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增進青少年與同伴、甚至是成人間的關係能降低自殺率?讓溫曼博士告訴你!





欸,你在看什麽啊?
看新聞啊,你看,昨天晚上又有個青少年自殺了!這已經是這一個月來第二次發生了!
真的嗎?我們家小孩也快升高中了!好擔心哦,你知道是什麽原因嗎?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阻止這類事情的發生啊?

相信大家也時常會聽聞高中生因各種壓力、情傷甚至是很小的原因而選擇自殺,或是企圖自殺的消息。美國醫學期刊JAMA Pediatrics也曾發表關於美國青少年因企圖自殺,或是有自殺傾向而被送往急診室的案例在這幾年來增進了將近兩倍!

爲了找出這類事件發生的原因和預防方法,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彼得溫曼(Peter Wynman)博士找了來自38間高中大約10,291名高中生,並要求他們列出與自己最要好的同學以及關係最好的長輩各7名,再從列出名字的多少製作關係結構圖,最後去探討每間學校不同的結構與該校生自殺傾向或意圖的高低。

溫曼博士的研究得出4種結果:1.提名較少、提出的名字主要集中在幾個特定名字以及朋友間很少是彼此的朋友的高中生,自殺的企圖與想法較高。2.學生與成人間隔離得越高以及相較於同伴,更信任成人的高中生,自殺的企圖明顯得的高。3.高中生與成人間隔離程度高於其他學校10%的學校與自殺未遂案件增加20%之間有相關。4.相反,在高中生與同伴之間有緊密的關係以及一群高中生同時跟某個成人有很良好的關係的學校中,自殺企圖比較低。

從實驗結果可以得知高中生與同伴或成人間的連接是非常重要的。爲了防止這類事情持續發生,學校應該更加注重師生關係,而作爲家長或是青少年的我們也應該邁出第一步,多與彼此互動增加感情吧!



/心理三/張立璇
參考文獻:
Peter A. Wyman, Trevor A. Pickering, Anthony R. Pisani, Kelly Rulison, Karen Schmeelk‐Cone, Chelsey Hartley, Madelyn Gould, Eric D. Caine, Mark LoMurray, Charles Hendricks Brown, Thomas W. Valente. Peer‐adult network structure and suicide attempts in 38 high schools: implications for network‐informed suicide prevention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19; 60 (10): 1065 DOI: 10.1111/jcpp.131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