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正心專】正向思考的誤區:在當下憂鬱降低,未來卻變嚴重




/詳見文末連結 /心理三 周子芸

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你可能會使用正向思考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但是有研究者指出,當人們採取某種形式的正向思考時,當下的憂鬱症狀比其他人低,但隔一段時間後,這些人的憂鬱症狀卻比之前嚴重。來自紐約大學的歐廷珍教授(Gabriele Oettingen)及其夥伴在《心理科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了研究,探討正向思考與憂鬱之間的關聯。
 
在研究當中,正向思考的意思是「對於未來抱持著正向的幻想」,研究者們分別以四個子研究來探討「大學生」、「小孩子」以及「想像情境」、「真實生活」這些不同的因素下,正向幻想會和憂鬱有什麼關係。

在第一個子研究當中,研究者找來了88位大學生,以半投射式測驗(註1)施測,請參與者們想像自己分別是12個開放式情境的主角,這些情境分為3個主題:成就、人際關係與健康(每個主題有4個情境),他們要在心中想像這些情境的結局,在紙上記錄結局與自己的感受後,再評定它們的正向性與負向性(兩個向度分別評定)。同時,讓他們填寫CES-D量表(一種測量一般人憂鬱症狀的量表)。過1個月後,再重複相同的測驗。

結果發現,有較多、較高正向幻想的人,在當下會比其他人較不憂鬱,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憂鬱症狀反而加重。發現這樣意外的相關後,研究者繼續找了小孩子,有109位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歷經一樣的實驗流程(測驗都改為小孩子適用的版本),這次隔了7個月才做第二次測驗。結果與第一個子研究相似。

探討完「想像情境」對於大學生、小孩子的作用後,研究者進而想知道「真實生活」中是否也有相似的情形發生。78位大學生參與了這項研究,他們在某一週的前四天,每天身上的提醒器會隨機響8次,每響1次,參與者都要評定「所想的事情或想像」的正、負程度(1=非常負向,7=非常正向),並在研究結束後填寫CES-D量表以測量憂鬱症狀及程度。相隔6個月後,再重複一次同樣的流程。結果也和第12個研究相似。

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正向幻想與憂鬱症狀有這樣的關聯呢?研究者試著找出背後的機制,他們猜想是否因為正向幻想讓人沉浸於虛構的成功之中,反而付出的努力就變少了。因此他們找來148位大學生,同樣在第一次讓參與者們做測量幻想及憂鬱的測驗,2個月後,詢問他們有關學業的問題(如:「花了多少時間在準備課程上?覺得自己有多努力?」等),並且再做一次憂鬱量表。結果發現,對於未來所抱持的幻想越正向的人而言,課業成績低落有可能是他們憂鬱提升的部分因素。

這樣子描述下來,正向幻想似乎是迷魂湯,對於達成目標沒有實質的幫助。但其實並不一定,假設今天你想要降低過高的體脂肪,想像那個健康的自己的確會讓人心情不那麼難受。但如果你炸物、甜食不離手,又不運動,那麼幻想終究只能是幻想。這樣子對於未來的正向期待,是有助於人們在當下面對困難的打擊,但是否能達成目標,還是要看個人對於現實的評估以及努力程度。

------------------------------------------------------------------------------------------------------------------

 (1)半投射式測驗:結合了投射式測驗(如羅夏克墨漬測驗)與問卷法的一種測驗方式。特點是能夠同時測量參與者內隱的想法,也能夠有客觀量化的資料。

Reference
1.文章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2/160201125516.htm

2.文獻Oettingen, G., Mayer, D., & Portnow, S. (2016). Pleasure Now, Pain Later Positive Fantasies About the Future Predict Symptoms of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7, 345-353.


3.圖片https://www.flickr.com/photos/picsoflife/4034934033/?ytcheck=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