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怡格
當有人跟你說:「我現在很難過」,下一秒,你將會怎麼去解讀這樣的情緒?是他感到很悲傷,還是他覺得很沮喪?或者對你來說,不管是難過、悲傷或沮喪都是同一種情感?若真的是一樣的情感,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名詞?
情感是複雜的,也是最常被拿來探討的主題,但研究指出:「不論在白話或學術上,人們對於情感的文字定義是模糊不清,甚至混亂的」,這樣的狀況會使得我們無法真正了解自己與解讀他人。有鑑於此,加州大學的教授托馬斯·雪夫嘗試去定義一些基本的情感,並用社會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基本的情感包括:難過、恐懼(焦慮)、生氣、羞愧(恥辱)、驕傲。他認為若要讓這些情感的定義變得明朗,第一步就是要先探討其中最鮮為人知的「羞愧」,但有趣的是根據調查,發現羞愧(恥辱)其實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情感,但卻最不常被提及與表達,那這些消失的恥辱都去哪兒了?它們躲藏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找替死鬼,也就是利用痛苦或其他情感來掩飾,這時人們通常會呈現臉紅、冒汗或是心跳加速的反應;二是抄捷徑開溜,人們會藉由想法的快速轉換與話題轉移,讓羞愧趕快速逃離避免產生強烈情感。
人們實在太害怕恥辱所帶來的感覺了,就好像有人跟你說:「你鼻子好大」,而你卻假裝成一點受到傷害的感覺都沒有時,這件事反而會使你傷心很久,因為實在感到太羞愧了;但若你直接跟他說:「你傷害到我的感情了」,而他回你:「為什麼」,你就可以跟他訴說你真正的感覺,這件事也會變得沒什麼大不了。然而這個的社會卻讓我們變成舞台上的演員般,表現出非真實的情感,來掩飾真正的自己,因為羞愧就像是一個信號,暗示你是被拒絕不被自己接受的,所以就算常出現,人們也不願提及或承認。
其他的情感也和羞愧有類似的處境,托馬斯·雪夫的理論指出:「所謂的情感,都是在為了還沒來的行為做準備」,例如:我們感到難過,其實是為了哭泣的行為做準備。因此有很多的情感線索都躲藏在不同的行為與情感中,所表現出來的都不是我們真的所想的,這也是為什麼情感的統合會如此困難。因此,我想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去檢視那些情感並且接納它,這樣才是真正認識自己,而不會活在情感的假象中,當一個偽裝的人。
參考資料: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12/141215185312.htm
文獻來源:T. Scheff. Toward Defining Basic Emotions. Qualitative Inquiry, 2014; DOI:10.1177/1077800414550462
圖片來源:http://www.douban.com/online/10389505/
好酷喔!!!我都沒有發現我們這麼少用羞愧這樣的形容詞,很像真的都默默地融入在行為反應裡了!
回覆刪除另外小錯誤:我想我們應該"要做是去"檢視那些情感並且接納它>>要做的是去??
以修正 感謝你
刪除他其中還有舉一個例子是 道歉
當在道歉時我們真正感受到的應該是羞愧
但在口語表時我們卻是說對不起,並非我對我的行為感到羞恥。
跟其他人不同的是沒有實驗內容或數據
回覆刪除可是我覺得很有收穫诶~~
我們好像真的很少使用羞愧這類的詞
但是這類情緒卻是常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的
往往遇到令自己羞愧的時候,真的就出現了上述說的,不是快點扯開話題,就是用其他來掩飾><
回覆刪除看到這句『我們感到難過,其實是為了哭泣的行為做準備。』覺得好神奇,往往我們流了眼淚,都跟人家說,我流眼淚是因為我難過,原來我難過是為了眼淚而準備的><
讓我重新回想自己的情緒反應了
回覆刪除好像真的是這樣
----所謂的情感,都是在為了還沒來的行為做準備-----
這句話發人省思!!
同感分享~
回覆刪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_9NoS74B2E&feature=share
「所謂的情感,都是在為了還沒來的行為做準備」
回覆刪除這讓我想到之前不曉得在哪裡看過:因為我們哭了(這個行為),所以我們才覺得自己是悲傷或難過的。
這兩個觀點雖然不太一樣,但是都很有意思!
James-Lange emotion theory
刪除你說的是這個嗎?情緒並非由外在刺激所引起,情緒是由身體生理上變化所引起。
基本的情感包括:難過、恐懼(焦慮)、生氣、羞愧(恥辱)、驕傲。覺得可以說明一下為什麼會定義出這樣的基本情感。由什麼研究或是研究者做出這樣的結論等等
回覆刪除這個研究好好玩喔~
回覆刪除但感覺道歉那個例子更能感同身受:)
好酷喔~原來我們自己一直會不自覺的表現出不適真實的情緒><
回覆刪除要好好觀察自己了~
我覺得有點白熊效應的感覺~當你越不想在乎你就會越在乎.....
回覆刪除喜歡這篇。難過是為了流淚感覺很炫。
回覆刪除這篇好有趣,看著看著牽引出很多過去經驗~
回覆刪除很有趣的研究!
回覆刪除我也覺得事實上越不容易說出口的傷害往往越嚴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