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佳宜
「欸!你知道那個誰昨天竟然私下罵我嗎!」
「如果你跟他當朋友,我們就不是朋友!」
「你知道那個誰被討厭嗎?我們還是不要跟他走太近好了!」
「不要告訴那個誰明天我們下課要去逛街,我不喜歡他加入我們!」
你有沒有聽過同儕間出現這樣的對話?其實,這些人正在對別人進行「關係性攻擊(relational aggressive)」──以散佈惡意謠言、損害同儕聲譽或社交關係、威脅斷絕朋友關係、排擠或抵制等關係性的方式來傷害或操縱他人。
我們通常會認為這是小心眼的女孩在做的事。過去幾年,研究支持女性比男性更注重社會關係,以及一些有關女性使用關係性攻擊的研究出現,再加上媒體、電影的渲染,如:《辣妹過招(Mean Girls)》等,都加深我們認為「關係性攻擊」是女性形式的攻擊行為。然而你可能沒想過,其實男孩可能比女孩更常使用關係性攻擊喔!
美國喬治亞大學的帕梅拉‧奧品斯(Pamela
Orpinas)教授做了一項縱貫研究,他從喬治亞州的9間學校找來620個國中學生,在為期七年的時間內,即是這些學生國中至高中(11-18歲)的這段期間,每一年皆對他們進行調查,以自陳報告的方式蒐集他們過去30天多常「從事關係性攻擊」和「受到關係性攻擊傷害」的資料,詢問的題目如:你是否曾不讓其他同學加入團體/你是否曾被拒絕加入某團體?你是否曾散佈他人不實的謠言/你是否曾被他人散佈不實的謠言?等等。
研究者將資料分析後,把這些學生在「從事」和「受害」兩種情況下的結果,各分成三類發展軌跡:低度(持續報告低度的關係性攻擊)、中度(持續報告中度的關係性攻擊)、高度下降(國中時報告高度關係性攻擊性,但在高中時大幅下降)。結果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屬於低度發展軌跡,但在「從事關係性攻擊」的中度及高度下降兩種軌跡中,男生佔的比例皆比女生多,在高度下降軌跡中甚至2/3是男生;而在「受到關係性攻擊傷害」的高度下降軌跡中,女生占的比例遠比男生多。也就是說,男生較常報告從事關係性攻擊行為,而女生較常報告受到關係性攻擊的傷害。
這個研究或許還有許多不足,像是學生來源不夠廣泛等等,但這樣的結果確實顛覆一般大眾的印象,不僅提供了後續研究的新方向,帶領我們進一步思考男生、女生在關係性攻擊上的差別,也希望藉此呼籲大家,尤其是家長跟老師在看待青少年攻擊行為時,不要低估各種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要多多關心如何增加青少年間正向的互動,來減少孩子間的互相傷害喔!
參考資料:It's mean boys, not mean girls, who rule at school, study shows
參考資料:It's mean boys, not mean girls, who rule at school, study shows
圖片來源:http://jmanandmillerbug.com/2012/06/are-there-mean-boys-too.html
有趣!!
回覆刪除想知道 研究者 對於低度 中度 高度下降
等等這些關係攻擊 比較實際的定義
已行為項目分類? 還是已程度向度分類?
ps因為也好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做過這種事情><
對結果滿驚訝的><
回覆刪除我想問結果的分類,低度(持續報告低度的關係性攻擊)、中度(持續報告中度的關係性攻擊)、高度下降(國中時報告高度關係性攻擊性,但在高中時大幅下降),是以攻擊次數多寡還是攻擊程度輕重來分嗎?
竟然!!!
回覆刪除覺得對於結果很驚訝><
不過女生較少用關係性攻擊傷害別人,但結果卻是女生較常報告受到關係性攻擊的傷害?!那是誰傷害他的(?)
所以是一小群女生傷害很多人?
太驚訝的結果了><
回覆刪除原來男生...XD
我倒數第二段看不太懂...有低度、中度,是用什麼去判斷的?
還有中度、高度下降那裏不是很懂@@
感覺研究者可以再觀察青少年對於使用關係攻擊覺察程度的調查?
回覆刪除感覺「男生比較容易覺察自己使用關係攻擊,女生比較在乎自己有沒有受到關係攻擊」,這樣的狀況。
而研究感覺需要再去除性別偏見會比較好。
為什麼沒有單純的"高度" 而是直接"高度下降"呢><?
回覆刪除「你是否曾不讓其他同學加入團體/你是否曾被拒絕加入某團體?你是否曾散佈他人不實的謠言/你是否曾被他人散佈不實的謠言?」
↑我覺得有略講了一些報告的問題很好,讓讀者易懂這個實驗在幹嘛XD
有2個問題想要知道,第一個是為什麼軌跡只有低度、中度、高度下降,而沒有高度?
回覆刪除然後第二個是,研究者要怎麼知道他的受試者是誠實作答?
真的有驚訝到....不過回想到自己的童年好像又真有這麼一回事XD
回覆刪除原來如此。不要再誤會女生了。
回覆刪除三類發展軌跡要怎麼評定呢~
回覆刪除原來會受到報告者的自我覺察影響阿@@
有不一樣的觀點出現~
很有趣的結果!
回覆刪除以前一直有女生比較會耍小心眼的迷思,看來要改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