明應該可以看出來一個是想像情境 一個是真實發生
但這兩個研究測量的工具是一樣的
都是讓小孩填寫情緒評量的量表 還有看小孩分配貼紙的張數~
然後你質疑發貼貼紙的方式
他們都是小孩子
研究者覺得他們願意給越多貼紙就是覺得跟他們關係越好
我自己是覺得挺合理啦 對這個方式沒什麼意見xD
你第一句是在傲嬌嗎?WWWWWW
刪除嗨秉心~
回覆刪除這個實驗真是有趣呢
尤其是區分想像跟實作的差別
嗯…不過我看完之後
我好想要知道那些沒有被復原的孩子
或是沒有被道歉的孩子
在之後的追蹤下
會不會有心靈創傷呢?
有沒有類似這種主題的文章呢?
噢~這個研究沒有繼續做追蹤~
刪除因為這個實驗做完之後(填完量表、分完貼紙後)
研究助理都有跟每個孩子道歉啦哈哈~~~~
我想,應該就是怕這個實驗會怕孩子心理受傷吧xD
要為了研究有沒有心理創傷而傷害孩子應該不太可能啦
哈哈哈哈
嗨秉心兒~~~~
回覆刪除這個實驗好有趣!!!!
我比較好奇的是研究ㄧ和研究二中的「研究助理」是同一個人嗎?
會不會兒童是因為研究助理本身這個人而產生情緒上的差異(有個小妹妹就曾經只因為我戴眼鏡就說她討厭我XDDD)
噢對誒也有這種難以預料的可能性xDD
刪除我在念文獻的時候沒看到有特別提到是不是同一人
只有寫是研究助理~
謝謝妳的想法!!
嗨秉心郭~
回覆刪除這個實驗和結果都好有趣喔~
還好我一直以來的做法都是對的XDD
不過就是研究一跟二的人數差好多害我一直很在意哈哈
很好奇這個實驗來個成人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我想雖然這個研究是在研究兒童,但推論到大人身上也是可以成立的。感覺算是挺實用的。
回覆刪除這個研究感覺在欺負小朋友阿,超壞的研究者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