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閔宣
當我們在聽音樂時,真正「聽」到的是什麼?
每個人對音樂的品味不同,有人熱愛流行音樂、有人是重金屬狂熱者,或者有人特別鍾愛某個歌手的聲音。看似五花八門的音樂和聽眾,事實上卻有很多共通點。我們「品味」音樂的方法也許比你想像的還要相似!
瑞典皇家工學院研究顯示:人類在感知音樂的方法是共享的,這個發現可以幫助音樂行業改善用來預測聽眾個人口味的計算模型—音樂資訊檢索(MIR)。
所謂的「音樂資訊檢索」(MIR)模型結合了音頻的訊息處理和音樂元素的分析。音樂元素通常是從音樂理論和音樂感知的概念,例如:節奏的強度、旋律的規律,儀表和模式得出的。這個分析模型還包含了音樂風格(如龐克、舞曲、試驗曲等)、情感(如悲傷、快樂、溫柔)和其他上下連貫的品質分析。MIR程序在獲得感知的共同點的能力中可能的缺點之一就是太過依賴音樂理論。並非每個人都懂音樂理論,但大家都知道自己喜歡聽什麼。那麼,這些個人偏好形成的基礎到底是什麼?
任何DJ都可以證明讓一群人同時在音樂上達成共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皇家工學院的研究人員Anders Friberg、Anton Hedblad、Marco Fabiani以及Anders Elowsson認為,當人們在聽音樂時他們的大腦可能會依賴「中間分析層」,很多音樂的基本特徵在這裡被自然的感知。他們把人類對音樂的感知分解成9個基本要素,而當我們把重點放在音樂的這9個感知特徵時,就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感知共通點。
他們進行了一項實驗,實驗中20位受試者聽了100首鈴聲以及110段電影配樂,然後對每段音樂進行9個感知特徵的判斷。實驗採用李克特量表來評估這些特徵,分別是:
1.
速度—慢或快
2.
節奏清晰度—是固定或是流動的
3.
節奏複雜度—簡單或是複雜的模式
4.
銜接—音樂持續期間是斷斷續續還是連貫的
5.
力度—涉及聽眾預計演奏者的努力程度
6.
型態—大調或小調的關鍵
7.
整體音調—音樂整體的音高,高或低
8.
諧波的複雜性—諧波的進展
9.
亮度—較暗或較亮
研究人員表示,9個基本特徵反映了非音樂家的人如何試圖了解他們聽到的東西,例如:比起「節奏」(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音符數量),他們更傾向於用比較不複雜的「速度」概念來瞭解這首音樂,因為非音樂家的人會將這個和運動聯繫起來。
如果有其中一項特徵的一致性高,這代表在我們的大腦中,這個特徵和音樂感知的連結比我們對音樂的感悟更加緊密。而研究顯示,在多數情況下9項基本特徵在受試者間的一致性高,這代表9項感知的基本特徵是有作用的,而且這和受試者個人偏差和文化背景沒有關係。研究人員Friberg表示,這項研究並不代表對MIR的研究到此為止,但它確實讓我們更加了解人類的感知,這可以讓我們的MIR計算模型更好更簡單。
研究者計畫或許再找另外20個受試者來進行實驗,而他們相信結果也會是一樣的雖然實驗避開了個人喜好的巨大個體差異,這可能有好有壞。但不論如何,研究都顯示這些特徵的描述可能可以顯示大部分聽眾在聽音樂時的某些共通點。
我一直認為音樂是無法量化的東西,每個人對音樂的體悟和感受造成了不同的音樂品味,但是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的想法要改變了原來即使大家的音樂品味不同,我們品味音樂的方式卻是非常相似的呢!
文中得這句話:「如果有其中一項特徵的一致性高,這代表在我們的大腦中,這個特徵和音樂感知的連結比我們對音樂的感悟更加緊密。 」我看不太懂...
回覆刪除9.亮度—較暗或較亮
回覆刪除音樂較亮或較暗??
我也不懂這些一致性高代表著什麼意思@@...?
我想問這個『人類在感知音樂的方法是共享的』共享是說和身邊人分享嗎?><
回覆刪除同上,對那句一致性高代表的意思有點不明白><
"品味音樂的方法相似"是指大家都是用那九個特徵在聽音樂嗎?
回覆刪除受試者會不會因為看不懂某些特徵而影響實驗的結果
回覆刪除因為我就有些看不懂QQ
音樂的亮度是指給人的感覺是快樂還是沉重嗎?!
回覆刪除如果有一些音樂可以聽來做比較更好哈哈
回覆刪除我覺得這研究的未來潛力應該很強大!
回覆刪除研究到後期,或許已可以推敲出各文化與性格(綜合許多因素)的閱聽者可能會喜歡的音樂類型,甚至是哪一種音樂結構!
這對於未來的音樂製作人而言會是一筆可觀的資料,因為他將能藉此大賣自己的專輯!
這個實驗做了感知的部分,但後續這些感知對人產生的感覺與喜好呢~?不知道有沒有另外提到~
回覆刪除這個研究一解我的疑惑~~
回覆刪除亮或暗指的是當中的情緒成分嗎哈哈 不太懂
音樂的一致性高的意思是什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